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壳养殖除非用海水养殖,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在10斤的水中加3两海盐,配成类似的海水。没有海盐的话用食盐,效果差点。
扇贝苗入池后要派专人看管,发现有的苗有气浮在水面时,要用细竹干把气放掉。入池十天后,观察扇贝苗生长状况,如果扇贝苗生长的快且数量也很多,就要马上更换苗袋,一般用三十目的苗袋。
然后等二十天左右再更换一次苗袋。人池十天左右要开始换水,每天换量为总量四分之一左右,如果水色太浓要加大换水量,刮风天不要换水,因为水太混。
扩展资料:
养成及收获
海湾扇贝从3厘米贝苗养成到6-7厘米商品贝的过程称为养成,时间约3.5个月。养成笼及养殖密度:养成笼为10层圆筒网笼,网孔2.5厘米,塑料圆盘直径30厘米或35厘米,其上小孔直径1.0厘米,层距13厘米,吊绳长1-5米。
养殖密度为25-30粒/层,太密,生长慢;太疏则浪费器材。每亩投苗量为20万粒左右为佳。养成管理:水层调节。对于最大水深大于12米的海区,春夏季养殖水层设置在4-7米效果最好,水层水温稳定,对扇贝生长及存活极有利。
此外,洪水季节,应把扇贝吊养至比重大于1.014的安全水层。敌害防除:海湾扇贝养殖的敌害生物包括附着性及肉食性二大类。
花蛤,也叫文蛤,是重要的食用贝类之一,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还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由于它喜欢生活于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湿地与潮间带等地区,花蛤对水温的要求。花蛤属于广温性贝类,在0~36℃之间,均能适应;当水温在5~35℃之间,生长正常,其中在18~30℃之间,生长最快。花蛤温度上限为43℃,升到44℃。
花蛤大家都知道在吃这种海鲜时,我们一定要用水浸泡一段时间,这样才能将花蛤中残留的泥沙泡出去。但是每次浸泡花蛤时,都会发现花蛤中还残留部分的泥沙,吃起来经常会硌到牙,影响口感。花蛤的学名叫菲律宾帘蛤,最初是在菲律宾海域发现命名的,在我们当地也叫它杂色蛤,市场上很常见的一种海鲜。花蛤属于贝类动物,它的外形略呈椭圆形,壳比较坚固。
我们养殖花蛤一定要选择一些没有污染的,然后潮流比较通畅,交通也方便的一些海域来养殖。水质也必须要符合主要的就是退潮的时候露在空气中的时间不能超过四个小时,花蛤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壳顶稍突出,于背缘靠前方微向前弯曲。放射肋细密,位于前、后部的较粗大,与同心生长轮脉交织成布纹状。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
花蛤用淡水是养不活的,但是可以自制海水来养。花蛤生活在海水里,海水的平均盐度为35%,也就是平均每1000克海水里面含有35克盐,自制海水的时候加完盐要静置约20分钟,因为花蛤是咸水生物,本身细胞液是适应咸水,如果放入淡水,因为花蛤细胞液离子浓度比淡水浓度要高,所以会发生细胞壁渗透现象,也就是浓度低的淡水因为细胞壁压差会进入花蛤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