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在赶水场的背后,距离观音寺不远的地方,有一块方园几分地的沙质土壤(原属玉荷村管辖),种出来的萝卜:果大,肉实,更诱人的是萝卜煮出来的汤,回味的甜,还有一股清香味,不留渣。由此而盛名,后来还成了皇帝的专属贡品。
在渝黔高速未贯通以前,赶水还是川黔201国道的南大门,也是必经之路。赶水街的两边摆着用大小不同的背篼装满的萝卜,供过往的司机买带,运往各地。
在改革开放的变迁中,在三农政策的惠顾下,逐渐扩大规模,建起了以石房村为中心的萝卜产业园,后来由政府牵头再次扩大为赶水草兜萝卜基地。得到了县府和市府的肯定。连续八年举办赶水萝卜节,深得食客者们的好评和点赞。现在已从原来的几百亩扩大成几千亩,覆盖到四个村(石房村,铁石垭村,双丰村,双龙村),有大小买家上门采购,运往全国各大城市。
再有就是有头脑会变通的人,把它用来生加工,做成了赶水的特色品牌“赶水萝卜干”,“牟二嫂萝卜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赶水特产”,深得广大食客们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