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港养方式港口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模式,文化面积从十几公顷到几百公顷不等。一般根据海域潮间带的自然地形用堤坝围起来,养殖设备简单。水产养殖中,一般是自然接受苗种,也可以放工人进去,但是不施肥,不放饵料,产品完全靠自然生产力提供。其产品包括鱼、蟹、虾、贝类等。人工育苗的品种也能亩产十几公斤,综合效益可达数百元。港口文化是一种值得提倡和发展的文化方式。特别是近年来,虾病的严重爆发和近岸海域的严重富营养化,显示了这种方法的巨大优势。2、半精养方式是在港口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构建适合对虾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使对虾获得更高的单位面积产量。生态环境的建立包括对水温、盐度、透明度、底质、水深、有害生物的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对虾所需的最适宜环境,再通过合理的放苗,辅以投喂,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这种方法由于饵料少,虾废水中有机物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小,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育种方法。3、精养方式小池塘一般采用这种养殖模式。这样养虾需要池塘条件好,水交换率高,需氧设备和设施齐全,主要是人工优质饵料,单位面积放苗高只要合理控制环境,合理投喂,一般都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国内精耕亩产高达1050斤,效益也很高。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很多钱,投资大,风险大,饵料系数高,环境污染严重。所以从长远利益来看,不应该提倡大规模推广。4、混养方式混养是指其他种类的鱼、贝类、藻类、蟹类等。是在养虾的同时饲养的,养殖产品包括对虾和混养品种。混养种类的选择原则上对虾无害,不影响虾的存活和生长,不与虾争食或争食能力弱,最好是杂食性或腐食性,可以利用虾残饵。通过混养,可以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虾废水的有机污染,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单一养殖虾的病害和失败带来的风险。5其他方式还有很多其他的养殖方式,如集约化养虾、网围养虾、网箱养虾等。这些耕作方法在中国很少使用。
观赏虾的养殖方法:
注意水温:
观赏虾不是一种适合在高温地区生活的物种,最佳适合生存的温度是22摄氏度到24摄氏度,按照我国的经纬度划分的情况,一些中低纬度的水域是虾赖以生存的“宝地”。
当然,如果你是在高纬度地区或者低纬度地区,想要养殖观赏虾也不是什么难事。你只需要能保证水温稳定即可,但是,在换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水温不要过低或过高。
观赏虾繁殖期要比平时高上1到2摄氏度,所以,想要繁殖观赏虾,最适宜的水温是25摄氏度左右。
注意水质:
关于养虾换水的问题,一个星期一次即可,必要情况下,可一个星期两次,而且每次换水时不需要将全部的水倒掉,只需要换掉及1/3的水量即可。平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假如养虾的同时还有小型灯科鱼,要避免密度很大,要及时清理粪便。
因为我们在养虾时总不可能整个缸内只养观赏虾一种生物,大多数人为了美观都会选择混养,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水缸内的清洁问题,不然到时候挂掉的可能就不只是观赏虾一种水宠了。
养虾,水缸内水质的PH值尽量要保持在5到8之间,Kh值则要在1到6之间为最佳。记住,保持水质稳定最重要。
脱壳期保护:
观赏虾和其他水宠特别不一样的地方,观赏虾得有一个脱壳保护期,说通俗一点,就像蛇类的蜕皮一样,观赏虾长到一定的大小之后,就会将旧的皮壳脱下,换上一层崭新的皮革,而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蜕壳期。
虾蜕壳就蜕壳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它呢?这里还是以蛇类为例,蛇在蜕皮的时候会变得十分脆弱,若是此时遇见天敌,则必死无疑,而我们养的观赏虾蜕壳时比蛇类更加脆弱。
观赏虾在蜕壳时,一旦遭到了外界的攻击,或者发生什么意外,导致蜕壳失败,它都会死亡。因此,在观赏虾的蜕壳期, 为提高它的存活率,既要保护不受攻击,还要避免在这一时期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