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法院拍卖的房子也能买,但是,购买司法拍卖的房子的时候必须要留意物业的权属。整体情况上,法院拍卖的房子的成交量是比较尴尬的,因为房产能够到被法院拍卖的这种境地还是有一定问题的,比如说是被抵押的房产或者说是个人的不动产被查封的,情况还是比较复杂的。
一、一般法院拍卖的房子能买吗?
可以购买,司法拍卖的房子指的是遭法院强制执行拍卖的房屋。但是法拍屋并不一定是从银行查封而来的,私人查封也有。多数房屋都有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出去时都会办理设定抵押权,拍卖时银行有优先受偿权。其实买“法拍屋”与买其他楼盘并没有什么大差别,都要留意物业的权属,一定要是“干净”的物业。
在法院拍卖执行的房产时,债权人没有优先购买权,在房地产中有优先购买权的有以下三类人:
1、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经股东同意转让的出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对该出资有优先购买权。
2、出租人出售房屋的,应该提前15日通知承租人,在同等条件下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3、共有人处分自己享有的份额的,其他共有人享有优先购买权。
拍卖是买卖的一种特殊形式,但其性质是买卖,不能剥夺承租人优先购买的权利,出租人或者拍卖行依然有义务通知承租人拍卖事宜。具体操作参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其中第十六条规定:“拍卖过程中,有最高应价时,优先购买权人可以表示以该最高价买受,如无更高应价,则拍归优先购买权人;如有更高应价,而优先购买权人不作表示的,则拍归该应价最高的竞买人。”
二、法拍屋有哪些风险问题?
1、如果房主是循规蹈矩做生意失败,人品可靠还好,但如果原房主是因为放高炮或者黑社会背景临时跑路,资金链断裂或者沾染高利贷跑路所引起,那么通过法院拍下了他的房屋,如果碰到不讲理的流氓,日后会到家闹事、算账。
2、如果购买房子的朋友想要办理户口迁移的手续就比较麻烦了,户口问题是司法拍卖房子的大问题,房屋虽然被拍下了,但是原房主的户口却无法迁出。
3、根据法律规定,如果租赁在前、抵押在后的,拍卖成交后原租赁合同继续有效。但有些恶意逃废债务的,会把租赁合同签的很长,甚至10年、20年。那么如果拍卖了这种附带租赁合同的房屋,买下了之后由于承租人的存在,自身还是没法搬进去住。
4、司法拍卖的房子也是需要交纳税费的,购房者就需要承担补缴相关税费的风险。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屋契税肯定都是要买受人缴的,还有就是水电费、物业费及其他费用如果拖欠了很久,也是需要拍卖后买受人自行承担的,这块费用还是要考虑的。
法院只是在相关人员的授意之下,凭借材料证明实施这种对房产的拍卖权,但是,购买以后的问题法院并不承担任何的法律责任的。如果自身对法院拍卖的这套房产有了全方面的了解,确定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那购买这样的房产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总而言之,购买法院拍卖的房子要谨慎调查清楚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
第二条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进行变价处理时,应当首先采取拍卖的方式,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人民法院以拍卖方式处置财产的,应当采取网络司法拍卖方式,但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规定必须通过其他途径处置,或者不宜采用网络拍卖方式处置的除外。
如果房子有父母名义的抵押贷款,是不可以直接过户给子女的,为此提供了四种解决方案:
方法一:父母还清银行的贷款,取消抵押,然后办理产权过户手续。双方首先达成产权变更协议,然后在公证处进行公证,办理房屋评估作价和房屋鉴定,待父母付清银行贷款后,从银行取出房产证,解除抵押登记手续。父母子女双方再根据公证协议书办理产权变更登记,完成过户。
方法二:父母子女双方协商,向银行出具双方关于房屋产权变更所达成的书面协议。这种方法要征求银行的同意。
1、若银行能够同意产权变更,借款人由父母一方变更为子女一方,银行会出具证明,在房屋已设抵押权情况下办理变更登记。此时,父母子女双方可以向银行借出房产证,然后携带银行出具的证明、房产证、权属变更协议、户口本和身份证等相关房产交易的材料到房屋所在地的房地产管理部门进行产权变更登记手续,顺利完成房产过户。
2、若银行不同意变更,父母子女双方需要按照方法一进行过户。先向银行赎楼,即先将欠银行的钱还清,如果业主自己资金不够,可请担保公司为你赎楼,赎楼后可过户。
方法三:赎楼。父母一方找担保公司担保然后把余款付清,取出房产证,然后办理过户登记,之后再由父母一方偿还担保公司的借款。
方法四:我国法律不支持签协议过户。若是双方觉得这种方法不好,可以找靠谱的中介公司办理。父母子女双方需要先支付一定手续费让中介垫资进行解贷,父母一方拿到房产证,将房产过户到对方名下,父母一方或子女一方再进行按揭还中介公司资金。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