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兰 光照
春兰喜欢凉爽、湿润和通风较好的环境,忌酷热、干燥和阳光直射。
选择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丰富、微酸性的土壤。
温度生长适温为15℃至25℃,其中3月至10月为18℃至25℃,10月至翌年3月为10℃至18℃。冬季只要温度适宜,即使气温在0℃也能正常开花。最低能耐-5℃~-8℃的低温。但冬季最适宜的温度为3~8℃,保持盆土不要结冰,将其放置在南窗的阳光充足处。
猴面小龙兰 温度
猴面小龙兰要求凉爽的生长环境,怕酷热,度夏困难,也不耐霜寒,10℃-25℃是适宜的栽培温度。
光照南方较温暖地区,可全年置于室外半阴处放置或塑料大棚栽培,长江流域或以北地域,应在中温或高温的温室栽培,晚秋、冬季、早春三季,温度不是很高,给予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植株形成花芽,开花、结实。夏季,应提高湿度和覆盖遮阳网降温。
文心兰 温度
文心兰原产于美国、墨西哥、秘鲁等地,硬叶品种喜欢温热的环境,薄叶品种喜欢冷凉的气候。厚叶品种生长适宜的温度在18~25℃,冬季温度不低于12℃。薄叶型品种生长适宜温度为10~22℃,冬季不低于8℃。
水分文心兰喜欢湿润,要经常向叶面和地面喷水,增加空气湿度对叶片的生长很重要。硬叶形品种的耐旱能力很强,冬季长时间不浇水不会干死。
光照文心兰喜半阴环境,冬季需要充足的阳光,全日照养护,益于开花。
苞舌兰 光照
苞舌兰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古壁,有遮荫、日照时间短或者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性喜阴,忌阳光直射。适当遮阴,放置在能吸收散射光,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温度苞舌兰在15℃—30℃的环境下生长最好,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苞舌兰就会进入休眠期。
土壤苞舌兰是肉质根,适合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腐叶土或者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者含铁质的土壤,pH值在5.5—6.5为宜。
浇水苞舌兰生长应遵循“干则浇,湿则停,适当偏干”的原则,浇水要浇透。
施肥苞舌兰喜好肥沃的土地,农家肥需要堆放腐熟一年以上才可以施用,每隔10—15天施一次稀薄液肥。
建兰 光照
建兰原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倾斜的山坡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有时也生长与山溪边的峭壁上。建兰喜欢阴凉的环境,喜欢湿润,忌干燥,忌阳光直射。
温度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0℃,35℃以上,5℃一下,生长停滞,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生长不良。若气温高又暴晒,叶子很容易就被灼伤,若气温低又没有及时移到屋内,就很容易被冻伤。
土壤建兰是肉质根,适宜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排水性要好,土壤呈微酸性,富含铁质,经常松土有利于建兰的生长。
墨兰 光照
墨兰生长在海拔300~2000米的林下,溪谷旁湿润但排水良好的荫蔽处。喜欢半阴的环境,忌强光照射。
温度喜欢温暖的环境,忌严寒风雪。喜欢湿润的环境,忌干燥闷热。
斑舌兰 光照
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在阳光充足而凉爽的环境生长良好。
