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实践证明,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倍和3倍。异育银鲫和高背鲫鱼相似,异育银鲫与普通鲫鱼的区别为:异育银鲫侧线鳞为31-32片、普通鲫为28-29片;异育银鲫与高背鲫的侧线鳞数目相同,但高背鲫头短、背高体厚、腹部呈圆形。
2、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亩,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效益不理想;放养量少于1000尾/亩,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的鱼种1400尾或50克的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它鱼200公斤左右,效果理想。
3、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它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
鲫鱼生活习性
鲫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水中穿梭游动的姿态优美。鲫鱼的生活层次属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游动、觅食、栖息。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由于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另外还有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
鲫鱼以2~4月份和8~12月份的最为肥美。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高温水(32℃)或低温水(0℃)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1、池塘要求。鲫鱼养殖池一般不要求很大,因为鲫鱼本身偏小,池塘大了不好管理。一个池塘大概在一亩左右的大小,如果是天然的湖泊或者野外的大型池塘的最好划分下区域。池底需要比较平坦,这样水深会比较均衡,有利于养殖,放苗前需要对整个池塘进行消毒处理,最好循环几次,因为鲫鱼对于病害的抵抗力比较差,消毒后闲置一周左右再开始养殖。
2、水质要求。鲫鱼养殖场地的水质讲究的是肥、活、嫩等特点,这才是最适合鲫鱼的水质条件,养殖户需要按这个条件来调节水质。肥是指要肥水,水不肥则鲫鱼养不活,所以养殖鲫鱼的时候都要先肥水才行。活则是指水源的流动性,鲫鱼本身对于水源污染比较快,因为生长速度的原因,所以鲫鱼养殖池需要经常换水保持水源活力,有条件的最好保持长期有流入,死水留出。
3、合理混养。现在混养才是养鱼的核心,单一的养殖某种鱼最后效果都不理想,因为养殖池的生态容易失衡,而这个在鲫鱼方面尤其明显,所以养殖鲫鱼的时候尽量混养。混养的鱼不能和鲫鱼相差太大,最好在大小方面比较接近,这样鲫鱼不容易受到威胁。其次混养的鱼种占据的总比例最好不要超过30%,太多了会影响鲫鱼的正常生长的。
4、控制密度。鲫鱼的养殖密度一直是大家比较重视的地方,这个其实目前也没有特别详细的标准,主要还是按大家的实际区域来的。一般来说每亩的尾数控制在1300-1600尾左右,加上混养的鱼种,总体在2000尾上下,这个数量算是比较适合的水平。期间要注意鱼群的动向,如果经常有浮头的情况,那可能就是密度大了导致氧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