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只林麝1年可产20克左右的麝香。林麝3岁以后产香就会非常多,每年8-9月是泌香的盛期,10月至翌年2月泌香就会很少。林麝是唯一有胆囊的鹿,公鹿的麝腺主要在下腹部及生殖器之间,由于它可以产生非常浓烈但令人开心的味道,所以大多数人都想获得它。林麝是偶蹄目鹿科小型鹿种,公鹿高为60cm左右,嘴巴长有向下弯曲的尖利犬齿。
林麝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一只林麝能产多少麝香
1、1只麝香鹿1年可产20克左右的麝香。麝香鹿在3岁以后产香就会比较多,每年8-9月是泌香盛期,10月至翌年2月泌香比较少。取香主要分为猎麝取香和活麝取香两种,一般在10月到翌年3月为狩猎时期,11月间猎得者的质量较佳,此时它的分泌物也会比较浓厚。麝香的香味非常浓郁,经久不散,它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林麝是唯一生有胆囊的鹿,公鹿的麝腺位于下腹部及生殖器之间,由于它能产生浓烈但令人愉悦的气味,所以很多人类想获得,这种气味是来自于麝香酮。麝腺在摘除后,一定要先干燥,并稀释干燥后的糊状物,这样才能提炼出香味。
3、林麝是偶蹄目鹿科的小型鹿种,公鹿高60cm,嘴巴里面长有向下弯曲的尖利犬齿,由于它的外表比较吓人所以被称为?吸血鬼鹿?。但麝香鹿并不吸血,它非常罕见,主要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
二、林麝适合哪些地区养殖
1、林麝比较适合在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等地区进行养殖。其中陕西、山西、四川是最早期的林麝人工养殖区域,这些地方的人工养殖技术也比较成熟。目前养殖林麝国家没有补贴,养殖林麝一定要办理《国家重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如果私自养殖就算违法。
2、在养殖林麝时要建立人工养殖场。建立养殖场时要注意,不管是选择圈养还是散养,必须要在海拔高度1000米以上、人烟烯少、环境安静、林草茂盛的山坡地建立,而且一定要有山泉流出。如果是选择围栏散养,一定要将其建立在坡向朝南、区域内植物种类丰富的缓坡地。围栏散养场地的面积要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围栏要坚固且有保护措施,避免林麝相互追逐时碰伤。
3、在喂养成年林麝时每天草料必须保证在1000克左右,精料要在100克左右,每次喂养的饲草种类一定要多于5种以上。林麝在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要也会不同,所以在饲养的过程中,饲料的搭配和数量一定要根据生长时期及时进行调整。
麝(sh?)香是天然香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又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以下是我整理的养殖麝香养殖的方法,欢迎阅读参考。
麝香养殖技术(一)选场建场
1、选场 养麝场应在气候湿润、凉爽、温差较小的山区、半山区,选地势高、干燥、平坦宽敞,便于排水、坡度较小、土壤较为坚硬的地方;附近要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供麝食用,或有良好的人工饲料基地保证饲料供应;有充足良好的水源供应;交通方便,保证养麝场与外界的良好联系。为了减少疫情发生和保证养麝场的安静,养麝场距居民区、牧场、矿山、工厂、学校要求2公里以上,不要利用各类旧养殖场建立养麝场,尽量避开可能的污染源。
2、圈舍建筑 目前,养麝有圈养和笼养两种方式。麝圈,要求座北朝南、通风透气、冬暖夏凉。每栋圈内,可用铁丝网(或木板、竹板)隔成若干个4-5米2的单个小圈,小圈墙上正中距地面80厘米左右处开一个长宽各80厘米的窗口(安上木窗),窗台宽35厘米左右,可供麝躺卧之用。小圈各设三种门:通向运动场的门、饲养员进出的门和各小圈间的门。运动场可以几个小圈共用,也可为每个小圈单设。运动场内距围墙(或围网)适当的位置上最好植树并埋设一根斜撑(与地面成45度左右夹角)的长木杆,为麝提供荫凉场地。
单养笼的规格通常是:长2米、宽1米、高1米。笼中间有隔门,正面有小门便于给饲。笼子可用竹、木制作。笼养适用于初捕麝、育成麝、病麝的饲养。
因麝窜跳能力较强,在修筑全场围墙和圈舍围网时,一定要力求笔直,一般高2.8-3米,可用砖砌或铁丝网围。砖墙顶部须用砖瓦覆盖,向内突出约30厘米左右,以防麝窜越逃跑。
