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晓泾
着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知名文化 旅游 景区,打造特色文化 旅游 品牌,加快推进文化 旅游 融合发展,使文化 旅游 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民乐县将发展文化 旅游 产业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全市创建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国家引导和扩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全国 旅游 标准化试点城市和全省 旅游 文化 体育 医养融合发展示范区为契机,着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全域 旅游 发展,持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积极构建文化 旅游 市场监管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科学规划为统揽、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培育为方向、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的文化 旅游 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全面促进了全县文化 旅游 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以科学规划为统揽,不断推动全域 旅游 提质增效
民乐县作为一座农业大县,而 旅游 的发展要以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价值来提升。为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该县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
该县立足文旅兴县战略布局,坚持文化以 旅游 为载体、 旅游 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理念,抓好统筹规划,完成《民乐县全域 旅游 总体规划》《民乐县红色文化 旅游 景观规划设计方案》《民乐县扁都口生态休闲 旅游 区重点片区设计规划方案》等规划,形成了以总体规划为指导,要素规划为补充的 旅游 发展规划体系, 旅游 规划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制定《民乐县创建省级全域 旅游 示范区实施方案》,着力打造全域 旅游 发展品牌,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发展格局的桥梁和纽带,将文化 旅游 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同时开辟了以泡温泉、赏花海、品美酒、游乡村、禅宗旅等为主要内容的3条“一日游”和“二日游”精品 旅游 线路,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南有扁都口生态休闲 旅游 区、雪域花谷生态 旅游 度假区、新墩 旅游 度假村等景区景点;北有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滨河九粮液文化 旅游 景区、方舟温泉水世界、七彩农业公园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景区;东有金阳光生态农业观光园、田园假日休闲园、童子寺石窟等乡村 旅游 点;西有青龙山 旅游 景区、马蹄小镇、金山公园等生态 旅游 景区”的全域 旅游 网络体系。目前,县境内有国家A级 旅游 景区6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省市级专业 旅游 村(镇)、四星级农家乐以及乡村 旅游 点共53个。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508万人次,累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65.83亿元, 旅游 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885人。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促进文化 旅游 深度融合
借助文化 旅游 的灵魂和载体,该县通过招商引资、重点扶持,培育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文化 旅游 项目,“文化+”“ 旅游 +”遍地开花,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显。
着眼于把厚重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该县聚焦发展文化特色 旅游 ,充分发挥 旅游 项目带动效应,满足游客“一站式” 旅游 需求,全面提升 旅游 的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结合民乐本地文化条件,2018年,县上引入深圳市建筑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项目,项目总投资约8.5亿元,规划总占地面积600亩,同时立足于发挥文化产业园与圣天寺、万佛塔、儿童乐园的连接纽带作用,规划设计坚持以山水自然为基底,以县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 历史 交融为载体,建设儿童乐园、特色文化 旅游 餐饮购物民俗街、酒店宾馆等项目,同步推进民乐公园项目建设,新建民乐城北新区文化民俗村,配套完善各类基础服务设施,建成集文化创意、文艺演出、游乐健身、艺术培训、特色小吃、民俗展示、教育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 旅游 教育 体育 融合发展基地和综合性文化 旅游 产业园区,不仅把丰富的 历史 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中,更把发展 旅游 融入城市建设的全过程,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 旅游 业发展,全力推进全域 旅游 和多产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化 旅游 新业态,着力构建文化与 旅游 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项目建成后,通过吸纳3000多人就业,年接待游客可达10万人次,可实现年收入4000万元,财政税收9000万元。
以产业培育为方向,持续释放文旅产业动力活力
文化 旅游 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一个个项目的支撑。为完善 旅游 服务功能,满足游客“一站式” 旅游 需求,该县以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力为重点,打造集生产研发、产品销售、 旅游 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充分发挥 旅游 项目带动效应,形成了以文化丰富 旅游 内涵、以 旅游 促进文化消费的产业格局。
聚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民乐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示范区、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四区”建设,以被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契机,引导滨河集团按照“环境生态化、产业联动化、产品有机化”的思路,投资25亿元,计划用10年时间,分三期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6600亩的滨河集团酒文化产业园,通过打造4A级 旅游 景区这根功能性红线,将一、二、三产业汇聚于一园,切实以“工匠精神”趟出一条集观光工业、观光农业、观光养殖为一体, 科技 、文化、 旅游 相互融合、联动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增效和以体验促消费的战略目标。滨河生态产业园全部项目完成并投产后,预计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36亿元,利税达到9亿元,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500多人。
以红色资源为载体,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依托民乐本地红色文化 旅游 资源,加快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争引红色文化保护项目,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基的乡村 旅游 ,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气指数、经济优势。
坚持“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老百姓经营文化”的思路,按照“ 旅游 为先导、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流通基础为支撑、体验为价值、乡村振兴为目标”的六大理念,聚力打造集现代农业、文化 旅游 和乡村社区为一体的丝路花海田园综合体,精心规划建设集中展示田园综合体特色文化、吸引游客驻足观光消费 娱乐 的小镇客厅,重点实施六坝集镇1773户棚户区改造、小城镇建设、乡村民俗一条街、四坝文化遗址博物馆、韩正卿事迹陈列馆、河西解放纪念馆、农业文化创意园等项目,发展集民俗风情展示、 历史 文化再现、红色传承教育等为一体的特色文化 旅游 产业。据统计,全县共有革命遗址遗迹12处,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点)10个,省、市、县三级非遗保护项目94项、非遗传承人215人。
进入文旅融合新时代,民乐县将继续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通过资源共融实现资源共生,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文旅产品,激发多层次消费能力释放,让文化发展有活力、 旅游 发展有魅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诗和远方”的向往,使文化 旅游 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