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吃什么?
大熊猫可是中国的国宝,这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果要问大熊猫吃什么?你肯定会很快回答,吃竹子!但是,你知道它们吃什么竹子吗?吃的竹子有多少营养?怎么把竹子吃到嘴里?是怎么消化的?不知道了吧,来看看大白是怎么说的吧。
一、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
大熊猫的食物里一共包括63种竹子,真不少呢。这些竹子主要分为两个家族,一个是箣(ce,四声)竹超族有19种,另一个是北美箭竹超族有44种,其中有一半的竹子是我国特有的。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约有200000平方公里大,其中生长的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而且山峦纵横交错,山水相间,温度偏低,所以竹子大多是寒温性的。
大熊猫虽然喜欢吃竹子,但是并不是没有选择的。它们会挑选不同的竹子种类,不同的竹子部位来吃。由于竹子是一种低营养,高纤维物质的食物,要挑选适合吃的就有点难。竹子里主要的纤维类物质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半纤维素相对好消化,纤维素和木质素就不好消化了。有一些大熊猫会挑选这些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比较低的部分,比如竹笋和鲜嫩刚长出来的竹子叶。另一些熊猫会挑选能快速排泄掉的竹子,这样就可以多吃多营养了嘛。
和人类一样,大熊猫也喜欢吃笋,不是很喜欢吃竹子的杆和老叶子。但是由于一年里只有夏天才有笋,所以整年里大熊猫主要是吃竹子叶和竹子杆的。到了有竹笋的时候,大熊猫会可着劲吃,每天吃20小时,40公斤!即便只是吃竹叶子,也要吃掉15公斤左右。竹笋多好吃啊,还特别好消化。但是竹笋还有一层皮,所以熊猫要把皮剥开,只吃笋芯。
每年的十月到次年的四月,大熊猫基本都在啃竹叶子。如果没有鲜嫩的竹叶,比如到了冬天,也只好吃点竹子杆了,至少比那些老叶子好吃。其实竹子杆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高,在特殊阶段有利于补充微量元素。在吃杆的时候,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杆中上比较嫩的部分,下半部分杆一般就直接扔掉了。直到春末夏初笋子出来的时候才能吃到嫩嫩的竹笋呢。等到九月天气变冷以后,笋也没了,又只能吃竹子叶和竹子杆了。
为什么大熊猫喜欢吃竹笋和竹叶呢?这是因为,竹笋和竹叶里含有大量蛋白质、糖和脂肪,竹笋尤其多。而竹杆的蛋白质含量就比较少了。作为一种哺乳动物,还是需要很多蛋白质的。自然要挑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了。其实其他食草动物大多也是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植物来吃。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生理时期,比如交配和生孩子的时候,大熊猫会选择有不同微量元素含量的竹子品种和部位。不过营养并不是大熊猫挑选食物的唯一指标,口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有的竹子全年常绿,但是也有的竹子会定时枯萎。枯掉的竹叶大熊猫肯定是不会吃的,水分太少了。
其实竹子也不想被大熊猫吃掉,所以竹子也发展了自己的防御策略。比如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长出比较硬的叶子甚至是带有刺和针的杆。有时,为了防止被吃,竹子会合成出一些化学物质,比如酚类,萜类,生物碱等,这些物质要不然会散发出苦味,臭味,要不然直接就有毒,这样的竹子大熊猫肯定不喜欢吃了。而且大熊猫也不喜欢吃单宁,单宁就是葡萄酒里那种涩涩的东西。你喜欢吗?
不过不用担心,大熊猫不会饿死的,还是有很多对大熊猫比较友好的竹子哒。其实被吃一点也没关系,还可以提高新陈代谢呢。比如一些玉山竹,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比较少,半纤维素含量比较高,而且也没有刺没有化学物质,这种竹子多好呀。熊猫最喜欢了!!!
玉山竹
虽然大熊猫99%的食物是竹子,但是有时也吃一些别的植物,甚至会吃一些动物的尸体。在极少情况下,大熊猫才会捕猎其他动物。但是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也许因为没有什么好吃的竹子可以吃了吧。
二、大熊猫是怎么吃东西的?
