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7 03:17:40
字号:

大黄鱼属石首鱼科,黄花鱼属,俗称黄瓜鱼、黄鱼、黄花鱼等,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因其暖水性、广食性、生长快、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和经济效益好等特点,一直是我国东南沿海主要的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主要养殖区分布在福建和浙江。随着大黄鱼人工工厂化育苗的成功,大黄鱼海水网箱养殖规模蓬勃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单一品种之首,这里重点介绍其常见病害的防治。

大黄鱼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肝胆综合症流行时间:流行于8~10月份高温期。

病因:主要是投喂变质的冰鲜饵料或过量投喂。

症状:病情较轻的病鱼在体表上一般无明显的器质性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病鱼体色变淡,胸鳍、腹鳍及背鳍发红或充血;肝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进而肝脏胆囊萎缩变小;鳃部贫血,眼睛发红或眼眶充血,或有鳞片脱落,鱼体溃烂等症状。

预防:不投喂变质的饵料或饲料,病害高发期切忌过量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电解多维、肝胆利康散。

治疗:在疾病高发期或轻度症状时提前投喂海水鱼多维、保肝宁、欧来诺。

肠炎病流行时间:流行于4~9月份。

病因: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感染而引起。

症状:病鱼食欲下降,离群独游,肛门发红,腹部膨大。

解剖发现肠道充血、发炎,肠道内没有食物,有大量黄色粘液,严重时腹腔有大量积水。

预防:(1)定期用金碘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1ml。

(2)投喂新鲜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合生素、免疫王-2008,优化肠道菌落,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治疗:(1)饲料中添加欧来诺、山青五黄散,连用2~3天。

(2)症状解除后,定期做好预防措施:饲料中添加常愿平、山青五黄散,避免再度复发。

诺卡氏菌病流行时间:发病季节在9~11月。

病因:由诺卡氏菌感染所致。

症状:患病初期,病鱼反应迟钝,食欲下降,上浮水面离群独游;病情严重时,病鱼体表充血、发炎、溃烂,随后逐渐死亡;解剖观察,心、脾、肾等内脏稍有肿大,且有大量白色结节。

预防:(1)要注意网箱清洁,定期用金碘内服。

(2)加强饲料管理,日常添加海水鱼多维、Vc-2-三聚磷酸酯。

治疗:内服安泰素、肝胆利康散、强康生,一天一次,连续3~5天。

白点病(别名:刺激隐核虫病)流行时间:流行于5~7月份和10~11月份。

病因:由鱼体寄生刺激隐核虫而引发疾病。

症状:主要寄生在大黄鱼的体表、鳃等处,鱼体布满肉眼可见的小白点,俗称白点病,虫体多时可引起呼吸困难、烂鳃、烂皮,病鱼漂浮水面,可引起成批死亡,对苗种危害尤为严重,特别是苗种培育阶段更易感染。

预防:苗种放养时用超醛15-20ppm+姜黄素20ppm挂袋,或惠底安+姜黄素刺激鱼体使鱼体粘液脱落一部分,不建议用任何杀虫剂导致虫体包膜破裂大量孢子再次附着鱼体。

同时内服VC-2-三聚磷酸酯+免疫王-2008+红体康。

治疗:用超醛浸泡10~20min,以后3天每天在平潮时提出网箱。

细菌性烂鳃病流行时间:该病最常在高温季节发生,呈暴发性流行。

病因:主要由柱状屈挠杆菌感染引起的。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鳃盖、鳃瓣充血发炎,鳃丝末端腐烂缺损。

剪取病灶处鳃丝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

预防: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山青五黄散,连用3~5天。

治疗:饲料中添加肝胆利康散、惠得力或欧来诺。

症状解除后,定期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再度复发。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258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