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自驾游对景区体系的挑战。
我国的旅游景区体系广义来说包括了各类A级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历史文化名城等多套相互交叉又有所不同的系统。
自驾游是多数是无景点度假旅游,自驾游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景区体系,而使得自驾线路、风光带、河(海)滨廊道、区域内环线受到关注;一些冷点的、新兴的地区代替传统景区成为旅游线路节点。高流动性和随机性强,使得自驾游流动从点到面扩散,很难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景区或线路上。对游览的需求甚至在沿途就已经被满足。
从国际范围来看,无论是在自驾游发展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美国66号公路,风景优美的加州1号公路,还是中国近两年兴起的草原自驾线路“草原天路”,都是典型的线路型产品。 虽然当前国内自驾游在流向上仍有相当大的比例流向A级景区,尚未显现出市场分层、分流的变化。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前国内自驾游专项产品缺乏,相当部分的市场需求被抑制和转移的结果。
第二,自驾游对旅行社体系挑战巨大。
散客化趋势对旅行社体系冲击巨大,个人出游是我国当前自驾游的主流形式,超过一半,占54.12%,其次是自驾游俱乐部组织出游,占13.32%,通过旅行社出游9.64%,相关网站和车友会占7.91%,4S店6.53%,广播、报纸平面媒体3.1%,自驾游组织者的多元化趋势非常明显,这是对传统旅行社的巨大挑战。
在携程等OTA和自驾游俱乐部的双重夹击之下,我国旅行社行业发展处境困难,截止2014年,全国26650家旅行社,利润只有33.22亿元,同比增长1.52%,是名符其实的微利行业。一些旅行社关注到自驾游领域的商机,纷纷设立自驾游部门,建立全国的自驾游销售网络,但往往因“玩法”不同,知难而退。
自驾游游客的招徕、组织、服务、互动、导游等较之旅行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驾游客通常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招徕、通过搭建平台,维护社区,提高客户黏性,服务社区用户而达到多元化盈利的目的,这和以往的旅行社赚取差价的模式存在很大的不同。
第三,自驾游对住宿体系的挑战。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民宿、酒店式公寓、短租房、木屋等多种类型的住宿产品谱系。自驾游对传统住宿业的挑战在于,第一,面对占据半壁江山的自驾游市场,传统住宿业需要考虑自驾客人的需求,进行设施和服务的改造和升级。第二,围绕自驾游需求而形成的新的住宿业态,对传统领域将构成一定的冲击。
在住宿产品谱系中,民俗、客栈、木屋、帐篷等均属于非标准性住宿,当前这一部分在国内发展迅速,丰富和完善了我国住宿产品类型,但同时也对传统的住宿业态构成了一定的冲击。
在自驾游领域,围绕自驾游客、房车游客等建立的汽车营地和露营区,无论从经营模式还是地理布局上,都打破了以往的住宿业的运营方式,成为未来最具投资潜力和发展前途的领域。此外,特别是以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发展,成为非标准住宿的集中平台,推动了个人住宿供给,也将对传统体系带来挑战。
第四,自驾游对旅游交通体系的挑战。
有别于团队旅游时期,空运、水运、铁路加大巴车的交通模式,自驾游通常以汽车为交通工具,以高速路为依托、包括一部分的国道、省道甚至乡村公路。在交通上通常是小尺度、多节点、一程多站式的行程设计。也有相当部分的自驾游以“飞机+租车”、“高铁+租车”的方式开展,这种散客化的旅游方式,要求长途和短途交通之间的高效转换,多种交通工具之间的自由转换。这对交通设施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自驾游客的增多,一程多站式的交通方式更为普遍,在一些路段,以往以货运为主的道路服务体系不再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就对高速路服务区的休闲化改造提出了要求,同时也要求在国道、省道及乡村公路,增设更多的驿站、休息点、加油站、观景台、充电桩等设施和服务。
第五,自驾游对旅游零售业的挑战。
同传统团队旅游购物不同,自驾游客购买的数量、种类、场所都发生了变化。从数量来说,当前自驾游群体是中国的中上收入阶层,游客购物随意性强,再加之汽车后备箱储存空间大,如果目的地旅游商品开发得当,会吸引自自驾游客装满后备箱,购物消费的潜力巨大。
从种类来说,自驾游客更倾向购买目的地的土特产、有机食品、特色商品,甚至是大件商品,而非以往便于携带的旅游纪念品。例如,乌兰察布市的特色产业皮草服装成为除了草原风情之外,最为吸引自驾游客的重要因素。 并且,在专业的户外自驾中,自驾游客还会添置更多的汽车用品,如婴儿座椅、导航仪、手台、防滑链、维修工具、帐篷、休闲服装、烧烤设施等车载用品和户外活动用品。
从购物场所看,自驾游客交通方便,更深入目的地的城镇和乡村,更倾向于在当地人购物的场所进行消费。这对传统的旅游商品开发、销售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六,自驾游对公共服务体系的挑战。
自驾车旅游需求是人-车双核驱动的,人的需求包括食、住、游、购、娱、信息、安全、医疗等多个方面;车的需求包括了路(路网、路况)、加油、停车、修理、救援等方面, 这些方面的服务,有的是需要私人部门提供的,有的是需要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以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人车分离的两个系统,但是,自驾游需求兴起之后,人-车互动合一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需求,能够填满后备箱的购物需求、露营地、汽车旅馆、汽车娱乐、公共安全救援、交通服务等。
这对原有并不太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成很大的挑战,需要打通旅游者公共服务和车辆公共服务两个体系,并在未来围绕人-车两个要素来配置和布局公共设施和服务,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交通服务、安全保障服务、卫生医疗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等方面做出突破性的创新。
自驾旅游知识
自驾游的灵活性较大,基本上不受时间与场地的限制,所以,不少有车一族都喜欢自驾游。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自驾旅游知识,快来看看吧!