大熊猫白天晚上都会找东西吃,而且晚上花费的时间比白天还多。虽然如此,大熊猫每天却要花费40%的时间睡觉,每次都要睡两三个小时。大熊猫很喜欢午睡,毕竟中午那大太阳,还是睡觉比较好。到了黎明和黄昏才是正经开饭的时间,而且晚上11点以后还要加个餐。也是挺滋润。
吃东西要用手吧。熊猫又不会用筷子,只能手抓饭了。不过,有一件很特别的事,每个熊猫都有自己喜欢用的手。有的熊猫喜欢用左爪,有的熊猫喜欢用右爪。年幼的公熊猫喜欢用左爪,年老的公熊猫就变得喜欢用右爪了。据说这是因为熊猫的右脑发育比较快的缘故。
由于大熊猫有一种类似人类大拇指的伪拇指,所以可以像人类一样抓握东西。大熊猫也有五个手指,除了拇指有两个指节,其他手指也有三个指节。你看到他们抓着竹子吃的样子没?和你的吃相一模一样。
大熊猫的舌头上味蕾很少。大概是因为总是吃竹子,反正竹子都一个味,还要味蕾干毛?不要了。
大熊猫是有犬齿的。你就知道这哥们真的是食肉动物。当然,也有臼齿,所以就当是杂食好了。不过大熊猫90%都有龋齿。竹子里可没什么糖,大熊猫有虫牙估计主要是因为竹子磨损牙齿太厉害的缘故。
大熊猫只是把竹子咬成小段就吞下去,从来不会细嚼慢咽。而且每一只大熊猫咬成的小段都不一样长。所以大熊猫的食管皮层比较厚。可能是因为竹子茬比较扎人,为了防止被扎破的缘故。它们的胃很大,胃粘膜和胃肌肉层也很厚,都是为了适应它们的食量和扎人的竹子。
大熊猫的肠道很短,这符合食肉动物的特征。小肠只有一米左右,大肠才不到一尺。而且大熊猫没盲肠,显然不是从吃素的进化来的。但是,虽然肠道短,大熊猫却进化出了其他方式来消化竹子,比如增加肠道绒毛的数量和长度,增加腺体数量,这样可以扩大吸收面积,增加分泌液体的量,液体多了就可以用粘液包裹竹子,让竹子不再扎人,还可以把竹子顺利地包裹成便便。而且还提高了肠绒毛修复的能力。
竹子在大熊猫的肠道里要呆8-12个小时,竹笋最短,竹叶最长。但是你要知道,食物在鹿和马的肚子里都要呆超过一天。这么算下来,大熊猫真是个直肠子。
大熊猫本身虽然不能消化纤维素,但是大熊猫肠道里的细菌却可以。大熊猫肠道里的假单胞菌可以分泌漆酶,这种酶可以水解木质素。当木质素水解以后,纤维素就从竹子里暴露出来,此时大熊猫肠道里的梭菌和芽孢杆菌分泌的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就开始工作了。其实你肠道里也有这类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我们一般称为益生菌。对哒,就是它啦。
大熊猫的便便里99%是没消化的竹子。它们吃的多,拉的多,拉的快,每天最多要拉20公斤!天啊,你能拉这么多?你每天能拉一斤就不少了吧。何况还有那么多根本就不拉屎的?大熊猫对竹子整体的消化率不足20%,换句话说,吃一口,大半口都直接拉出来。纤维素的消化率更是低到可怜的8%。
随着年龄增长,大熊猫的肛门括约肌也是要松弛哒,于是拉出来的便便就越来越大了。大熊猫也是有寄生虫的,毕竟总是吃生竹子,主要是寄生虫是蛔虫。喏,就是它咯。
参考文献:
1、 黄河,张志和,侯蓉,粪样在大熊猫研究上的应用[J]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张庆藩,李璧如.大熊猫舌解剖二例[J].四川动物, 1985, (3).
3、 胡锦矗.大熊猫的摄食行为[J].生物学通报,1995, (9):14-18.
4、 张志和,张安居.大熊猫肠道正常菌群的研究[J].兽类学报, 1995, 15(3):170-175.
5、 樊程,李双江,李成磊,等大熊猫肠道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性质[J], 2012, 52(9):1113-1121
6、 李倜,黄炎,黄金燕,等.大熊猫营养与消化代谢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 (11).
7、 刘双云,陈永进,张旻,等.秦岭野生大熊猫牙齿的形态机能[J].兽类学报, 2009, 29(3):332-337.
8、 张庆藩,李璧如.大熊猫肠的组织学观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1).
9、 张庆藩,李璧如,赵亚力.大熊猫咽、食道的组织学观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5, (1).
10、 张庆藩,许光玷,李壁如.大熊猫胃的组织结构观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1, (3).
11、 胡元玉,周洪群,李红,等.五种低山平坝竹饲喂大熊猫的消化试验[J].动物营养学报, 1994, (1):6-9.
12、 何礼,魏辅文.相岭山系大熊猫的营养和能量对策[J].生态学报, 2000, 20(2):177-183.
