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褐斑病怎么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8:05:36
字号:

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褐纹病,在我国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生在底部老叶上,严重时,茎、荚也可被害,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褐斑病又称大豆褐纹病,在我国华东、东北、西南等地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生在底部老叶上,严重时,茎、荚也可被害,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大豆褐斑病怎么防治危害症状大豆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荚也可受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发病始于底部老叶,逐渐向上蔓延。

大豆褐斑病怎么防治

子叶受害,病斑不规则形,呈暗褐,上生微小黑点。

真叶染病,初在叶正反面密生褐色小斑点,斑点周围褪绿,后扩大成不规则形或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的棕褐色病斑,直径1~5毫米不等,病斑具轮纹上散生小黑点,严重时病斑愈合成大斑块,致叶片变黄脱落。

茎和叶柄染病,病斑暗褐色短条状,边缘不清晰。

豆荚染病,荚面上生不规则棕褐色斑点。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大豆壳针孢菌Septoria glycines Hemmi侵染引起。

以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

翌年,遇环境条件适宜,在病残体上越冬的病菌释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先侵染底部叶片完成初侵染,后由病部产生的新生代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蔓延致上部叶片发病。

播种带菌种子,遇条件适宜幼苗期即可致子叶发病,形成系统初侵染。

病菌侵染叶片的温度范围为16~32℃,发育最适温度24~28℃,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30℃,高于30℃则不萌发。

发病潜育期10~12天。

温暖多雨,夜间多雾,结露持续时间长发病重,连作地、排水不良、密植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茬口轮作:与非豆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防治,隔10天左右1次,连续1~2次。

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等。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7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