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质量建设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03:59:00
字号:

农业大省安徽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进,高标准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的实施意见,省主管部门制定精品示范村建设标准、中心村建设验收办法、和美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等6个专门文件,省直相关部门出台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省财政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乡村人才促进行动等20个专项方案,构建1+6+20”政策体系。安徽提出要真金白银地投、真刀真枪地干,每年建设20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800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到2027年建设精品示范村1000个以上、省级中心村1万个以上,绘就‘千村引领、万村升级’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安徽高质量建设徽风皖韵和美乡村

”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介绍。

安徽省已建在建精品示范村411个、省级中心村9083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4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村庄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82.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5.8%,均提前两年完成国家十四五”的任务目标;农村公路总里程20.9万公里,居全国第六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农民收入每年跨越一个千元台阶,位次由全国第20位跃升到第13位,2023年首次跨上2万元大关,达到21144元。

坚持五级书记”全力抓安徽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号工程”、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的基础工程”。

五级书记”层层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

安徽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现场会进行全面部署,主要负责人多次作出批示,带头研究谋划,带头督导推动。

市、县、乡、村书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狠抓落实。

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领头雁作用,从省、市、县选派9759名干部到3386个村任职。

建立省级领导和省直单位联系精品示范村建设工作制度,35位省领导、35家省有关单位联系包保105个县(市、区),形成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

黄山市是最先组织乡、村两级书记到浙江开展沉浸式体悟实训的地市之一,提出了探学浙江、干在黄山”口号。

该市市委书记每月调度重点乡镇,市委副书记、分管副市长每月调度和美乡村建设,区、县委书记常态化调度重点乡镇、重点村,乡镇、村书记持续开展话振兴,通过抓两头促中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该市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工程,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坚持五大机制协同推柏油小道逶迤绵延,池塘碧水泛起涟漪,走进宿州市灵璧县大庙镇沙滩村张场中心村,呈现眼前的是一派田园美景。

每天都唱着过、乐着过。

”在村头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长廊里,朱为堂老人拉着二胡歌颂幸福生活。

灵璧县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总体目标,用绣花”功夫建设和美乡村,在村庄建设上留乡愁”、显土味”、展和美”、强农旅”,不断书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亮丽答卷,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各村在整治提升过程中,党员带头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人人比学赶超,掀起了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让许多村庄旧貌换新颜。

去年11月以来,宿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精品示范村建设大比武活动,主要是比群众发动,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比资金筹措,聚力解决投入难题;比产业发展,挖掘强农富农潜力;比部门联动,充分凝聚工作合力;比乡风民风,加快农村移风易俗。

通过大比武活动,提升了村容村貌,净化了乡村风气,推动了产业转型,助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宿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

马鞍山市坚持问题导向,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深入精品示范村建设一线调研督导,分管负责人专题研究、调度督导20余次。

建立健全旬报告、月调度、季通报”推进机制,定期会同市有关单位开展实地督导,动态监测重点项目的开完工情况。

除了市级日常考核和督查外,现场协调指导,限期交办整改,畅通建设堵点。

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安徽省明确一把手负总责,细化各级领导的具体职责,确保责任、任务明确到人;每年召开一次现场会,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学先进、促后进,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对年度任务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及时调度解决存在问题,保障工作按时推进。

此外,每年开展一次表彰,并将和美乡村建设纳入省委年度综合考核、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持续传导压力、激发动力、汇聚合力。

坚持五大片区分类建今年五一”期间,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的民宿供不应求,吸引9万余游客游、乐、购。

这个村依托优质生态水体,打造涉水微景区,引进全国文旅头部企业入驻,打造合肥奇迹农庄、亲子绿乐园等项目,做好亲子”品牌,一跃而成网红村”。

村民张寿萍平时在民宿负责打扫卫生,每月收入3000元。

就近上班,活计还轻松。

不仅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她喜滋滋地说。

阜阳市阜南县苗集镇前进村依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结对帮扶、中化现代农业阜南技术服务中心坐落在该村的优势,因地制宜持续提升现代农业种植水平,流转土地4000余亩,建成1000亩现代高标准农田示范园、86亩生态立体循环无土栽培恒温大棚、140亩标准化阳光玫瑰”葡萄大棚,打造蜜桃、葡萄等6个精品水果采摘园,采用农户+村集体+托管企业”规模化管理机制。

今年以来,村集体增收120余万元,带动130户群众实现亩均增收分红89元,提供300多人次就业岗位,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原先我家10亩地分在3个地块,现在集中在一处。

喷灌等基础设施安装在农田中,种子农药化肥统一供应,田间管理也有定制化服务,种粮省心多了。

”前进村种粮大户邵国爱说,今年小麦亩产约1100斤,亩均收入超过1200元,改造提升后的高标准农田不仅没增加种粮成本,由于浇水采用喷灌,用水成本还明显降低了。

安徽省以行政村或跨村连片为单位,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积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积极发展富民强村产业,积极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指导各地建立储备村台账,系统盘点村情、分析比较优势、找准短板不足,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传承、发展阶段,明确创建目标和建设思路;坚持差异化打造、特质化发展、整体性提升,全省83%的行政村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注重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皖南地区彰显山水徽韵,皖北地区彰显田园风光,江淮地区彰显错落有致,沿江地区彰显山水风韵,皖西地区彰显生态山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坚持成熟一个、申报一个、建设一个,做到从容建设、优质建设,由点及线、连线扩面,逐步实现点上有风韵、线上有风光、面上有风景。

坚持五大要件高效投汪学军介绍,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在于全力做好人、地、钱、绿、治”五大关键要件的持续高效投入,安徽要紧抓这个牛鼻子”不放松。

人”为根本,创新乡村振兴人才评价,打破学历、论文、奖项、职称、年龄等条件限制,每年评选1万名左右的高、中、初级乡村振兴人才,激励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新农人”等各类人才投身和美乡村建设。

安徽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新农人协会,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服务乡村振兴搭建交流平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264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