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技术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07:51:18
字号:

【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技术】金针菇,属伞菌目白蘑科针金菇属,是一种菌藻地衣类。金针菇具有很高的药用食疗作用。现将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反季节冷库金针菇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一般于秋冬季栽培,到第二年春季结束,如果冷库有控温设备,可不受季节限制,周年进行生产。

培养料的配制配方(1)棉籽壳92%,麸皮5%,石膏1%,过磷酸钙1%,尿素1%(2)棉籽壳88%,玉米粉9%,石膏1%,过磷酸钙1%,糖0.5%,尿素0.5%。

(3)玉米芯80%,麸皮18%,石膏1%,磷酸二氢钾0.5%,糖0.5%。

(4)杂木屑73%,麸皮25%,石膏1%,糖1%。

拌料 拌料应选择晴天或阴天的上午进行,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5-70%为宜。

装袋、灭菌与接种拌好的培养料要当天装袋,以防变质,然后及时进行灭菌(常温灭菌)接种室提前进行消毒,灭好菌的栽培袋冷却到20-23℃时进行接种,然后转入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

发菌期温度控制在18-25℃。

严格控制培养室的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下。

要保证室内空气流通,满足菌丝生长对氧气的要求,应每天进行通风1-2次,每次20-30分钟。

菌丝生长不需光线,门窗应尽量用报纸或窗帘进行遮光。

翻堆可使堆内菌袋位置得到调整,进行气体交换,排出堆内废气,并能及时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并及时处理。

每7-10天翻堆一次,将堆内外,上下菌袋位置互换,并重新码好。

翻堆过程中将门窗打开,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发现杂菌浸染的菌袋应及时进行处理。

培养半月左右,菌丝已长至培养料的一半,此时氧气不能满足菌丝生长的需要,应将袋口松开,并将袋口拉直,然后向下对折约2厘米,此时不再码堆,可单层排放于菌室或出菇房架上继续进行发菌培养。

当菌丝长满料袋达到生理成熟后,应将温度降至15℃左右,使菌丝在低温刺激下尽快转入生殖生长。

当料面出现淡黄色液滴,预示不久即将出菇。

当菌袋料面现蕾后,再培养5-10天,即可形成针尖状成丛密集菇蕾,这时应将袋口敞开拉直,并将袋口向外翻折2-3次至近料面,通过对流的干燥风横吹,使菇蕾失水萎蔫倒伏。

一般倒伏后第三天,可明显看到从菇柄的基部重新长出密集的菇蕾,且长度一致,如果3-4天后仍无新的菇蕾出现,手触摸已萎蔫的菇蕾有剌感,则可轻喷水一次,并覆盖塑料膜保湿。

抑蕾结束后,当新形成的菇蕾长至4-5厘米高时可拉直袋口,目的是增加袋内二氧化碳浓度和空气相对湿度。

抑蕾结束后,子实体逐步进入快速生长期,应加强温、湿、氧、光等诸方面的综合管理。

温度控制在12-18℃范围内,空气相对湿度80-90%,为了抑制菌盖生长,促进菌柄伸长,可适当提高袋内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每天通风1-2次,每次约20-30分钟,光线主要是进行弱光培养。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0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