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蛤其实就是蛤蜊的一种,蛤蜊是统称,只是地域区别叫法不同,以至于有些朋友混晓,花蛤也有地方叫花甲,蛤蜊包括的多了,红蛤,油蛤,白蛤,太多了,身为福建人美食愽主的在这方面了解还是比较透切的。一般直径在几厘米至十几厘米,海水养殖,壳面光滑细腻,有淡灰褐色不等大斑纹,可做各色菜肴,以南通海边出产者为佳。 花蛤:又叫杂色蛤,海水养殖,花蛤个头比文蛤小,壳面斑纹类似文蛤。
我们在日常生活里面吃到的普通的蛤蜊,一般外壳的长度基本上都是在两三厘米或者是十几厘米左右,并且外壳的形状看上去更偏向于三角形,最主要的是外壳的颜色一般都是黑褐色的,并且外壳的中间部分会有一些凸起的地方,蚬子还有花蛤都是海鲜食物,这个大家也是知道的,各种各样的味道都是很不错的一种,还是好吃的。
多栖息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和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海底,少数能生活在百米以上的深海,营穴居生活。蛤蜊科的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鲜嫩味美,营养丰富,也是我国的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味道,爆炒还有卤着吃都是有味道的食物,蚬子还有花蛤可能肉都是比较多的,应该区别不是特别大的,相对来蛤蜊肉比花蛤肉略多些。
花蛤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至48毫米,高34至46毫米。蚬子壳长约40毫米,高30毫米。壳质厚而坚硬,外形略呈正三角形,两侧略等称。花蛤是蛤蜊的一种,蛤蜊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各种蛤蜊的肉。花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鲜,属于贝类食物,它营养丰富、肉质鲜美,而且价格便宜,已成为大众美食。那么白蛤大家有听过吗,白蛤其实也是贝类的一种。
蛤蜊的读音
文蛤和蛤蜊的区别如下:
1、分布范围不同
文蛤是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
而蛤蜊是青岛、大连、烟台、威海等沿海城市的独特海产品,在大连被称为蚬子蛤蜊在青岛被俗称gá la(此处为轻声)烟台称为蛤(gǎ)。
蛤蜊的中文名叫杂色蛤仔,栖息在潮间带中、下区以下的泥沙滩海底,以干潮线以下产量最多。
2、营养价值不同
蛤蜊肉的营养价值丰富,在每100克蛤肉中含蛋白质1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5克,以及碘、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而蛤壳中则含碳酸钙、磷酸钙、硅酸镁、碘、溴盐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
在文蛤中有一种叫蛤素的物质,有抑制肿瘤生长的抗癌效应。
而文蛤粗蛋白含量高达15.54g/100gmf,而青蛤为11.55g/100gmf;青蛤的灰分及粗脂肪含量分别高达4.91g/100gmf和1.86g/100gmf,显著高于文蛤含量(2.86g/100gmf和1.07g/100gmf)。在Cd、Cr、Cu、Ni、Pb和Zn这6种重金属中Zn含量最高。
3、养殖方法不同
文蛤育苗正值夏季,水温较高,敌害生物的防除和疾病的防治尤为重要。育苗用水须以黑暗沉淀,沙滤,紫外杀菌等方法处理,或用(5-10)×10-6浓度的漂白粉处理。
培育过程中用EDTA来螯合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以0。5mg/L的土霉素防治病害,可抑制幼苗的大量繁殖,利于幼虫发育生长。
而蛤蜊在幼虫,稚贝培育期间,每天投1—2g/m3(氯霉素,新诺明,呋喃唑酮,土霉素)的抗菌素抑制细菌繁殖是必要的。当稚贝壳面附有聚缩虫时,投2—4g/m3呋喃唑酮控制聚缩虫的繁殖,效果较好。往饵料池内泼洒4—6g/m3青霉素,链霉素也能取得良好的防病效果。
百度百科-文蛤
百度百科-蛤蜊
gé lí。
蛤,声母g,韵母e,声调二声。
蜊,声母l,韵母i,声调二声。
蛤蜊是一个名词,指一种软体动物,又名花甲,对它们热爱极深的胶东半岛人还给它们起了个顺口的俗名“嘎啦”。
多栖息在潮间带的中、下区和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海底,少数能生活在百米以上的深海,营穴居生活。
蛤蜊科的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肉鲜嫩味美,也是我国的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