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黑皮冬瓜栽培技术】黑皮冬瓜,嫩瓜青绿色,成熟瓜为黑色,呈炮弹型。现将广东黑皮冬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冬瓜为葫芦科,冬瓜属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
其根系强大,须根发达,深度50-100厘米,宽度150-200厘米,根系吸收能力强,容易产生不定根;叶互生,叶片宽大,掌状,5-7个浅裂,绿色,叶面叶背具茸毛,宽30-35厘米,长24-28厘米,叶脉网状,背部突起。
叶柄明显,长14-18厘米,直径0.5-0.7厘米,被茸毛;茎蔓性,五角棱形,绿色,密被茸毛。
茎分枝力强,每节腋芽均可抽发侧蔓,侧蔓各节腋芽也可抽发副侧蔓,如放任生长,茎蔓非常繁茂。
因此,在栽培上,应及时进行摘心、打杈,以防止疯蔓。
初生茎节只有一个腋芽,抽蔓开始,每个茎节出生分岐卷须,其后茎节还着生雄花或雌花。
基部茎节在湿润条件下,还容易发生不定根,用以吸收养分和水分。
所以,在栽培上可采取压蔓的方法,以扩大其吸收面积。
冬瓜花多数为单性,一般为雌雄同株异花,个别品种为两性花。
一般先发生雄花,随后发生雌花,雌雄花的发生有一定规律。
雄花萼片5个,近戟形,绿色,花瓣5片,椭圆形,黄色。
雄蕊3枚 ,在花的中央三角形排列,顶生花药,几度弯曲开裂。
子房下位,形状因品种而不同,有长椭圆形、短椭圆形,绿色,密被茸毛,花柄较雄花柄短而粗,被茸毛。
花柱短,柱头瓣状三裂,浅黄色。
主蔓第一雌花出现的节位,因品种和环境条件而异。
早熟品种,第一雌花一般在主蔓第6-9节叶腋内形成;中、迟熟品种则在第12-15节或15-20节叶腋内形成。
自第一雌花后,一般每隔5-7节分化出一朵雌花,也有连续分化出两朵甚至三朵雌花的。
环境条件适宜可降低主蔓雌花出现的节位。
侧蔓分化出雌花较早,多在第二节便发生雌花。
冬瓜一般靠主蔓座瓜,侧蔓座瓜的可靠性差。
冬瓜花一般在晚上10时左右初开,次晨7时盛开。
根据瓜农的经验,花瓣凋谢愈慢,留在瓜上的时间越长,瓜越壮,结瓜越大。
审由于生长健壮的植株,具有充足的营养物质供给果实发育的缘故。
栽培方式 冬瓜栽培方式可分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种。
地冬瓜:植株爬地生长,株行距较稀,一般每亩种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较粗放,茎蔓基本上放任生长或结果前摘除侧蔓,结果后任意生长。
其优点是花工少,成本较低。
缺点是瓜型欠佳,经常扶瓜;否则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破损,影响耐贮性;光能利用低,结果大小不均匀,单位面积产量较低。
该方式只适用于岛内销售的灰皮冬瓜品种,而对于商品性要求较高的北运或出口品种:如,青皮冬” 和黑皮冬”则不适用。
棚冬瓜:植株抽蔓后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
高棚一般高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宽250-300厘米。
海南瓜农一般采用矮棚方式为多。
植株上棚以前摘除侧蔓,上棚以后茎蔓任意生长。
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实大小比较均匀,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地冬瓜高。
架冬瓜:一般每亩种植550株左右,支架的形式有多种。
有一条龙”:即,每株一桩,在130-150厘米高处,用横竹连贯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龙眼”和四星鼓架龙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横竹连贯固定,一株一个鼓架。
架冬瓜形式虽多种多样,但都结合植株调整,较好地利用空间,提高座果率并使果实大小均匀,有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也利于间套作,增加复种次数;而又比棚冬瓜节省架材,降低成本。
在目前条件下,架冬瓜是三种栽培方式中比较合理、比较科学的一种方式。
栽培季节、播种育苗及种植密度栽培季节:冬瓜喜温、耐热,为获得丰产,应选择冬瓜座果和果实发育的适宜气候条件栽植。
气候条件对冬瓜座果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季节安排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