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菇异常菇的发生与防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07:53:35
字号:

【金针菇异常菇的发生与防治】金针菇在出菇管理中稍有疏忽,很容易发生异常现象,影响产量与质量。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金针菇异常菇的发生与防治。发生原因:①、菌种块上出菇;②、搔菌过晚或现蕾后搔菌;③、料面干燥,菇蕾稀少或只在沿袋壁四周出现少量菇蕾。

金针菇异常菇的发生与防治

预防措施:①、适时搔菌,刺激料面同步现蕾;②、在菇蕾出现后再撑开袋筒,防止料面干燥;③、在沿袋壁四周见有菇蕾时,将其压死,防止肥胖菇发生。

发生原因: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只长菌柄,不长菌盖。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发生原因:喷水过多,温度过高,蒸腾作用减弱,水分滞留菇体。

预防措施:定期通风,减少喷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80%为宜。

发生原因:温度偏高,且缺氧。

预防措施:①、预防高温;②、做好驯养抑制,在低温、干燥、通风条件下,使幼菇生长整齐、坚实、无水迹。

发生原因:菇棚内光照方向多变。

预防措施:设置顶光,遮盖四周光源,促使菇柄朝一个方向伸长。

发生原因:装料松,尤其是较为松软的培养料,培养后期,在袋壁与培养料之间出现间隙,一旦生理成熟,往往形成侧生菇。

预防措施:将料装紧压实,上下均匀,使料紧贴袋壁;对已形成的侧生菇压死,防止营养消耗。

发生原因:①、培养料含水量不足;②、袋简短,菌柄很快长出袋口,供氧过量,且温度又偏高。

预防措施:注意补水;适当控制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加套薄膜袋;温度高时做好降温。

发生原因:在提升袋口薄膜抑制菌盖生长时,因薄膜透气性小,袋筒内氧气不足,导致菌柄基部绒毛增多,柄与柄之间发生联结。

预防措施:将袋口薄膜分次翻折,增加袋筒内含氧量;在幼菇长到1~2厘米时,把袋口翻折,使袋筒高出料面4~5厘米,待长到5~6厘米时,再全部拉直袋筒,增高二氧化碳浓度,让菌柄尽快伸长。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05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