一、自驾旅游的分类:
1、旅行距离
从旅行距离分有:“季候近郊游”一般的旅行距离在100公里以内;“长途观光游”—般的旅行距离在200到300公里以上。
2、地理气候
从地理气候分为春野采青,夏季戏水,秋高气爽,冬天赏雪,登山,探险,垂钓,攀岩,溯溪,漂流,狩猎,滑雪等。
3、户外形式
从户外形式上分有:“休闲活动”如露营,野餐,烧烤,高尔夫,清明祭祀,风景觅胜,人文风情之旅,地质生态考察等; “户外赛事运动”包括:越野车赛,定向穿越,野外生存大挑战,沙漠高原极限之旅等等。
户外自驾的群体不如观光自驾、休闲自驾群体庞大,观光自驾、休闲自驾所需准备的物品没有这么复杂。
二、自驾旅游的行为特征:1、旅游时间的安排
自驾车旅游者的出游多集中于双休日和各国各地不同的黄金节假日。
2、旅游地点的选择
受到交通条件、体力、经济、时间、驾驶技术、维修技术、地理知识等诸多条件的限制,自驾车旅游主要有以下四个流向:
①近地域流动
由于受交通状况、出游时间、消费水平和汽车技术标准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数自驾车旅游者均以近距离出游为主。
②城市周边休闲度假旅游区
本地游尤其本地周边游是自驾车游客比较喜爱的旅游产品。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心城市周边都开办有休闲度假村、举行民俗活动、美食节、花果会等等,由于具有出行时间短(1-2日游)、花费低、新奇度高的特点,是自驾游客的首选之一。
③风景名胜区
尽管休闲度假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重视,但观光旅游仍是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各地风景名胜区仍是自驾车游客的首选。
④公路通达条件较好的地区
由于受汽车档次、性能和驾驶技术的影响,公路状况是自驾车旅游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自驾车旅游者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不得不将公路状况作为重要因素加以考虑。
三、自驾旅游的特点:1、自主性
自驾游旅游者通常不需要由旅行社安排旅游行程,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到达与停留时间以及食宿安排上都有很大的自主性。
区域性。对自驾车旅游者来说,旅游是一个学习与累积经验的过程。旅游的尝试首先从自驾车旅游者的居住周边开始,逐步向远辐射。
2、短期性
中国的周休二日与两大黄金周的假日制度使得自驾车旅游受到相当的制约。区域性的自驾车旅游只能是短期的,即以2-3天为主。不过,一旦年休假制度开始普遍实施,这种特性也会出现改变,长达2-3周的自驾车旅游如暑期家庭旅游活动也会流行起来。
3、小团体性
私人非营业汽车的主要类型是可载4-5人的汽车(如小轿车、越野车等),即便是三五好友相约而行,也是小团体行为,与大型旅行团大为不同。
4、多样性
车有多种,人有百态。自驾车旅游者的消费习惯会随其收入、教育程度、年龄、地域性、旅游目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表现在旅游消费中,可能是时间、费用、品质与特殊要求等变量的.多重组合,这也与团体旅游有显著的不同。
四、自驾旅游所需的准备:1、检查车况,检查轮胎(包括备胎)老化及损伤程度,判断其是否可以完成你的行程。检查制动系统,主要检查制动效果、制动液是否有渗漏、制动液是否缺少。检查电瓶、机油、冷却液、转向助力油是否正常。如果车刚进行完维修或保养,不要马上驾车出游。如果正时皮带到了保养手册要求的更换时间了,在出行前最好换条新的。
2、检查身体状况,不要带病出行,即使是小的头疼感冒也要加以小心。
3、检查出行资料,早做准备,了解目的地及沿途的情况,资料来源于媒体、书刊杂志、及网络,主要涉及路况、路线、沿途社会状况、消费状况等。根据这些资料,制定出行计划及路书。
4、提前预订酒店。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第二天精神抖擞的上路,选择酒店不能马虎。住在规模较大的酒店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服务,而且住宿停车都安全。“十一”黄金周期间,著名旅游景点城市酒店都爆满,有了提前预订,就不用为花时间四处寻找酒店,为住宿问题犯愁了。
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和花费记录下来,当成留念,也给“后人”提供参考。同时,也根据行车速度和路程对照计划表,及时调整后面的行程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