(二)麝种来源及其驯化
1、种麝的猎捕 长期以来,人类为获取麝香,不惜采用"杀鸡取卵"的方式,大量猎杀公麝,甚至秧及母麝和仔麝,使我国麝资源遭到很大破坏。为保护我国珍贵的野生麝源,合理解决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我们提倡活捕野麝以供取香和人工饲养。捕麝应在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后,有计划合理地捕捉。
目前,我国家养麝的种源大部分仍以野麝为主。在家养过程中,为了防止种群退化,开发新的优良性状,仍需野麝不断维持。因此,我们应认真研究野麝的活捕办法。现在民间活捕办法有许多,主要采用设套法、猎狗迫追法、网捕法和陷阱法等。其中以猎狗迫追法和网捕法适用性广、安全性高、对麝损害性小。根据经验,一般活捕成麝成活率较低,产仔期活捕仔麝成活率较高,为了方便家养,应注意之。
近年来,我国已研制出多用途的新式麻醉注射枪,应用到活捕野麝,以供养殖,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办法。如果能与人工取香结合起来,这样既可提高野生资源利用率,也可缓解麝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矛盾。
麝捕住后,要迅速放入运输笼中,并用树叶盖好,放在静蔽处,让麝休息2小时后,再运走。如果运输路途遥远,可在当地建立临时圈舍,暂养几天。运输时要防止大的振动,使麝免受过度惊吓;天气炎热时,应在早晚赶路,中午休息,勿使麝受热;汽车运输时,应搭上棚布。如果发现麝受伤,要及时处理,不可拖延。一般外伤可用碘酒、消炎粉、油质青霉素等涂于患处,不用包扎。对追捕过久或曾落水的麝可注射青霉素,喂服一些黄连须根熬的水。对外伤严重的要进行缝合或截肢等。
2、麝的驯化 因麝种来源于野生资源猎捕及人工饲养的初生仔麝。饲养时都需逐步驯化。一般初生仔麝较易驯化。饲养员可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多和仔麝接触,找机会为仔麝理毛、抓痒,和它们逐步亲近。喂饲时,可用食物引诱,让其在饲养员手中取食,使它们逐步消除对人类的恐惧感,听从饲养员的指挥。
初捕成年麝驯化难度较大。这种麝野性较强,性怯而孤僻,驯化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乃至死亡。可采用的方法为:首先放进小而黑暗的笼圈中暂养,尽量减少干扰,多给一些饲料,任其选食。当麝对新环境基本熟悉,采食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接触。当麝基本不怕人时,转入圈舍饲养。有的养麝场还进行了群体驯化尝试。例如:给饲时,先发信号(如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给麝戴上笼头,进行牵引驯化,培养听从人类指挥的习性,为野外放牧奠定基础;将驯化程度相近的幼麝放在一个圈中喂养,改变麝的孤僻习性,提高合群性,为群养创造条件。
初捕成年麝驯化难度较大。这种麝野性较强,性怯而孤僻,驯化方法不当,容易造成损伤乃至死亡。可采用的方法为:首先放进小而黑暗的笼圈中暂养,尽量减少干扰,多给一些饲料,任其选食。当麝对新环境基本熟悉,采食正常后,方可逐步增加接触。当麝基本不怕人时,转入圈舍饲养。有的养麝场还进行了群体驯化尝试。例如:给饲时,先发信号(如铃声),建立条件反射;给麝戴上笼头,进行牵引驯化,培养听从人类指挥的习性,为野外放牧奠定基础;将驯化程度相近的幼麝放在一个圈中喂养,改变麝的孤僻习性,提高合群性,为群养创造条件。
(三)饲养管理
1、饲料种类 据国内有关文献报导,麝的可食性植物有370多种,其中野生植物290多种。各种枝叶、野果、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多为麝的食物。一般来说,麝喜食新鲜、多汁、味苦、性凉的饲料。在野外,麝的饲料种类因季节、栖息环境和植被类型不同而有所变化,麝的饲料大致可分5类。草类:紫花地丁、远志、野苜蓿、车前草、独活、光慈菇、三叶草、蒲公英等。树叶类:杨树叶、柳树叶、枸树叶、桑树叶、榆树叶、落叶松叶、苹果树叶等。作物类:大豆叶、荞麦叶、甘薯藤叶、萝卜(包括叶)、黄瓜、菠菜、白菜、莴苣等。精料:主要为蛋白质、淀粉等营养丰富的饲料,如豆饼、黄豆、玉米、高粱等。添加料:骨粉、贝壳粉、石灰石粉等,喂饲量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作适当调整。
