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原因请求推迟还房贷合理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0:40:54
字号:

?

因疫情原因请求推迟还房贷合理吗?

因疫情原因,请求推迟还房贷合理合法。疫情背景下工作受到影响,还不上房贷,应及时与放款银行沟通协调,申请贷款展期。经银行批准后,办理展期还款手续,延后房贷归还期限。

小伙伴们知道,受新冠疫情影响,目前各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按照疫情动态清零要求,各地防控工作紧锣密鼓稳步推进,有些城市规定企业实行弹性办公、九小场所暂停营业。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市民不仅收入受到影响、下降,或者没有了收入,而前期从银行办理房贷,需要逐月还款的这部分人,由于受以上因素影响,还款收入来源成了问题,甚至有些人还不上贷款。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我和小伙伴们共同聊聊,还不上房贷的解决办法吧。

202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银发[2020]29号),规定“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按照以上政策规定,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可以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据报道,受疫情影响,目前相关银行已经受理逾期还贷事宜:工商银行对于受疫情影响的个人贷款客户,给予个人贷款延期还款服务支持;农业银行对于因疫情原因提出延后还款时间、减免罚息、消除逾期征信记录等诉求的客户,符合相关条件的,均可享受个人住房贷款客户关怀政策;中国银行针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客户,落实政策安排;建设银行出台了疫情期间延期还款等相关服务政策,并一直延续至今;交通银行允许对于确受疫情影响,还款能力暂时下降的客户,给予一定的宽限期安排。对于满足条件的,给予一定的宽限期。

其实,国家在疫情期间出台的相关纾困政策早已落地。对于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需要展期还款的小伙伴,可以向放款银行提出展期还款申请,重点在于要向银行提交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相关证明材料。经银行审定后,即可办理展期手续。按照规定,展期内不向借款人收取逾期利息和违约金。

总之,受疫情影响,对于暂时失去收入来源,还不上房贷的小伙伴们,要按规定向银行申请展期还款,用好国家惠民政策,否则银行将按逾期贷款进行处理。

? ?拓展知识:展期

展期是贷款到期不能归还,经批准办理延长归还时间的手续。借款人在贷款期间发生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致使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本金,且符合展期规定的条件,向贷款银行申请展期。

苏州加入“松绑”阵营:二手房限售期5年缩至3年

2018年开年,关于房地产金融风险整肃之风越发严厉,关于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受到查处的新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海南银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海口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口农商行”)员工梁某因违规向房地产开发商贷款遭到监管部门处罚。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银监部门已经针对违规输血楼市对商业银行开出10张罚单。事实上,近年来监管部门出台系列措施加强变相输血楼市资金的整顿检查,但仍有机构顶风作案,分析人士表示,加强涉房贷款核查管控仍将是未来监管关注重点。

多家银行违规被罚

经历了2017年楼市严控后,2018年开年,监管部门对于房地产资金来源是否合规的检查力度依然不小。近期,海口农商行员工梁某因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房地产开发的违法行为引发监管关注,当地银监局对当事人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违规“涉房贷款”已开出10张罚单。如1月9日中信银行厦门分行因部分个人贷款资金违规挪用并流入房地产市场被罚款25万元;1月11日,平安银行厦门分行因为相同的原因被罚款25万元;1月19日,天津滨海江淮村镇银行违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用于购房被天津银监局处以20万元罚款,同日,厦门银监局也对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罚款35万元,处罚原因为个人消费、经营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1月23日,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因某同业投资资金投向项目资本金不到位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等原因被要求责令改正,并处罚款50万元。2月9日,中原银行郑州分行因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被挪用于“购房首付”吃监管罚单。

在这10张罚单中,有3张罚单处罚时间是在去年底,分别涉及浙商银行杭州分行、邮储银行厦门分行和招商银行杭州分行。

缘何屡禁不止

事实上,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过快上涨、抑制炒房,自2016年10月以来,楼市调控政策逐渐蔓延至全国各地,经历了2017年一整年的楼市调控后,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投资得到明显抑制,但违规涉房贷款却并未销声匿迹。

尽管查处力度不断加大,银行变相“输血”楼市资金、暗箱操作现象仍屡禁不止。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表示,商业银行贷款政策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违规贷款资金往往会流入像房地产这类投资收益比较高的行业,这也意味着商业银行持续看好房地产未来投资收益。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缺乏纪律性和专业风控能力,后续也需要商业银行自身加强把控。

“对于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处罚比较多的,一是资金用于为房地产企业支付土地购置费用;二是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或者信用卡透支等资金用于购房。这两类贷款,对于银行而言,贷款利率更高,银行议价能力更强,所以对于银行而言是有利可图。同时,对于房企支付购地款,其资金来源渠道一直比较有限,通道业务受阻后,房企的资金渠道进一步受限,所以资金需求比较大。而对于个人消费贷款流入购房,也与个人按揭贷款额度紧张有关,很多人会绕道通过消费贷款买房,所以也反映出购房需求较大与购房资金紧张。”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卿坦言。

楼市调控不放松

今年1月底,银监会2018年全国银行监督管理工作会议明确打击挪用消费贷款、违规透支信用卡、严控个人贷款违规流入股市和房市作为今年工作部署重点,同时继续遏制房地产泡沫化,严肃查处各类房地产融资行为,为2018年楼市调控定下主基调。随后,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多个地方银监局于近期相继表态,坚持2018年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严防各路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

