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3 04:11:05
字号:

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一、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基本情况

山东省的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由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隶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10个市级监测站(其中,3个隶属省总站,7个隶属市国土资源局)组成,从业人员共计16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19人(高级职称者50人,中级职称者40人,初级职称者29人),其他人员43人(见表)。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及队伍现状表

续表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成立于1982年,当时由山东省地质局第一水文队代管,1985年经原地质矿产部批准,山东省地质矿产局行文成立山东省地质矿产局水文地质总站,1986年更名为山东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1991年又更名为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01年山东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为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直属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承担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的业务指导、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国家和全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为政府制订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地质环境信息等公益性服务。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并负责对全省10个地市监测站进行业务指导。

市级监测站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辖区区域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运行和维护管理,进行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以及全省和市级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调查和综合研究。

二、监测网点建设情况

目前,山东省的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已在地下水环境、地质灾害、矿山环境、地热、矿泉水、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等方面开展。

山东省地下水动态监测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山东省地下水监测覆盖面积15.71万km2,监测点总数1700个。其中,地下水位监测点由国家级、省级、地市级、自动化地下水监测点构成,共有1232个(国家级181个、省级353个、地市级562个,自动化监测点136个);水质监测点449个(国家级85个、省级166个、地市级198个);泉水监测点19个。地下水位、水温人工监测,监测工具为测钟、万用表、普通温度计,每月逢5日、10日或逢1日、6日进行监测。泉水流量监测主要采用堰测或流速仪测量,每月测量1次。目前,在全省已安装126台自动化水位监测仪,10台地热自动化控制监测仪。

地质灾害监测网点主要分布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点。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网络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和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构成。目前,全省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117个(滑坡14个,崩塌6个,泥石流7个,地面塌陷90个),群测群防点820个(滑坡131个,崩塌273个,泥石流134个,其他地质灾害282个),监测人员定期进行监测。2008年建设完成济南市燕翅山西侧不稳定斜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施工监测孔4个,下入测斜传感器16个,孔隙水压力计2个,土压力盒2个。安装监测数据自动采集传输仪4套,研发软件1套。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主要在德州、东营建立地面沉降GPS专业监测点30个,目前还没有进行监测。为监测地面沉降在德州建立地下水监测孔22个,每月监测6次。德州有一等水准点17个,二等水准点43个,2005~2007年连续3年进行了水准测量,东营、滨州有二等水准点98个,2008年进行了水准测量。

从左至右:总工程师常允新、副站长徐品、站长颜景生、副站长宋长斌

三、监测装(设)备配备现状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装(设)备主要包括:车辆2部;地下水自动监测仪136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17套(其中,全站仪1套、手持GPS-12套、滑坡监测仪4套);数据传输及处理设备1套;实验室1个。

目前,地质环境监测设备质量比较稳定可靠,运行基本正常,数据传输准确及时,数据处理精确先进,实验测试结果科学可靠。

地下水水位和水温自动记录仪(Levelogger)

地热资源自动化远程监控端 四、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建设

为满足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需求,2005年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专门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会商室,安装了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可视化会商系统、地质环境信息网等主要预报设施,为预报预警工作开展提供了信息传输、发布、会商、产品制作的理想场所。

(二)地质环境信息网建设

山东地质环境信息网自2005年1月9日开通至今,一直安全运行,共发布信息397条,网上浏览已达88274人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启动以来,三级以上预报产品,均通过网站发布,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发布质量。除此以外,网站还为宣传地质环境政策法规、树立政府形象、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会商室

(三)地质环境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管理

目前,山东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已建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其中,地下水动态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数据库、1:20万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较完善,数据管理情况正常。地质环境空间数据库正在建设中。

五、主要成果和服务

2003年7月,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省气象局联合开展了山东省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2003年以来,通过山东卫视发布三级以上地质灾害预报41次,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了更具时效性的地质灾害预防信息,防灾减灾效果显著。

2005年开始实施“山东省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建设”项目,目前已初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地质环境自动化监测网络,极大地提高了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效率和监测水平,为协助各级政府更好地履行地质环境监督管理职责提供了决策依据。济南市燕翅山西侧不稳定斜坡自动化远程监测系统为全省地质灾害监测提供了示范。

中荷(中国和荷兰)合作项目“中国地下水信息中心能力建设”之一——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位监测网优化研究,对中国北方岩溶地区地下水水位监测网监测频率及密度优化具有重要推广意义,更为制订济南岩溶泉域地下水水位监测布局,乃至济南泉域保泉供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六、法制建设

1.2003年7月25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颁布了《山东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自2003年9月1日施行。

2.2004年发布并组织实施《山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3—2020年)》。

3.2006年发布并组织实施《山东省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年)》。

一、内容概述

1.成果简介

以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为基础,选取典型试验场地,并收集该区域的卫星数据、地形数据、基础地质条件、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等,开展基于GPS、地裂缝位移计、深部位移计、地下水压力和温度传感器、雨量计等传感器的组网技术研究及利用多传感器和宽带无线传输技术的滑坡泥石流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建立地裂缝位移计、深部位移计、地下水压力和温度传感器、雨量计等传感器和GPS等不同监测设备组合的多参数实时监测体系,研究具有多传感器的数据采集集成及控制传输系统。依托GPRS无线通信技术、北斗卫星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Internet网络技术实现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形成点面结合、群专结合的区域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方法。

主要开展的工作有:

1)在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每年在工作区开展地质灾害动态调查,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为区域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2)在多处典型地质灾害体上布设了多参数监测系统,通过持续开展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为区域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积累了大量数据。

3)在工作区布设了降雨量监测网络,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提供实时降雨数据;在开展区域的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和地灾预警降雨量临界判据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模型,并不断进行优化。

4)研发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信息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数据的管理、专业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等功能,每年汛期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

5)协助地方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编制应急预案,协助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了群众的防灾意识,有力地支撑了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基本原理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区域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对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和诱发因素进行总结,进而得出地质灾害在空间上的易发程度分区图,并定量评价不同时段、不同降雨量对地质灾害的诱发作用。为了达成上述目标,研究人员开展了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并对区域和单体布设了多种类型的监测仪器,建立了自动传输、自动控制的监测网络。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依据实时传输的监测数据,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直接服务于地方的防灾减灾。

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技术路线图

二、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可适用于全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县、市开展区域和典型灾害点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应用实例: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从2001年开始与国内外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四川省雅安市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雅安示范区已成为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群测群防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

从2005年开始,项目研究人员与雅安市国土资源局、雅安市气象局合作进行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大幅度提升了当地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水平和防灾减灾工作能力。

从2004年开始,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每年都在雅安示范区开展地质灾害培训,直接服务于当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累计培训约2000人次。培训内容主要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识别方法、地质灾害简易监测办法以及宅基地选址应该注意的问题、与地质灾害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是国内第一个县市级的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每年都有地质灾害从业人员到该示范区调研学习(图2),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还在雅安示范区举办过多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现场会(图3,图4),到目前为止,雅安示范区累计接待专业技术人员访问已超过1000人次,为其他省市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经验。

图2 为姚桥乡干部群众开展地质灾害知识培训

图3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五条线” 建设现场会在四川雅安召开

图4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五条线” 建设代表考察峡口滑坡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获得了业内和社会的肯定,2008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年成为第一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每年均有多批次地质灾害从业人员到雅安学习、交流。

三、推广转化方式

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是一项公益性的工作,本项目研究成果可以免费推广,为全国各地开展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示范。

技术依托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邮政编码:100081

电子邮件:zhoupg@mail.cigem.gov.cn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207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