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赤衣病防治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20:14:07
字号:

近年新发现的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该病在台州各杨梅产区均有发生,有些地方发病株率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树冠郁闭,光照不足,管理粗放的杨梅园,发病更为严重。近年新发现的为害杨梅枝干的病害。

杨梅赤衣病防治技术

该病在台州各杨梅产区均有发生,有些地方发病株率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一些树冠郁闭,光照不足,管理粗放的杨梅园,发病更为严重。

症状该病主要危害杨梅枝干。

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主干、主枝、侧枝及小枝的被害处覆盖一层橘红色霉层,以后逐渐蔓延扩大,龟裂成小块,树皮剥落,露出木质部,其上部叶片发黄并枯萎,导致树势衰退,果型变小,品味变酸,最后枝条枯死,直至全株枯死。

本病除危害杨梅以外,还危害苹果、柑橘和枇杷等。

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伏革菌科的Corticium Saimonicolor Berk侵染引起。

发生规律该病以白色菌丝在病部越冬,次年春季气温上升树液流动时开始活动,并在老病斑边缘或病枝干阳面产生粉状物,随风雨传播,从树体伤口侵入危害,并向四周蔓延扩展。

菌丝生长温度为10-30度,最适25度,一般3月中旬开始发生,4-6月份为盛发期,11月份后转入休眠。

一年出现5月下旬至6月和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两个高峰期。

病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甚大通常降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形成、传播、萌发和入侵。

据缪松林资料介绍,4-5月份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对该病的发生影响最大。

在土壤粘重、积水和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较重。

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做好排水防涝,增施有机肥料和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在2月下旬至3月初(杨梅开花前),树干喷10倍松碱合剂(松香碱在花期禁止喷施,否则会造成大量落花)。

4-6月上旬或9-10月盛发期树干喷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600倍液等,隔20天左右再喷1次,均有较好的效果。

对发病重的枝干,喷药前,用刷子将病菌刷下后,再喷药效果更好。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90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