信贷政策收紧环境下,开年以来,包括广州、深圳、南京等多个城市传出房贷收紧、首套房购房贷款利率上浮的消息。融360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1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43%,相当于基准利率1.11倍,环比2017年12月上升0.93%;同比去年1月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4.46%,上升21.75%。

赵卿认为,从银监会以及各地银监局的表态来看,2018年对于房贷的信贷政策会趋严,特别是在去杠杆、去通道下,非标资产进入房市的资金也会受到限制,同时,对于消费信贷类资金进入房市的清理也会加强。

有需求就有市场。

(记者 李贝贝)4月11日,苏州市开始调整限售政策,二手房限售期限由5年缩至3年。同时,调低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购房门槛,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三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至累计2年社保。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苏州房贷利率在低位,再加上限售放松,金融端叠加政策端利好,市场信心有望得到恢复。

苏州放松限购限售

4月11日上午,“苏州放松了限售政策”的消息在网络甚嚣尘上。《华夏时报》记者看到,部分自媒体登出了一份苏州市吴中区的二手房买卖合同,合同封面显示,“购房人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3年后方可转让”。

随后,《华夏时报》记者从苏州市房地产市场和交易管理中心确认了这一消息:苏州二手房限售期限由5年缩短至3年;新房转让年限不变,自取得不动产证起3年内不得转让。

同时,苏州市限购政策也有所调整,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社保年限要求从原来的三年内连续缴纳2年社保调整至累计2年社保。另据克而瑞等研究机构透露,“外地人卖房后2年内无需社保或税单可直接购房”的新措施也于4月11日起执行。

上述三条措施,对2019年苏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适度松绑。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7月24日出台的《意见》提出,即日起,苏州对苏州市区(包括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都实施限制转让。苏州市区范围内新取得预(销)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已经取得预售许可尚未开始网签的项目),购房人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3年后方可转让;二手住房通过市场交易购房人新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后方可转让;市区范围内新取得预(销)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包括已经取得预售许可尚未申请草签的商品住房,购房人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3年后方可转让。

同时,《意见》规定,2019年7月25日起,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在苏州市区、昆山市、太仓市范围内只可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且非户籍居民家庭在这些范围内申请购买第1套住房时,应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在苏州市范围内连续缴纳2年及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

政策端的松绑之外,《华夏时报》注意到,苏州房贷利率也在持续降低。据克而瑞苏州统计,苏州房贷利率自去年11月开始出现回落。今年3月中旬以来,苏州房贷利率更是全面下调:目前除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和江苏银行首套房贷利率为4.65%之外,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放贷利率均为4.6%。同时,银行额度充足,大部分银行放款速度都控制在一到两周之内,小部分银行审批完成即可放款。

多城楼市释放积极信号

尽管目前正式文件还未落地,但作为长三角重点城市,苏州限购限售全面松绑被认为颇具风向标意义。市场观点认为,苏州放松二手房的限售,加上金融信贷政策的宽松,将会大大修复市场信心,释放出积极的市场信号。

“总的来说,从放松限售、限购再到购房资格的放松,可见政府意在提振房地产行业的信心,对当下低迷的楼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克而瑞苏常区域总经理、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首席分析师戈文问认为。

在戈文问看来,无论是限售还是限购政策的放松,归根结底是“开需求源”。

如戈文问所言,“苏州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市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都处在持续低迷的态势中。”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下半年开始,苏州楼市开始持续走冷。链家网数据显示,苏州市区二手房目前库存量超6万套,区域内二手房一季度总成交9853套;新房方面,据克而瑞苏州房产测评统计,3月苏州市区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为47.18万平米,环比增加421%,同比减少52.4%;成交面积为52.71万平米,环比增加77%,同比减少41%。

戈文问坦言,此次苏州限售时间从五年改三年,短期内的影响不大,会促进苏州二手房市场流动性的提升。限购门槛放宽也降低了买房的门槛,对于增加苏州外来客户购房需求有一定促进作用。外地人卖房后2年内无需社保或税单可直接购房,可以促进此前已经投资苏州的外地人进一步置业、升级改善置业。

“政策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后续调整留有余地。”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苏州3条放松政策中,限售的政策力度比限购小,松绑对市场的影响没那么大,限售并未彻底退出,而是从5年缩短至3年,有助于释放换房需求,增加市场供应,促进新房和二手房良性循环等。“此次没有将限售取消,彰显了苏州在政策调整上的谨慎态度,小步快跑,高频密集,逐渐渗透到市场,逐渐改善预期。”李宇嘉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苏州只是近期限购放松大潮中的一个缩影: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6日,4月前6天内就已有兰州、衢州等5个城市放松楼市调控政策。

李宇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期,楼市纾困政策的力度和范围明显扩大,从之前的小打小闹(比如购房补贴、增加公积金额度)升级到松绑或取消限购、限售、首套房认定标准从“认房又认贷”变为“认房不认贷”等;范围上从内地三四线城市扩散到了能级较高城市,比如郑州、福州、兰州、哈尔滨等,也包括此次的苏州。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指出,从兰州、南京、苏州等城市放松调控来看,政策松绑从二线城市开始进入到新一线城市。此前是郑州、哈尔滨、福州等城市开始松绑,但都属于弱二线城市。“现在实际上进入到强二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变化。”严跃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这个角度看,政策松绑的最大意义是政策覆盖面不断增强,或也意味着后续其他一些新一线城市或强二线城市也会有松绑的动作。”

李宇嘉认为,调控是“逆风向行事、平滑市场波动”的短期举措。结合楼市基本面及稳增长的重要性,毫无疑问,新一轮政策松绑期到来了,松绑、纾困或刺激的力度会加大。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4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