温度斑舌兰舒适的生长温度为15~30度,高温则生长不良,会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严寒则抑制其生长力,会有冻伤的现象,这时的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气温太低,则应将斑舌兰移进室内,防止冻伤。
土壤斑舌兰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最佳,pH值以5.5-6.5为宜。
指甲兰 温度光照
原产于亚洲热带,分布比较广泛,是附生植物。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喜光,适合生活在半阴的环境。生长适宜温度在15~28℃,冬季温度达到8℃以上即可越冬。
土壤适合生长在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条件适宜,花期可达3个月。
章鱼兰
章鱼兰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附生兰,有假鳞茎,花朵次第开放,花期长达四五个月。主要分布在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哥伦比亚、美国佛罗里达州等地。生长在海拔2000米的森林当中,可以适应阴冷的环境。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生长温度在15~35℃,冬季不能低于8℃。
万代兰
万代兰耐冷性强、抗热性差、喜干燥、厌水,在高温35℃中依然生长良好。栽培需求植料较少,在泰国只需要用绳子把盛放的器具在树下吊缚起来,常浇水、施肥就能生长。
蝴蝶兰
蝴蝶兰因原产自热带雨林地区,喜好在温暖气候中生长,不耐寒。最适宜生长的温度在15-20℃左右,冬季低于10℃时生长便会停止,低于5℃就能导致死亡。
注意:蝴蝶兰有着保护自身免受低湿环境中应力影响的生理结构,过于潮湿的高温环境下容易产生病害,因此要使蝴蝶兰健康地生长也应保持适宜的湿度。
兜兰 光照
兜兰性属阴性植物,当栽培兜兰的时候,需要有配套的遮荫措施才行。在它的生长过程中,对光线的要求可是不完全一样。因此,管理上相对于比较复杂,早春时分,以半阴为最好,到了盛夏季节,早晚需要见光,中午前后遮荫,冬季阳光需求必须充足。雨雪天气还需增加人工光照才可。总之,切不可进行阳光的直射。
水分需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和较高的环境湿度。其生长期一定要保持盆土的湿润,在大约七成干的时候便要浇透水。在炎热干燥的夏季,要经常向植株及周围进行喷水,达到降温增湿的目的。梅雨秋雨季节要适当进行控水,注意通风,保持温度和湿度,叶片积水时间不能太长,较高的空气湿度也会引起真菌病害。需要特别注意生长环境进行空气调节。空气干燥,叶片枯萎脱落会直接影响到开花。它没有假鳞茎,抗干旱能力比较差。
蕙兰 土壤
蕙兰喜欢生长在疏松透气并且排水好的土壤里,建议使用腐叶土。另外苔藓、蕨根、木炭、树皮块、碎砖等混合的自制培养土也是非常好的选择。普通的培养土和养殖国兰的培养土,容易导致蕙兰烂根。
水分蕙兰的生长期应该给足水分,寒冷的冬季应该减少浇水次数,水的温度尽量与室温一致。蕙兰浇水所用水的PH值最好为6.5。
光照夏天强光下需要遮光,遮光50%左右最好。冬天的蕙兰在温室中置于日照强,温度高的地方。
寒兰 光照
寒兰生长于林下,溪谷或者稍微荫蔽,湿润,多石的土壤之上,海拔400-2400米。寒兰适宜种植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性喜阴冷,切忌不要进行阳光直射。
温度喜欢湿润,不可过于干燥,15℃-30℃的环境中最适合生长。35℃以上则变得生长不良。5℃一下的严寒会严重影响到其生长力,这时,寒兰常常处于休眠的状态。
土壤寒兰是肉质根,适合采用的是富含腐殖质的带有砂质的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当选择腐叶土或者含有腐殖质较多的山土。
