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种植与化学除草新技术】白芍又名芍药,以根供药用,有养血、通经、镇痉、止血之功效。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白芍药的药效成分可与人参相媲美。主治头晕头痛、耳鸣烦躁、胸肋疼痛、阴虚血热、失血盗汗、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高血压、乙型肝炎等症。
主产安徽、河南、浙江、四川、山东等省。
白芍药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80厘米。
根粗肥,通常为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
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
小叶狭卵形、披针形或椭圆形,边缘密生骨质白色小齿,下面沿脉疏生短柔毛。
花顶生和腋生,苞片4~5个,披针形。
萼片4个,花瓣白色或粉红色,9~13片,倒卵形。
果3~5枚,卵形,先端钩状向外弯,无毛或被浓密白毛。
白芍药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环境。
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田块为好。
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深耕细作,然后做成70厘米宽的高畦。
结合整地;每667平方米(1亩)施土杂肥5000千克、饼肥50千克、尿素20千克、磷钾肥50千克。
白芍药用芽头繁殖,播种期在白露前后。
栽种时按株距40厘米将白芍药芽定植在整好的高畦上,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加强田间管理对白芍药稳产增产非常重要。
白芍药栽后当年生根不出苗,春节过后方能出苗。
阴雨天气注意排水,干旱天气及时浇水。
白芍药生产周期较长,一般为4年。
前两年生长较慢,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可适当套种些白术、南星、川乌、洋葱,大蒜等短期作物,以便以短养长。
白芍药于栽后第2年的春季应晾根”,晾根时,把根部周围10厘米厚的土层去掉须根,晾晒几天。
结合晾根,每667平方米追施土杂肥2000千克,含氮磷钾各15%的复合肥50千克。
白芍药生长两年后,开始现蕾开花,为减少养分消耗,应及时摘取花蕾。
除草在整个白芍药的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除草多采用人工拔除,比较费工费时,且麻烦而辛苦。
现在采用化学除草,不仅省力省时,且方便快捷。
方法是,先于苗前采用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一般每667平方米用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100毫升,加水15千克,均匀地喷施于土表层,可有效防除各种一年生禾本科和部分双子叶杂草。
但要注意喷施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时一定要在土壤湿润时效果才好。
由于药田专用芽前除草剂是选择性除草剂,对部分双子叶杂革和多年生杂草基本上无效,这就要对这些杂草进行苗后茎叶喷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