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成绩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3 01:51:09
字号:

学院十分注重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成绩斐然。我院科研经费有了大幅度增长,近三年科研经费总额近三千六百万元,2000年以来,我院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4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省级以上的奖励11次,4项成果通过厅局级鉴定,获发明专利3项。

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科学成绩

其中:

2004年,以我院罗笑南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黄继武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以汤庸教授为首的课题组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罗笑南教授等人完成的《“掌讯通”移动数据终端的软件集成系统》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我院黄继武教授、罗笑南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以黄继武、龙冬阳、苏开乐、张方国、刘红梅老师为核心成员的课题组,获2004年省基金研究团队项目资助;

我院罗笑南教授等完成的“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与纺织服装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获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

罗锡璋教授等人完成的“小型腔式光泵亚毫米波激光器的参数化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秦家银教授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四年来,我院共发表论文647篇,其中核心期刊359篇,被SCI、EI、ISTP收录93篇,出版专著3本,译著2本,教材17本。

刘自椟 先生是关中学派之一脉相承者,他曾用名志读、自读、自独,号墨痴、迟斋、唐园旧主、嵯峨山民、焦获老民等。民国三年(1914)腊月初八出生于陕西三原东里堡一名医世家,刘姓为本邑望族,东里刘家与三原许多名门贤达关系密切。

刘自椟先生的五伯父刘公绍文即为民国时期知名学者,同盟会会员,工诗文,喜研书法篆刻,曾任陕西靖国军司令部秘书次长等职,先生幼时即受五伯父影响进而潜移默化。他的二舅父茹欲立先生更是一位著名辛亥人物,曾为官费留日学生,也是早期同盟会会员,民国后任南京政府审计部部长,擅长文史,精于书道,先生少年时习书从文多受其熏陶教诲。从中学起,刘自椟先生师从著名学者贺伯箴学习诗文、书画,文字训诂之学。十六岁时赴西安欲求学于中山大学,后因故而未成行。

期间,幸得恩师贺伯箴及同邑尊长李寿亭(字百龄,官费留日学生,教育家,曾任民国陕西省教育厅厅长,三原北城人)推介,先后在省图书馆、省教育厅、西安市政府任职。民国时期的西安,文化氛围相当浓厚,学界名流、社会贤达多聚于此。三十年代初,文化社团“西京金石书画学会”在杨虎城、邵力子、张寒杉、寇胜孚、张凤翙等人的支持下应运而生,学会集纳各界名流,汇聚长安,并刊印《西京金石书画集》。那时西安的“文化圈子”有“九老一少”之说,这“一少”即是刘自椟先生。那么,年轻的刘先生又是凭借什么受到“长安九老”的认可和关爱呢?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先生的学养造诣得到了九老的认可。在民国时期,像刘先生这样的一位青年,能得到那些泰斗级的名家遗老青睐提携,实为难得。张寒杉对刘先生的篆书更是大为赞赏,寒杉老曾语重心长的讲:“自椟啊!我看你的篆书能写出来,慢慢玩着,千万不敢撂了哦”。刘先生也不负期望,终生勤勉,其书其诗其文足以让观者叹绝,让后世景仰。

刘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大家,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关学传人,他的文化积淀、治学思想也正源于生他养他的家乡三原。三原自古以文风纯正、圣贤辈出而闻名于西北,明清以来素有文化教育重镇之美誉。从北宋理学家横渠先生张载开关学之先河,又经明代邑人王恕、王承裕、马理、温纯等相集关学之大成,形成以三原宏道书院为代表的“三原学派”。延续至清晚期贺复斋、刘古愚、朱佛光三位教育家皆为学术泰斗,正如于右任先生在《我的青年时期》里回忆道:“陕西提倡新学最力而又最彻底的,当推三原朱佛光先生”,又说:“那时关中学者有两大系:一为三原贺复斋先生(瑞麟)为理学家之领袖;一为咸阳刘古愚先生(光蕡)为经学家之领袖”。刘古愚先生虽是咸阳人,却久客三原执鞭数十载,并创设“励学斋”广泛吸收农工商子弟入斋学习新学课程,广开民智,遍设乡学,普及民众教育,学风提倡无门第之分,无贫寒之别。三原贺复斋以理学为宗,是清末关学研究的一面旗帜,又在三原鲁桥峪口山创建“清麓书院”,并刊印《清麓丛书》,使关学思想体系得以兴盛延续。贺先生治学之余且精于书道,其楷书结构严谨,行草运笔浑厚,遗墨流传关中,于右任先生曾有诗赞曰:“复斋行草愙斋篆,点缀亭台共夕阳”,临潼华清池《乐善亭记》碑为其书法之代表作品。

贺瑞麟的从子贺伯箴先生亦为民初著名的关学大师,自幼秉承家学,恪守正道,深研“周、程、张、朱”之学。兼通文史辞章及文字训诂学,治学极为严谨,曾撰联叹曰:“传神古有李思训,识字今无扬子云。”继而寄期望于弟子刘自椟,委其在古文字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伯箴先生精于书法,远追籀篆分隶,又可化古为今,进而能出己意。行楷熔颜、柳于一炉,近取何子贞之长,造诣颇深,其书风秀绝一时堪称近现代书法之大家。伯箴先生亦言:“不给混沌开窍”,此语不难看出伯箴先生在择徒方面是有要求的。而刘先生少年天分、聪颖过人、谦虚谨慎才是被恩师认可的关键。刘先生的治学思想也正得力于恩师的言传身教,“不学古人,是谓无法。纯学古人,何处着我。”此法言伴随刘先生终生,使其受益匪浅,而贺先生的人品学识也为刘先生终生所赞叹、敬仰。刘先生终身为学、用功刻苦、孜孜以求,成就斐然。尽管如此,先生仍自谓“学问不成,深负师恩”。刘自椟先生以身所传承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也将被后学永远奉为圭臬榜样。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9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