石斛兰
石斛兰的种植环境要远离污染源,最好能够及时远离城市地区。培养石斛兰的最高温度不要超过37℃,最低温度最好不要低于-5℃,昼夜的温差大一些,养出来的石斛兰质量会好。湿度要高,将其栽种到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
卡特兰
卡特兰是亚热带及热带所产花卉,适宜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长,要求散射光照充足。卡特兰耐干旱、忌盐碱、怕积水、不耐寒、不宜阳光直射、干风吹。要求通风良好及空气湿度高,在富含腐殖质的酸性土壤中生长。
给帮你找到希望有用。。。。。。。。。。。
繁殖用兰花应当选用生长良好无病虫的兰苗。兰花经2—3年栽植,就要换土或换盆,这时应结合分株繁殖。换盆时以左手掌托住花盆底郎,右手手指伸开细心伸入兰苗叶丛中挡住盆土,然后将兰盆放倒,盆身倾斜侧对人面,盆口下缘触地。这时两手同时将盆稍往上提,使盆下缘轻轻地叩撞地面,让盆土松动,转动盆身,改变盆口下缘叩撞地面的接触点,让盆土逐渐均匀松动而脱离花盆。右手托住兰株,左手将花盆取下。如果兰花植株过高,则宜在木椅或水泥台边沿处叩撞盆门下缘,使兰叶悬于空中而不受伤折断。兰花盆土与盆分离后,将兰苗及盆土平放,使土坨不致猛然松散裂开,导致兰花根系折断。再细心把土坨轻轻拍打松散,逐步将旧盆土抖落。小心抓住假鳞茎,以免伤及叶和嫩芽,尤其是保护根尖。剪除已枯黄的叶片、假鳞茎上的腐败苞叶及腐烂干空的老根。但对有新芽的假鳞茎上的叶片应尽量保留,以促使新芽生长良好。
对经选择已清理好的较大丛植株。找出其两假鳞茎相距较宽、用手摇动时又容易松动之自然缝隙,将两个假鳞茎剪开,前人谓之“开马路”然后用两手控两丛基部,沿“马路”轻摇慢拉将其分为两丛。
将分开的兰丛适当修剪,再用800倍清水稀释的托布津溶液,浸泡10—15分钟,只宜浸根,不宜浸叶;也可用1000倍水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注意只消毒伤口部分,然后将兰晾于阴凉通风处。待兰根发软、容易弯曲时即可栽植。一般天气晴朗时,晾半天时间就可以了,当然不能晾得过干。
3.栽植程序
分开的兰丛,不要拆得太零星,每丛至少有3—5苗,最好是一年生植株、二年生植株和三年生植株保留在同一丛中。
(1)垫盆。盆底用—块瓦片盖住排水孔,再用砖块,瓦片或贝壳逐步填充,其中大隙缝填充以泥粒或豆石,一般约为盆内高度的1/2—1/3。上余的净高约10—15厘米,留作培养土层。其具体高度应根据兰花的种类及兰根的长短和盆的高矮而定。铺垫物不要填得太密太实,应保留一点孔隙。实践证明,有的新根能在铺垫层的孔隙中生长良好。
(2)栽植。在铺垫层上,先填上2—3厘米的培养土,用手稍压实,即可将兰花正立摆布其上,根据植株与花盆大小,可以几个单株、2丛、3丛或更多丛种在一个盆里。3丛宜栽成鼎足之势。4丛可栽成四方形,五丛宜列成梅花形。兰根要自然舒展,叶片要四方披拂。要缓缓地将兰根放入盆内,使兰根自然舒展,尽量不与盆内壁碰擦。
兰株入盆后,就逐步固定兰株姿势。—盆栽一丛的,应使老假鳞茎偏居一侧,使新芽有发展的余地。?一盆栽数丛的,每丛的老假鳞茎应相对地集于盆之中间,使新根新芽向外发展各有足够的空间。
(3)填土。栽植时,一手扶叶,一手添加营养土,执住兰株基部稍往上提,以舒
展根系,同时摇动兰盆。让培养土深入根际;继续添土,并摇动兰盆,调整兰株的位置和高度。用手沿盆边按压,但切勿过重而伤根,继续添土并挤压,直至盆面土壤高出盆口2—3厘米,略呈馒头形。培养土应将全都兰根盖住,掩至假鳞茎基部,
填土的深浅,传统认为:春兰宜浅,惠兰宜深,但一般以不埋及假鳞茎上的叶基为度。新发兰花在山野里生长时,植株上留下了土表上下的明显标志,可以此标志为准。花盆的大小也要和植株的大小、多少相称,既不要盆大而株小又少,也不宜盆小而株大又多。一般植株的数量,以预计2—3年后刚好长满盆为原则。植株大小与盆的高度相称。既利于生长,又符合观赏要求。
