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发生早衰怎么办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16:03:31
字号:

花生早衰是花生生产中常见现象,常常表现花生不到收获期叶片提早发黄、枯萎、脱落,严重影响花生后期光合作用,导致饱果率降低,秕果增加,早熟果发芽或腐烂,一般减产15%~20%,严重者减产50%以上。近几年,花生产量虽有所提高,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由于品种退化、施肥不合理、化控不当、土壤瘠薄、连作重茬等因素,导致花生早衰减产,制约了花生的高产和再高产。

生产上种植的花生大都是常规品种,一些农民没有优种意识和换种概念,抱着一个老品种种植四五年甚至十多年,在生产过程中也不注意对品种提纯复壮,种植的品种种性退化、综合抗性丢失、病虫发生严重。

花生发生早衰怎么办

2.土壤瘠薄、重茬连作。

花生一般种植在沙性土壤上,这类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团粒结构差、漏水漏肥。

而花生施肥一般都是一次性施入,且有机肥施用量小或不施,导致后期营养不足。

越是这样的土地,越不愿种植玉米等其他作物(种这类作物更长不好),花生常常重茬连作,造成营养失衡,有害病菌增加,并且没有实施秸秆还田,土壤中有机质、钾肥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土地越来越瘠薄、病虫越来越重、早衰越来越明显。

基肥使用速效肥量大,特别是氮肥过多,导致叶片过大,茎枝过高,发生倒伏落叶。

多效唑一次性使用过多过早,导致花生提早落叶。

花生中后期干旱、连阴雨都会导致病虫害严重发生,造成叶片早落。

特别是后期连阴雨,形成涝灾,土壤缺氧,营养供应不上,光合作用差,造成叶片发黄、叶斑严重发生,叶片脱落。

选用冀花5号、冀花6号、豫花1花育2山花9等抗病性强、后期落叶慢的晚熟品种。

2.异地换种或定期更换新品种。

异地换种,既能够降低病害的发生,还能最大幅度地提高花生产量。

据调查,异地换种花生能增产10%~20%。

定期更新品种是彻底解决花生品种老化,种性退化的根本措施。

随着花生需求市场的细化,对花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现代育种科技的快速进步,越来越多的优质专用花生品种相继育出。

定期更新品种,确保生产用种3年更新一次,就能提高和恢复良种特性,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充分挖掘良种增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

3.配方施肥、增施缓释肥。

增施有机肥、控释肥等缓释肥料,确保花生生育后期有较好的矿物质营养供应,不脱肥。

高产攻关田一般亩施纯氮12~15公斤、磷11~14公斤、钾14~17公斤。

高产田一般亩施纯氮8~10公斤、磷6~8公斤、钾8~11公斤。

中低产田一般亩施纯氮4~7公斤、磷3~5公斤、钾4~6公斤。

中低产田可将全部有机肥、化肥2/3结合耕地施入,1/3的化肥在起垄时包施在垄内或播种时用播种机施肥器施在垄中间。

高产田可将化肥总量的60%~70%改用控释肥,保证花生后期养分供应,防止早衰。

多次灵活化控可确保花生植保合理生育进程,协调营养分配,有效防止早衰。

肥水条件好、种植大花生品种的地块,在下针期至结荚中后期可根据花生植株长势进行2~3次化控,调节剂可选用多效唑或壮饱安。

多效唑每次用量为20克左右/亩,壮饱安每次用量为10~15克/亩。

一般花生田和丘陵旱地花生田每次亩用壮饱安5~10克,1~2次即可,此类地块不宜施用多效唑。

花生生长中后期,特别是遇连阴雨天气,要在停雨6~8小时后,及时喷洒促进叶面光合剂,如光合细菌叶面肥(注意不要与杀菌剂混合),能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强度,而且光合细菌还能促进土壤物质转化,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

同时,能增强作物抗病防病能力,抑制病害的发生。

为防早衰可加入其他富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混喷,促进花生生长。

于始花后10天左右,田间病叶率达到6%~8%时开始喷药,每隔15天叶面喷施一次杜邦·易保,共喷2次。

之后15天再喷一遍杜邦·升氏,防治叶斑病、网斑病和锈病效果很好,还能延长叶片功能期。

在此期间如有棉铃虫发生,可加入杀虫剂,病虫统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35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