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
一.专业特色
法学专业紧扣国家法制建设的需要,以培养服务于法制建设的人才为目标;注重法学理论、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课程设置凸现知识产权特色以及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法治社会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既执行了国家的统一规定,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二.培养目标
该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够从事各种司法工作、律师工作、法律顾问工作等专门法律工作的合格的法律人才,也培养一些具有进一步从事法学研究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还培养一些具有良好法律素质和相关学科知识、在必要时能够从事其他一些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知识产权化的法律人才,从事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知识产权的诉讼等服务工作以及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审判工作和研究工作。
三.培养要求
该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应当严格本专业学习和训练的各项要求,学好法学专业的各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努力多学一些法学专业课程,特别是学习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课程和其它课程;积极参加法学专业的各项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在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法学;交叉学科:有法社会学、法哲学、管理学等。
六.主要课程
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经济法学、商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法学、中国法制史、合同法学、公司法学、劳动法学、国际商法学、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科技进步法、综合法律实务、模拟法庭训练等。
七.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该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故要加强实践性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关课程中进行模拟法庭的训练外,还要进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写作、军事训练、社会调查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特别是要进行培养综合能力的专门的模拟法庭训练和非讼法律服务能力培训。
自动化专业
一、专业特色
本专业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向专业建设的渗透和高水平科研成果向本科教学的转化,构建了一套培育系统设计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专业由运动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及嵌入式控制系统三个专业方向构成。2005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适应面宽,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综合应用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电子和电气元部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从事与电气信息领域相关的自动化仪表和设备、嵌入式计算机控制系统、测控应用软件、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交通控制和智能建筑等综合自动化测控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运行管理与决策的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宽广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
3.较好地掌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学科专业前沿和发展趋势;
4.获得良好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及系统开发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
5.在本专业领域内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四、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到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交叉学科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交叉学科: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涉及学科“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为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应用”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六、主要课程
电路、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软件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号与系统、PLC原理及应用、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建模与辨识基础、机器人控制导论、导航技术基础、智能楼宇系统概论、模糊控制基础、航天控制概论等。
七、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金工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训练、电子实习、电工电子综合实验、EDA设计、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