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的生物学特性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15:40:13
字号:

【板栗的生物学特性】板栗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耐贮藏运输,适合外销。由于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栽培管理相对容易,一年种,多年收,在果农中也非常受欢迎。1.1板栗的形态特征板栗属壳斗科,落叶乔木。

板栗的生物学特性

树皮粗糙而直裂,小枝着生短毛。

1.2板栗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习性板栗对各种类型气候的适应性均较强,在年均温8~22℃,绝对最高温35~39℃,绝对最低温-25℃,年降雨量500~1500mm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

但在年均温10~14℃,年降雨量600~1400mm的地方生长最好。

板栗对光照要求较高,光照不足会使其树冠内部小枝衰老枯死,枝条迅速外移,严重影响产量。

板栗实生苗在栽植后,开始地上部分生长较慢,地下部分生长较快,随后地上部分生长加快。

一般6~7年开始开花结果,15年左右进入盛果期。

嫁接苗栽植后4~5年即可开花结果。

2.1采种优良品种是实现板栗高产栽培的关键。

在实现良种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栽。

母树应选则稳产、丰产、品质好、结果早、生长健壮、盛果期无病虫害的优良单株。

当栗果完全成熟后,刺苞开裂,果实自然脱落,将从地面拣拾的栗果进行粒选后,马上混砂贮藏。

2.2育苗由于对板栗以压条和扦插的方式进行育苗成活率低,所以生产上一般以播种和嫁接2种方法为主。

板栗喜光,应将圃地建在海拔高度500m,背风向阳,坡度25°以下的低山丘陵岗地或河滩地,保证水源充足、排水良好。

土壤深度达50cm,地下水位为1m,pH值为5.5~6.8,土质为肥沃的砂质壤土或砾质壤土。

板栗播种时间,分春播与秋播,以春播为最普遍。

于4月上旬用沙藏好的种子采用大田式或苗床式开沟条播,行距(15~20)cm×(25~30)cm,沟深5~10cm,覆土3~5cm,将种子平放沟内,每亩播种量125~150kg。

秋播可适当加厚,土面上盖草,以防鼠害。

苗圃管理与一般阔叶树种相同。

板栗良种的繁殖采用嫁接方式,利用实生或野生的砧木进行嫁接的无性繁殖现已作为栗树的主要繁殖方式得以逐渐普及。

以本砧最为普遍,也有用野生种类的,我国北方多用2~3年生板栗实生苗作砧木,南方多用同属的野板栗。

接穗应在生长健壮、结果多、品质好的成年优良单株上剪取生长健壮的结果枝或发育枝,也可适当利用生长充实的徒长枝的中、下部分。

枝接一般当砧木的芽开始萌动,树皮易剥开的时候进行。

目前,栗树嫁接一般采用切接、插皮接、腹接、而芽接应用极少。

接后要做好立防风支柱、除萌、摘心及除草、加强施肥、接口松绑、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工作,保证苗木正常生长。

选根系完整的2~3年生苗,栽前挖大穴,客土,施基肥。

栽后灌水,水渗干后培成土堆,以防风摇。

造林密度,干果林的株行距为6m×6m;材果兼用林行距为4m×5m或2m×3m;用材林株行距为2m×2m或2m×3m。

栽植时应注意配置授粉品种。

一般主栽品种4~8行,配置1行授粉树。

若花期遇上梅雨天气,则应行人工辅助授粉,以补救自花授粉的不足。

3.1间种作物栗林间种作物,即可以耕代抚,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增加粮食收入,以矮养长,实现栗粮双丰收。

间种的农作物最好是花生、绿豆、蚕豆等豆科植物。

成林冠幅扩大后,可种绿肥植物。

3.2土壤管理实践证明,栗园深翻,下层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保肥、保水能力加强,加深了活土层厚度,根系分布深度加厚。

湖南各地的栗果采收后进行1次全面翻地,其深度为15~20cm。

江苏宜光等地,在生草季节结合翻土压青;华北栗子产区人们在栗树下刨树盘”,第1次在晚秋或早春,刨15~20cm深,范围与树冠大小相等,宜早不宜迟。

第2次在8月处暑”到白露”间,深12~16cm,切断表土层须根,促使根系向深层发展。

相关试验表明,对深翻扩穴栗树树冠边缘100cm×100cm土壤剖面观察,深翻栗树根系较未深翻栗树增加34条,小于2mm的吸收根增加32条。

3.3施肥与灌溉要使栗树丰产、稳产,必须加强肥水管理工作,通常一年施肥3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66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