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和《闯关东》的区别是背景不同、播出时间不同、电视剧精神不同。
1、背景不同
《走西口》以田青等人走西口的经历为情节线,从始至终贯穿了对“仁、义、礼、智、信”这些中华文明核心观念的诠释。
《闯关东》将视角定位于山东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以这个普通家庭为生活所迫不得不“闯关东”以及“闯关东”的经历为线来结构故事,展示了朱开山一家在关东闯荡的故事。
2、播出时间不同
《走西口》于2009年1月2日在CCTV1黄金时间首播。
《闯关东》于2008年1月2日在CCTV1黄金时段首播。
3、电视剧精神不同
《走西口》用大量的细节表现了中华民族人民的基本价值观。比如,常感恩,在电视剧中,他们永记铭记在心的是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恩惠,并终其一生回报别人。
《闯关东》闯出中国人精神,是一次中华民族文化寻根之旅。这种“中国人精神”包括敢于和磨难进行抗争。《闯关东》这部电视剧之所以能引发观众的共鸣,一个核心的原因正在于电视剧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其成功是用文艺弘扬民族精神表现民族意识的成功。
田青回到祁县准备母亲跟徐木匠的婚事,却等来了徐木匠牺牲的消息。田青留下孩子和豆花再一次踏上走西口的征程,不过这次他不是为了挣钱重振祖业,而是接替徐木匠留下的党的工作。豆花为他唱起《走西口》这首古老民歌。
田青用自己的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在西北的草原、荒漠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经商之路。但是连年的军阀混战让田青深切地认识到,不把侵略者赶出去,生意也做不成。田青于是带着儿子重新走了西口,投奔大青山游击队。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走西口
走西口是指明,清至民国初年,由长城内的山西,陕西北部、河北及邻近地区的居民因经商或谋生而向长城外少数民族地区的移民活动。
第一波浪潮
开始于康熙年间。这时社会渐趋稳定,人口增加。在康熙推行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后,人口爆炸增长,越发人多地少。此时朝廷放松蒙古封禁,开放部分蒙地,内地汉人开始大规模迁徙到口外。
第二波浪潮
从光绪年到民国。当时全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人口快速增长造成大批失地农民,连年灾荒迫使百姓移民。
百度百科——走西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