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9:33:34
字号:

对虾是我国产量较大的经济虾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因而倍受人们青睐。在我国已发现有3种:中国对虾、墨吉对虾虾体上的微粒子虫(Ameson)、墨吉对虾虾体上的八孢虫(Agmasoma)、长毛对虾虾体上的匹里虫(Pleistophora)。孢子略呈卵圆形或梨形,孢子长2~10微米,宽1.5~4.2微米,内部构造需在电镜下才能看清。

对虾微孢子虫病的防治

此病的传播途径不十分清楚。

随着不同种类的病原感染,症状有差异。

墨吉对虾、中国对虾肌肉上寄生微粒子虫后,病虾肌肉变白浑浊、不透明、失去弹性,故有人称之为乳白虾或棉花虾;墨吉对虾卵巢感染八孢虫后,背甲往往呈橘红色。

微孢子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病虾逐渐衰弱,最后死亡。

根据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但病毒性疾病、弧菌病和肌肉坏死病等,也可使对虾肌肉变白。

因此,必须取变白组织做成涂片或水浸片,在高倍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孢子母细胞,就可确诊了。

微孢子虫病在广东和广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和危害较大的疾病,是一种慢性病,在整个疾病防治周期感染率可达90%,积累死亡率可达到50%以上。

山东青岛疾病防治的对虾,体长1.5~3.0厘米的幼虾曾出现过急性感染,使数百亩幼虾在两周内全部死亡。

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可用鱼虾壮元5%与每千克饲料混匀,连续喂3天。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9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