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金朝时期(1175~1234年),朱陈两姓始迁定居,称朱陈村,后因两家富户开店做生意改称朱陈店。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庄氏做官为宦,发家崛起,于清朝中期改称大店。1940年前属莒县八区。1941年建立莒南县时设大店区。1947年撤销陡山区划入大店区。 1950年11月以序号编为第三区。1956年改为大店区。1958年1月改称大店乡,8月成立旗帜人民公社,9月成立莒南人民公社时,改为大店生产管理区,10月改为大店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称大店区。1971年恢复大店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改建为大店镇至今。
地理位置 大店镇位于莒南县北部,镇机关驻地距莒南县政府驻地21公里。北与莒县小店镇交界,西隔沭河与汀水镇、石莲子镇相望,南与道口乡、筵宾镇相连,东与涝坡镇接壤。
自然状况 该镇地处山岭和平原地带,地势东高西低。东西最大距离1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9.4公里。总面积1.2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4733.3公顷。主要山脉有头山、峰山、松山、高柱山、甲子山、庙山、将军山、万羊山,其中头山最高,海拔440米。主要河流有浔河、鲁沟河,其中浔河境内流长23公里,流域面积53.2平方公里。1958年在浔河上游建成容量2.76亿立方米的陡山水库。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黄烟、棉花等。全镇植被面积3354公顷,覆盖率81%。
全镇辖80个行政村,总人口7.0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少数民族7个,人口总数39人。全镇有王、庄、李、孙、彭、史、张等126个姓氏,其中王姓最多。
主要经济状况 50年代初期农村经济总收入427万元, 1978年为0.97亿元,2000年为7.4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为37∶42∶21。2000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93万元,年末社会金融各项存款余额2.12亿元。该镇以工业发达著名。自1972年建起临沂市第一家磨具厂, 到2000年全镇磨料磨具企业已发展到146家,年产磨料6000吨,陶瓷树脂磨具5.2万吨, 其产量和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被誉为“中国磨具第一镇”。磨料磨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镇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及其它辅助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