(4)铺面。栽植完毕后,可在盆土表面铺上一层小石粒或青苔,最好是林下优质苔藓,既美观、又可调节水分,还可保护叶面不被泥水污染,新芽也不致感染泥土中病菌而烂心;此外,还可减缓雨水对盆土的冲刷,保持盆土疏松。
(5)浇水。栽植完成后,即浇第一遍水,必须让盆土湿透,水滴宜小,冲力忌大。若置于水盆中浸水、切不可浸泡太久。盆土一经浸湿,立即将兰盆搬出,然后移置于荫蔽之处养护。
四、栽植后的养护管理
掌握栽兰技艺固然很重要,而管理养护好兰花更困难,故有“三分栽、七分养”之说。兰花的养护需要了解环境,积累养护经验,以及耐心细心。最重要的是掌握兰花生长发育规律,何时出芽、何时长叶、何时开花、何时休眠。再从温度、湿度、浇水、施肥、通风、植保、惜叶、护花等方面进行养护管理,定能养好兰花。
1.惜叶
兰叶柔美而不软弱,刚直而不僵硬。兰花动人可爱,但好花不常有,花落无奈何;而兰叶四季常青,永葆生机,给人以终年不断之享受。兰之幽雅,既显现於花也托附于叶。而叶茂又为花好之前提,叶健茂则其自身制造营养丰富,则花多而美。如叶残而花多,不过足急剧衰败的征兆而已。
惜叶的重点首先是控制奸荫蔽度、空气湿度、适当的水肥和保持通风良好。使兰叶茂盛健全,葱绿光亮。还要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止风、雨袭击和机械损伤。此外要保全叶尖,兰叶之端犹如剑尖、笔锋、眉梢,能达意传神。失去叶尖则显得突兀、呆滞。保全叶尖,关键在于保障兰花所需水分,养分充足,盆土疏松透气,因而根系发达、完好,植株生长旺盛,无焦尖现象发生。有人认为,兰花养得好的标志足叶尖穿得过针眼,就是指叶尖完好,锋芒无损。
不同种类兰花的叶尖形状有所区别,有的渐尖,有的钝而浑圆,有的凹缺,有的上翘;论叶色,有的兰花品种为“金尖”“银尖”(即叶尖端为**或白色)而显其珍贵、稀有,这是叶尖在赏叶中的又一层情趣。?
养护中平时要注意保护兰叶,在操作时轻巧细心,不要碰撞兰叶,保持其自然姿态。对被污染的叶片要小心清洗,喷水不可积存于叶束中心。对于枯黄老叶、病叶要及时剪除。
兰叶的局部剪除,可于适当部位料剪一刀,剪成的尖角应小于30。也有对剪两刀的,但不能剪成平头。
2.护花
花芽出土以后,如果太多,则耗费母体养分过度,有碍叶芽形成和茁壮生长,应趁早去除多余瘦小花芽,每抹兰苗留一花芽z即可。每盆宜保留3—5个花芽。根据兰花的品种和盆的大小、苗的多少来适当保留花芽。为了保护和发展名贵品种,还可以将全部花芽掰去,让其繁茂增殖。花芽伸长期到开花期的这段时间内要保持适度的光照,使花色鲜丽而饱满,富光泽而香气足。光照如果过弱,则花的色调淡薄而缺乏光泽。
花开过久、耗费养分,有碍出芽长叶以及次年开花。春兰的花约开半月,开败后应及时将花葶剪除。惠兰的花,到花序最后一朵花开放l周时,即将花序剪除。掰花葶时一手稳住叶基,一手将花葶向一侧压倒,即可从基部断裂拔去,也可剪除。解下的花草可以插瓶,尚可玩昧多日。一般兰花在开花后都不让其授粉结实,尤其是不很健壮的和名贵品种更是如此,否则影响第二年开花。如果要开展杂交育种,就适时进行人工授粉。并对母本精心管理,使其种实饱满成熟。
3.温度
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和亚热带,而兰花一般都出产在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我国东北、西北极少栽兰,主要是温度的制约。
在我国分布最北面的兰属植物是春兰和惠兰。它们的分布线上、冬季有霜冻或短期的积雪,夏季气温较高。但是由于兰花多是生长在阔叶林与针叶林相混交的林内或于竹林之中,林木既遮挡了夏天的烈日,又抵挡了冬季的寒风;即使积雪覆盖之地,对兰花影响也不大,因为积雪实际上起着保护兰花越冬的作用,积雪之下的地温一般不低于0℃。我们对建兰、寒兰的引种驯化,已将它们从原产地向北推移了600—1000公里,而且是进行大规模的地栽。可见兰花的生存能力与适应性还足比较强的。
在东北、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冬季过于寒冷,室外不适于兰花栽培。从10月中、下旬至次年4月下旬,材半年时间。兰花都需要搬进室内或温室内栽培。在长江下游地区冬季兰花也要入室培养或棚内加温。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寒兰、建兰冬季—般不需在室内越冬。江西、湖南和四川部分地区,冬季仍需采取一定措施对兰花加以保护。