在麝的可食性饲料中,具有防治疾病的植物较多,如蒲公英、鸭跖草、千里光、桑叶、贯众、穿心莲、山莴苣、金银花、鱼腥草、九里光、紫花地丁、车前草和松萝(山挂面)等,大约有220种,占可食种类的61%以上。所以,在人工喂饲时,可根据这一特点,适时调整药用植物的饲料种类,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2、投料方法 一般每日喂料2次,早晨6-7点钟1次,傍晚5点左右1次;投料以能够吃完,不剩不缺为原则。投放饲料的方法一般是先精后粗,精料吃完后再投粗料。精料定量供给,一般成麝每日精料100-150克,粗料650-1000克左右为好。饲喂量随季节变化而有增减,6-8月最高,可在1000克以上。喂饲的时间和饲料组成一但确定,就不要轻易变动,否则容易影响麝的食欲、消化乃至体质。当季节变更时,改变饲料品种也要循序渐进。麝的饮水要新鲜清洁。干净的地下水、井水及江、河、湖、溪水都可。每天要更换饮水,定期清洁饮具。冬季,放入麝圈的饮水要注意保温,防止冻结。
麝香基本资料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如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等成熟的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1]。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2.56%,灰分3.62%(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麝香主要有效成分为麝香酮[2]。它曾用在牛黄丸、苏合香丸、西黄丸、麝香保心丸、片仔癀、云南白药、六神丸等产品中。
麝香为鹿科动物麝的雄性香腺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是一种高级香料,如果在室内放一丁点,使会满屋清香,气味迥异。麝香不仅芳香宜人,而且香味持久。麝香在中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唐代诗人杜甫在《丁香》诗中遇:'晚坠兰麝中'。麝香是配制高级香精的重要原料。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麝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麝香性辛、温、无毒、味苦。入心、脾、肝经,有开窍、辟秽、通络、散淤之功能。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许多临床材料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或处于昏厥休克时,服用以麝香为主要成分的苏合丸,病情可以得到缓解。古书《医学入门》中谈'麝香,通关透窍,上达肌肉。内入骨髓......'。《本草纲目》云:'......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其意是说麝香可很快进入肌肉及骨髓,能充分发挥药性。治疗疮毒时,药中适量加点麝香,药效特别明显。西药用麝香作强心剂兴奋剂等急救药。
香的香味浓郁,经久不散,对人的心理和生理系统有极其显著的影响,在香料工业和医药工业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麝香知识介绍麝香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等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亦有人工合成者,根据不同的取香方式分为毛壳麝香或毛香和麝香仁两种。
1.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至7厘米,厚2至4厘米。开品面微突起,皮革质,棕褐色,密生魄或灰棕色短毛,从俩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一小囊孔,直径1至3毫米。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小,质松有弹性,剖开后可见棕褐色中层皮膜,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或粉末状的麇香全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