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无缘见君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20:12:50
字号:

水仙―陈粤彬

水仙无缘见君

歌词:

伊人暮迟小桥边

苦等于世盼相见

韶华易逝浮生变

几度轮回终无缘

竹林外 断桥边 寻往日那一夙愿

夕阳斜 一少年 手捧一抹枯水仙

时境迁 风尘变 水仙得道亦升仙

路遥远 心结牵 寸阴若岁逢少年

重回故里千百遍

往事随风兮流远

唯见一抹山色 相思暮成雪

山随花开花渐变

生老病死命由天

水仙无缘见君 君不见

光阴箭 过人间 岁月弹指情不灭

断桥边 驻红颜 孤寒傲立似水仙

沧海桑田俗世迁

世态炎凉江湖险

为遇少年断桥边

历经人间千百劫

唯有再逢君一面

了却千世苦情缘

纵使重堕凡尘 相随在人间

山外漫漫洛河边

风度翩翩一少年

手捧一抹水仙 开得正鲜艳

重回故里千百遍

往事随风兮流远

唯有一抹山色 相随在人间

朝夕尽如你容颜

古有天外九重天

江山易灭 了情字难迁

山外漫漫洛河边

听我叙往事情缘

一抹水仙 一风姿少年

青丝歌词

歌词

词作者:孙立人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

扩展资料

本歌的创作背景是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1943年3月,国民政府立法院公布新的《兵役法》,扩大了征兵范围,缩小了缓役者范围;鼓励青年学生参军,规定学生服役期间保留学籍,使得青年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消除了学籍的顾虑。

1943年11月23日,四川省三台国立东北大学以赵惠中为首的28 名师生和各中学学生百余人向该县政府请求参加远征军杀敌。

1943年11月15日,四川省军管区中将参谋长徐思平出席东北大学“总理纪念周”,发表演讲,谈到在驻印军方面要求知识分子参加的理由,称此乃“加强远征军,打通滇缅路”之需要。当场就有15名男生,4名女生申请参军。徐思平上书蒋介石,建议将青年从军运动推广至整个国统区。

1943年12月,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役署颁布《学生志愿服役办法》,规定:“凡中等学校以上学生志愿服役,应由学生以年满18岁以上为限 ”。

1944年9月,蒋介石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颁布了对知识青年从军的许多特殊优待条例,如对在职人员停职留薪;学生保留学籍;家庭受抗日军人家属优待等。政府在社会上大造声势,报纸、标语加大宣传。

蒋介石1944年10月12日说:“第一,要使一般社会公民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从而踊跃应征,来充实作战的实力。第二,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中国国民党的态度,认识中国国民党牺牲的精神,因之接受国民党的领导,共同来完成革命的使命,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

1944年10月21日,蒋介石在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发出了令青年热血沸腾的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一时间在很多地方形成知识青年从军热潮。

此后,青年远征军陆续开赴前线,至1946年秋复员。据曾任知识青年从军、青年军编练总监部副监的黄维在《关于青年军的回忆》一文,在从1944年9月动员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陆续征集入伍的知识青年近十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知识青年从军歌

1、歌词

 落花纷飞飘散

 迷乱我双眼

 烟波江畔渔船

 今宵灯火阑珊

 我依然

 醉生梦死般

 笑看世事似水变迁

 伊人叹

 叹不尽相思苦

 忆华年

 君不见妾起舞翩翩

 君不见妾鼓瑟绵绵

 君不见妾嫣然一笑醉人容颜

 君不见妾翠消红减

 君不见妾泣涕涟涟

 君不见一缕青丝一生叹

 不知不觉

 时光流转又一年

 烟花为谁绚烂

 今夜依旧无眠

 我轻叹

 世人都沉醉

 窗外风景随心变换

 灯火闪邀明月共举杯

 话从前

 君不见妾起舞翩翩

 君不见妾鼓瑟绵绵

 君不见妾嫣然一笑醉人容颜

 君不见妾翠消红减

 君不见妾泣涕涟涟

 君不见一缕青丝一生叹

 2、《青丝》是由徐东徽和孙义勇作词,徐东徽作曲,时光胶囊编曲,时光胶囊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13年11月13日。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3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