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桶子底部铺上一层泥沙,厚度为15-20cm左右。2、使用没有遭受污染的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进行饲养,如果想用自来水,应当暴晒1-2天左右。3、水质变浑浊或泥鳅出现缺氧现象时,及时进行换水。4、每隔1-2天左右投喂一次食物,并且一次性投喂量不宜过多,避免饵料影响水质。
一、泥鳅放桶里怎样活的久
1、在桶中的底部铺上一层泥沙,厚度约为15-20cm左右,同时在水桶中移栽适量水草。
2、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没有遭受污染的江河水、池塘水、溪水。如果想用自来水进行养殖,一般需要暴晒1-2天左右,将水中的氯气除去后,方可使用。
3、当水质变浑浊或者是泥鳅出现缺氧现象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
4、每隔1-2天左右投喂一次食物(菜叶、米糠、蚕蛹、蚯蚓、鱼粉等),并且一次性投喂量不宜过多,避免饵料影响水质。
5、将水桶放置在阴凉处,避免太阳光直射,水温控制在23-27℃之间。
二、养殖泥鳅水深多少合适
养殖泥鳅时,水位深度一般控制在100cm以内比较合适。
1、具体水位深度
(1)如果是春秋季节,水温不超过25℃的时候,投放泥鳅水花苗时的水深在50cm左右,投放泥鳅寸苗时的水深在70-80cm左右。
(2)如果是夏季,水温高于25℃的时候,投放泥鳅水花苗时的水深在70cm以上,投放泥鳅寸苗时的水深在80cm以上。
(3)后续在养殖过程中,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加深水位,但一般不宜超过100cm。
(4)如果是养殖台湾泥鳅,水位深度一般保持在100cm以上。
2、水位调控原则
(1)如果是春秋季节,水位深度较浅比较合适。
(2)如果是夏季或者是冬季,需要适当加深水位。夏季气温过高时,如果水位较浅,会导致池塘水温度过高,从而使得泥鳅的活力以及进食欲望下降。冬季气温过低时,如果水位较浅,会导致水体保温性较差,不利于泥鳅安全越冬。
(3)当水位过深时,由于泥鳅有跳动的习性,喜欢跃出水面,如果水位过深,那么泥鳅跃出水面时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大,不利于泥鳅养肥。
1、准备一个较大的水缸,水缸底部铺上15-20cm厚的淤泥。2、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自来水需要暴晒)。3、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并保证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充足(要求在4-5mg/L以上)。4、水缸放置在阴凉处,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
一、买回家的泥鳅怎么养不容易死
1、准备一个较大的水缸进行饲养,水缸底部铺上15-20cm厚的淤泥,饲养密度不宜过于密集。
2、养殖用水可以选择江河水、池塘水、溪水、自来水。其中自来水在使用之前,最好是放置在太阳底下晾晒1-2天左右,等到消除自来水中的氯气后再使用。
3、定期检查水质,当水质浑浊的时候及时进行换水。
4、泥鳅虽然耐低氧能力较强(既可以用腮呼吸,又可以进行肠呼吸),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最好是保证水体中的氧气溶解量充足(要求在4-5mg/L以上),具体方法为换水或使用气泵。
5、水温控制在22-28℃左右为宜。
6、水缸放置在阴凉处,每天投喂1-2次饵料,比如切碎的蚯蚓、蚕蛹、鱼粉、菜叶、米糠、米饭等。
二、养泥鳅水深好还是水浅好
1、养殖泥鳅时,池塘水位宜浅,不宜过深,一般控制在100cm以内。
2、如果是春秋季节,水温不超过25℃,投放泥鳅水花苗时的水深在50cm左右,投放泥鳅寸苗时的水深在70-80cm左右。如果是夏季,水温高于25℃,投放泥鳅水花苗时的水深在70cm以上,投放泥鳅寸苗时的水深在80cm以上。后续在养殖过程中,随着个体长大,逐渐加深水位,但不宜超过100cm。
3、水深把控原则:春秋季节,水位较浅比较合适,水温较高的夏季以及水温较低的冬季,水位较深比较合适(夏季水位过低,水温过高,泥鳅进食欲望下降;冬季水位过低,保温较差,不利于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