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我个人非常讨厌以下五种套路,第一、某些集的结尾留下悬念;第二、新一集片头重复很多上一集的内容;第三、关键时刻插播广告;第四、为了收视率胡乱剪辑;第五、广告时间太多太长。
首先,很多电视剧其实都很喜欢在每一集的结尾留下悬念,这样的套路我认为非常没有意义,因为我认为一部好的电视剧,应该是分别看每一集都能够看懂,而不是需要这么紧密地看才能明白剧情。
二、新一集片头重复很多上一集的内容其次,某些卫视曾经很喜欢搞的电视剧套路,就是在新一集中重复很多上一集的内容,最过分的电视剧还出现过新一集中有一半内容是上一集的回顾,而这样做只会导致电视剧变得又臭又长,对电视剧本身实在是没有任何帮助。
三、关键时刻插播广告另外,还有很多电视剧的剪辑师,喜欢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然后等待观众的就是广告。其实这样的剪辑方法只会让电视剧塑造出来的紧张气氛被猛地一下冲散掉,所以这样做反而是得不偿失。
四、为了收视率胡乱剪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很多卫视的?常规操作?了,那就是为了博的收视率而将紧凑的剧情拉得很长,例如有的电视剧播放大结局的时候,播放好几天都播不完,搞得原本十分精彩又连贯的剧情变得拖拖拉拉。
五、广告时间太多太长最后,还有的热播电视剧非常多的广告,例如精彩时刻插播一个广告,大结局的时候更是每隔一小段时间便播放一次广告,这样做其实是对电视剧的极大破坏,因为观众看剧的心情很容易被这些又长又多的广告打乱。
近几年刑侦剧的套路我认为有这些:
一、大boss、大反派怎么都姓韩啊。
《骨语》里的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医生韩启明,
请点击输入描述
《法医秦明2清道夫》里边,清道夫是龙番大学的助理教授韩天峰(当然,这是他妈妈的姓氏),
《反黑》里边有个黑帮大佬韩彬,
《白夜追凶》里的韩彬大佬只是客串,虽然不是反派,但是关宏峰已经察觉到他绝不简单,《刀锋上的救赎》才是韩彬大佬的主场,他的人设可是逆天的安隆汶死神。
《暗黑者》,原本好好的正派人物刑警队长韩灏,也被迫黑化变成反派。
而且,巧合的是,韩启明,韩天峰和韩彬都是试图法外行刑,做一些他们自己认为是惩治恶人,替天行道的事情。
哈哈, 这个姓氏好帅,好迷啊, 是高智商反社会人格的代表吗?
二、大boss都喜欢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杀人。
请点击输入描述
近年来刑侦剧里总这种似曾相识的设定啊。这种自认为替天行道的类似人物除了韩启明,韩天峰和韩彬,还有《暗黑者》里的darker组织,《无证之罪》里的“雪人“ 骆闻,《心理罪》教化场的陈哲一伙人(但有一点不同的是,陈哲是杀了无辜的人,其他人只杀有罪的人)。
三、大boss,以及杀人凶手的高发人群是医生和教授。
请点击输入描述
医生,尤其是心理医生,更尤其是海外留学回国的医生。《法医秦明3幸存者》里边有个杀人的高洋医生(不算大boss)。法医如果归类为医生的话, 《无证之罪》里的前法医骆闻也算一个。《骨语》里的韩启明是海归医生。而《心理罪》第二部教化场的心理医生陈哲和杨芸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提到海归的话,darker薛飞也是美国名校商学院毕业呢。留美学生瑟瑟发抖啊)
教授, 尤其是犯罪心理学教授,也包括笔迹鉴定学教授,公安大学及警校教授。如《心理罪》第一部方木的教授和师兄都是犯罪心理学教授,《法医秦明2清道夫》里的步教授和韩天峰。《暗黑者》里边罗飞在警校的老师就是第一代DARKER 。
咦,这样看来,心理学是重灾区中的重灾区呢。 你们认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