兰花对温度的要求:兰花种子发芽的温度为:白天21℃—25℃,晚上15℃
—18℃。地生兰成长植株所需温度,白天20℃—22℃,晚上?13℃—0℃。冬季兰花休眠期,温度可降低,如春兰和惠兰在冬季晚上最低温度要求为4℃—6℃,降至0℃也可以,植株叶片在干燥的条件下降至零下2℃—3℃也无妨。兰花的花是由花芽发展而来的,花芽的分化与温度和光线有着密切的关系。前人做过很多关于兰花花芽分化的研究,结论认为:12℃—13℃的低温足够使花芽分化,与日照长短关系不太大。但兰花照射的光线愈多,则低温影响花芽形成的效果也愈显著。所以在春末至秋季将兰花放在室外培养比户内生长发育好。
调节温度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即:冬季防寒、夏防炎暑和改变花期。冬季气温低于0℃时,兰花叶片和花蕾易受冻害,叶片出现水浸状黑斑,花蕾萎蔫。如气温骤然急剧下降或特大霜冻,为害则更大。但冬季温度过于偏高也不好,因为兰花在冬季是处于休眠状态,温度过高会干扰休眠。在夏季若是温度过高,兰花遭受暑热,则叶片发黄,粗糙而无光泽,并易受病害侵袭,往往叶片基部开始腐坏。
兰花的开花期受温度影响很明显,在一般条件下,适当地升高温度就能提早开花。例如兰花在平原和城市培养条件下的开花期,往往比原来野生条件下提早15—30天。利用这一生物学特性,可以适当调节温度使开花期提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尤其是春天开花的种类,一般在上年的7—9月即已形成花芽,待其通过冬眠阶段,适当调高温度,即可提前开花,赶上春节节日。但必须指出,调高温度必须循序渐进。实验表明,急剧地升温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使花期推迟。
调节温度的方法:温度对兰花生长发育影响极大,温度过高则呼吸作用加快,消耗养分增多;过低则酶活性下降,合成少,生长发育缓。重要的是日温差和季节温差必须形成,这样才能发芽开花。在驯化栽培的温度调节上,我们采取与原兰花产地近似的原则,夏季用双层遮光网对兰圃遮荫,其降温效果明显,当气温高达35℃时,兰圃中温度只有31℃—32℃。冬季用塑料大棚保暖,当气温低至0℃时,塑料棚内仍可保持在6℃—8℃,冬季的温差比露地小,这样既有利于养分贮藏,又不致冻害。
调节温度除建土兰棚、兰室外,还可以在兰圃周旁栽种乔木、灌木、藤本植物和草坪,夏季可以吸收部分太阳辐射热,冬季又可减缓地面和空气中热量的散失。即以草坪为例,据测定,冬季草地环境气温比泥地面高、白天最大差值可达4.4℃,有助于避免冻害;而夏季草地环境气温比水泥地低得多,有利防暑降温。
夏季宜在空中、地表、花台及兰叶喷雾或喷洒清水。因为水分在蒸发时要吸收一部分热量,可起到降温防暑作用;同理如在近旁扩大水面亦有此效,如水池、蓄水池、水沟、水缸等。温室则需在玻璃上挂帘挡光防热。炎热之际,更要注意通风和加强空气对流散热,局部掀起棚上遮掩物;兰室则打开门窗,避免热气郁积。
温度的调节,除气温外,还应注意土温。兰根在土中生长,盆土的温度对其
生理机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条件下,土温与气温是成正相关的,气温高则盆土温度也随之升高,但变化过程比较缓慢。首先是要防止烈日直射花盆,将土壤及盆晒烫,灼伤贴在盆壁近处的兰根;还要注意浇水时水温与土温相近,不宜过分悬殊。
还有—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即人为的保护与兰花本身的适应能力的关系。同所有植物一样,兰花对外界环境也有其适应性。并非天生娇弱。因此,艺兰者在为兰花防暑御寒时,其措施宜适可而止。遮掩太密,时间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