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锈病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2-16 07:23:41
字号:

症状

山楂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新梢、果实及果柄。叶片染病,初生桔黄色小圆斑,直径1~2毫米,后扩大至4~10毫米;病斑稍凹陷,表面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性孢子器;发病后一个月叶背病斑突起,产生灰色至灰褐色毛状物,即锈孢子器;破裂后散出褐色锈孢子。最后病斑变黑,严得的干枯脱少。叶柄染病,初病部膨大,呈橙黄色,生毛状特,后变黑干枯,叶片早落。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多年生菌丝在会柏针叶、小枝及主干上部组织中越冬。翌春遇充足的雨水,冬孢子角胶化产生担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为害,潜育期6~13天。该病的发与与5月份降雨早晚及降雨量正相关。展叶20天以内的幼叶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的叶片一般不再受侵染。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栽培品种均感病,仅山东的平邑红子和河南的7803、7903较抗病。

防治方法

(1)砍除转主寄主。山楂园附近2.5~5公里范围内不宜栽植桧柏类针叶树。若有应及早砍除。(2)清除冬孢子。不宜砍除桧柏时,山楂发芽前后,可喷洒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以除灭转主寄主上的冬孢子。(3)药剂防治。冬孢子角胶化前及胶化后(5月下~6月下旬)喷2~3次50%硫悬浮剂4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40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15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news/1_10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