水生蔬菜养殖技巧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8 02:37:19
字号:

1、制作水培箱在种植水培蔬菜之前,要先准备好一个不漏水的水培箱子,还要在箱子上放置一个大小相同的浮板,目的就是为了能承载蔬菜。

水生蔬菜养殖技巧

2、处理蔬菜水培种植之前要对蔬菜进行简单的处理,要先挑选好水培的蔬菜,用干净的清水将根系处冲洗一遍。接着将它的根须梳理一下,用剪刀将它的枯老根、腐烂根都剪除,再使用高锰酸钾消毒。消毒后的根系不能直接水培,要用干净的水冲洗后再放进水培里。

3、进行水培在种植的时候要小心,不能伤害到它的根系,最好是在水培箱子里加适量的营养液。将幼苗的根系定植好,水培箱里要时刻有水。

4、种植养护在种植后要注意换水,因为水培的时候水里会有很多细菌,时间一长水质也会变差。因此,要注意换水,可以使用雨水、池塘里面的水,也可以用河里的水。

水培蔬菜怎么种植,成活率能高一点?

1、水培箱搭建:在准备水培种植的时候,我们首先就需要搭建好水培箱,这是水培蔬菜种植最基本的设备。水培箱也就是一个不透明的水箱,我们可以使用盆、罐、木质箱以及泡沫塑料箱等皆可。其中最好的材料就是泡沫塑料箱,然后在泡沫塑料箱上搭建相同或长度的泡沫塑料,再讲泡沫塑料按照一定的距离钻孔,用于放置种植蔬菜的小碗或小杯等。

2、营养液配置:水培蔬菜种植的营养液配置,是蔬菜生长和存活的关键。现在市场上也有专门的营养液出售,但像大面积种植蔬菜的话,所需的营养液就比较多,那么就会加大种植的成本,所以我们就需要自行配置。而营养液的配方有很多,一般最场使用的就是按照1升水中硝酸钾0.568克、硝酸钙0.710克、磷酸铵0.142克、硫酸镁0.284克、氯化铁0.112克、碘化钾0.00284克、硼酸、硫酸锌、硫酸锰均为0.00056克的比例进行配置。

3、基质育苗:蔬菜的有卖我们可以用营养土育苗,等到幼苗长出两三片真叶的时候,这是就可以移苗定植了。育苗的基质一般是有草炭和炉灰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配置而成。然后阿静基质撒在育苗床上,进行育苗,等到幼苗长到一定大小的时候,在定植杯中放入适量的基质,将幼苗移入定植杯中,在放入适量的基质进行定植。

4、幼苗定植:幼苗一如定植杯总之后,我们就需要往水培箱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液,然后阿静定植杯放在泡沫塑料的浮板上进行培育。每个小孔对用一个定植杯,然后调节好营养液的液面高度,一般是以刚好接触到定植杯的底部为标准。营养液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多会导致蔬菜肥死,而过少蔬菜有吸收不到,也会导致死亡。

5、后期管理:水培蔬菜的后期管理直接决定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水培蔬菜的管理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它既不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又不要进行浇水,也不要进行施肥。它只需要合理的控制营养液的浓度,还有就是种植的温度和光照。所以我们只要在温度较高的时候降低营养液的浓度,并且保证营养液的液面保持在定植杯的底部即可。

1.生菜

吃生菜时,切下生菜根,水培后,最多两个星期,就能长出一盘绿油油的菜。

操作难度:★☆☆☆☆

操作方法:(1)切下生菜最下面的一节根,根的部位可多留一些;

(2)将根放进小容器里,最好是透明状的小罐子,或是剪开的矿泉水瓶、罐头瓶、蜂蜜瓶、豆腐乳和辣椒酱瓶等~容器太大或太深的可以放点小石头,方便固定。

(3)容器里水的量,保证根茎在水里(提前将种植所需的自来水静置一天)即可。水刚好没过蔬菜根部,太多水反而容易把菜根、菜叶泡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勤快一点,两三天换次水,不然根也会烂……建议早点收割快点食用,根泡得久了也会烂。

2.香葱

香葱的水培方式和生菜类似。而不同的是,生菜是喜阴喜冷蔬菜,避免阳光直接暴晒。葱需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操作难度:★☆☆☆☆

操作方法:(1)大概取六厘米左右的葱茎,最好上面带有一部分根须;

(2)找一个透明的瓶子,比如准备一个干净的塑料瓶,洗净后,用剪刀从中间剪一刀,只留下底部的一半。或者把矿泉水瓶子裁两截,下半截装水,上半截去掉盖子倒过来装葱,然后搁在下半截上面,这样不容易烂掉根;

(3)在塑料瓶中加入一些清水,大约是瓶身的3/4刚刚好,然后将葱放在塑料瓶中。如果葱的根部太长也可以适当的剪一下。放到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每天换水一次,一周时间就能看出变化。

芹菜、洋葱等和水培生菜的原理类似,芹菜长得没那么快。洋葱很容易发芽生根,2个月葱叶可食。

3.蒜苗

如果你发现家里大蒜发芽了,千万不要扔,赶紧拿来发蒜苗。

操作难度:★☆☆☆☆

操作方法:大蒜发芽了可以水培,把大蒜瓣(最好去皮)装在少量水的容器里。

盘子里,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每天换水,一般水培后,当天就能生根,2~4天后可看见绿色,十多天后就可以吃翠绿的蒜苗了,还可以收割多茬。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418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