13、 刘乔伊,魏梓菲,田春华,等.大熊猫取食时的利手研究[J].生物学通报. 2012, 47(2)
14、 吉立,轩庆丰,阴化龙,等.大熊猫体解剖构造的初步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83, (2).
15、 汤纯香.大熊猫采食行为的研究[J].动物学杂志, 1992, (4):46-49.
16、 周材权,胡锦矗.马边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食性与采食行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4):273-277.
17、 张晋东,Vanessa HULL,黄金燕,等.大熊猫取食竹笋期间的昼夜活动节律和强度[J].生态学报.2011, 31(10)
18、 周世强,黄金燕,张亚辉,等.野化培训大熊猫采食和人为砍伐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J].生态学报, 2009, 29(9):4804-4814.
张芸的学术研究
1?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Atomistic simulation of helium-defect interaction in alpha-iron. Appl. Phys. Lett., 2006, 88: 091915
2?杨莉, 祖小涛, 肖海燕, 等. a-铁中位移级联过程中缺陷的生成和He-空位复合物的形成. 物理学报, 2005, 52: 4857
3?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Temperature effects on He bubbles production due to cascades in a-iron. Mate. Sci. and Eng. A,2006, 427: 343
4?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Defect production and formation of helium-vacancy clusters due to cascades in a-iron. Physica B, 2007, 391: 179
5?L. Yang, X.T. Zu, H.Y. Xiao, et al. Stability of helium clusters during displacement cascade. Nucl. Instr. and Meth. in Phys. Res. B., 2007, 255: 63
6?H.Y. Xiao, X.T. Zu, Y.F. Zhang, L. Yang.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adsorption of cesium on Si(001)(2´1) surface. J. Chem. Phys., 2005, 122:174704
7?杨莉, 刘汉奎. 用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金等离子体光谱.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 21(1): 122
8? 刘汉奎, 杨莉, 章献民. 偏振度方法监测和控制偏振模色散的失效概率(英文). 光电子.激光, 2004, 15(7): 823
9? 程新路, 杨莉, 张红, 杨向东. Monte Carlo simulation of opacities of hot and dense Au plasma in the unresolved transition array approximation.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002, 19(7): 931
10? 程新路, 杨莉, 杨向东. 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金等离子体光谱.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 12(2): 185
11? 杨莉, 杜仁华, 刘汉奎, 陶才德. 金等离子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27(1):38
12? 刘汉奎, 杨莉. 光纤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监测信号和反馈控制算法分析.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4(3):152
13? 刘汉奎, 陶才德, 杨莉. 偏振模色散对光副载波复用系统的影响及其抑制.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23(2):45
14? 杨莉, 刘汉奎, 罗志全. 用L-S藕合的蒙特-卡罗模型模拟复杂光谱.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1):5
15? 孙庆强, 杨莉, 罗志全. 恒星环境下电荷屏蔽对基态b衰变的影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1):8
16? 刘汉奎, 杨莉, 戚淮兵. 偏振度方法跟踪偏振模色散性能的研究.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2):291
17? 杨莉, 刘汉奎, 陶才德. 用简化超跃迁阵模型分析铪等离子体光谱. 贵州大学学报,2004, 21(3): 264
18? 陶才德, 杨莉. 氢原子能级精细结构的微扰计算.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5(4):455
19? 杨莉, 刘汉奎. 中低Z元素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的计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29(6): 740
20? 杨莉. 用蒙特-卡罗模型模拟铪等离子体光谱.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23(4): 348
21? 杨莉, 刘汉奎, 谌家军, 杨向东, 程新路. 用平均原子模型计算Al等离子体的不透明度.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22(3): 244
(一)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
1、甘肃省教育厅项目:《科学发展观对甘肃省法制建设的影响》,(2005—2006年,第一完成人);
2、甘肃省人大项目:《甘肃省地方立法规划编制办法》(起草草案稿),(2005年,第一完成人);
3、甘肃省人大项目:《甘肃省村务公开条例绩效评价研究》,(2006年,第一完成人);
4、西北师大第二期创新工程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妇女法律权利研究》,(2004-2006年,主要完成人)
5、兰州铁路运输法院资助项目:《铁路运输法院改革问题研究》,(2003--2004年,主持人)
(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1、《论书证收集的程序保障》,《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2、《论民事证据合意》,《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第6期。
3、《论不起诉合意》,《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论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5、《民事诉讼主体地位之法理分析》,《甘肃理论学刊》2007年第5期。
(编辑时间2009年1月10日,资料参考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