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又名香白芷,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属于伞形科草本植物。它主要生长在浙江、四川、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近年来广西、云南也开始进行栽培。白芷的根部是入药的部分,并且也常被用作香料食用。它喜欢光照,但对于低温则耐受度较低,在栽培时,适合选择土层较厚、疏松肥沃、湿润的两合土或夹砂土。下面带大家学习一篇白芷的种植方法及条件。
一、选择适宜地块,进行精细整地
白芷对高温和低温都敏感,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它的主根较粗长,需要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生长才能良好发展。不适宜在土层浅薄、砾石较多、土质黏重、容易积水的地块上种植。
白芷种子的顶土发芽能力较弱,为了确保一次性全苗发芽,必须提高整地质量。选定地块后,首先要进行深翻炕垡,耕深要求达到30厘米以上。播种前,每亩施用优质腐熟的农家肥1000千克,或生物有机肥100千克,然后再次进行翻耕和平耙,使肥料与表土充分混合,接下来按照1.5~1.8米宽的沟起厢,并尽量整平和碎裂厢面土壤,为良好的播种环境创造条件。
二、选择新种,在适时进行播种
白芷种子的寿命较短,存放时间久了发芽率会降低,所以必须使用当年的新种。如果购买的种子是外地的,播种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确保种子质量无误后再进行大面积的种植。
白芷可以春季和秋季进行播种,但是以秋季播种产量更高,品质更好。秋季播种宜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之间进行,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一般情况下,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可以选择开沟条播种,行距为30厘米,每亩使用种子约1千克左右。最好将种子用温水浸泡6~8小时,然后捞起沥干后与过筛的细土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播种,以确保种子均匀散布。播种后用火粪土或细土覆盖种子,稍微压实使其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发芽。对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可以采取高垄栽培的方式,增加土层厚度,降低土壤湿度。
还可以将白芷与白芍等药材进行套种,或在白芷的行间套种小白菜、菠菜、莴笋、蒜苗、萝卜等短生周期的蔬菜,提高土壤的利用率,增加收入。
三、田间管理
间苗与中耕:当苗高5~7cm时,进行间苗穴播,每穴留苗6株。条播时,每隔6cm左右留1株去病苗、弱苗。次年2月中下旬定苗时,每穴留壮苗3株。条播时,每隔10cm左右留壮苗一株。撒播的行距均为12cm,在定苗时要注意把特旺拔除,也要把叶青白的苗除去。间苗时,中耕第一次要浅除,第二次锄深。定苗后不再中耕。
追肥:播后的翌年,追施3kg尿素和15kg硫酸钾,有条件的话可以施2~3次稀粪水。
排灌:生长中期若过于干旱,应浇水1~2次,以利于根部伸展。若雨水过多,应及时排水,以免引起根部腐烂或发生病变。
掐苔:白芷抬苔时,应及时掐除花苔,以减少养分的消耗,否则花后根不能入药。
四、病虫害防治
5月初可能有斑枯病发生,也叫白斑病:发病初期除去病叶,并喷洒“杀菌王”或“灭毒杀青”的水溶液1~2次,注意按照说明稀释。连阴雨时排水不良将会有根腐病发生:防治方法主要是及时排水。发病初期可使用“绿亨六号”稀溶液灌根,严重时拔除病株。注意要把拔除的病株带出大田,以防真菌传染。有红蜘蛛、蚜虫为害叶片时,可用稀释后的“满园青”或“乐果”进行喷杀。
五、采收加工
白芷在播后的第二年的“立秋后”收获,若“立秋”前行情较高,也可在“小暑”时收获。刨挖时要挖出全根,并抖净泥土运回晒场,按大小个分开曝晒。白天进行日晒,傍晚使用硫熏。蒸熏时要留一小洞允许少量烟气排出,以防火灾。一般应进行2~3次硫磺熏蒸,将白芷内部的水份熏蒸出来,便于晾晒。否则外干内湿,容易导致“穿心”,即内部变质或内部不白,难以销售。每1000kg鲜白芷需使用8kg硫磺。注意一定要熏透。
综上就是白芷的种植方法介绍,白芷种植需要注意多方面,大家不要盲目的进行跟风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