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赌!牧原产能疯狂扩张至7500万头!2023年养猪真的能赚钱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9:56:54
字号:

震惊!“猪茅”牧原发威,2022年预计营业收入为1220亿元-1270亿元,是唯一一家破“千亿”的上市猪企,且整体养殖产能为7500万头/年左右!不得不说这业绩实在太“亮眼”了,而且该公司的负债率也由于第四季度盈利状况较好,将显著下降,一时间业内纷纷传出了质疑之声,疑似牧原数据“造假”。

豪赌!牧原产能疯狂扩张至7500万头!2023年养猪真的能赚钱吗?

放眼望去,其余上市公司业绩颇为惨淡,例如新希望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净利润预亏4.1亿元-6.1亿元;正邦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10亿元-130亿元,亏到即将退市;而温氏公告虽然显示2022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8亿元-5.3亿元,但盈利是来自养鸡并非养猪,与去年不同的是,养鸡赚的钱刚好能填上养猪亏损的窟窿。

牧原“独占鳌头”原因!

众所周知,养猪业是个周期性、波动性很大的行业,对于养殖散户、上市猪企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牧原之所以能稳坐“猪界一哥”的位置,不仅在降本增效上下足了功夫,而且在经营上也更加灵活。

当新一轮猪周期来临后,牧原立马调整发展战略,只要能降低经营风险,提高养殖利润,什么都能卖,在仔猪价格大涨时卖仔猪,大猪赚钱时卖大猪,这是许多中小散户、猪企都没有做到的。

2018年非瘟前,国内生猪养殖主体为散户。

但在非瘟爆发之后,国内大量能繁母猪死亡,众多养殖散户纷纷退出猪市,与此同时,规模养殖场大量涌入养猪业,年复一年,龙头猪企在生猪市场话语权越来越重,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猪价格走势。

据统计,TOP20猪企市场占比提升至21.41%,专家预计2025年上市猪企市场占有率高达40%,养殖散户处境艰难。

不过拥有着国家补贴的头部猪企也不是高枕无忧,例如曾经的养猪巨头雏鹰,惨遭退市的命运,黯然离开资本市场,而“江西养猪大王”正邦在逆势扩张下,也逐渐走下坡路。

在养猪规模化时代,降低成本是头部猪企的首要目标。

而养猪业主要分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以牧原为首的自繁自养;另一种就以温氏为首的“公司+农户”。

自繁自养养殖经营模式特点,企业自建养殖场、饲料厂,采用专业化养殖技术并雇佣饲养人员,拥有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繁育等全部生产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该养殖模式的优点在于保证养殖企业对生产各个环节的严格把控,不仅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实现智能养猪,但缺点就在于产能扩张相对重资产。

“公司+农户”,该模式下,公司负责品种繁育、技术指导、提供疫苗饲料、产品销售等环节,委托农户则负责在自有或猪用的土地上生产栏舍,并按照公司技术进行饲养,公司向农户支付委托费。

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轻资产”,但在疫病防控、成本上稍逊自繁自养模式。

而在非洲猪瘟后,自繁自养的经营模式优点被放大,牧原因此一跃成为了猪业大佬,短短数年内,资产翻了几番。

近期,牧原披露了2023年资本开支,预计在100亿元-150亿元左右,包括养殖场、屠宰场的建设以及相关维修改造费用等,不仅如此还会加大智能化设备的研发投入,提升生猪养殖数字化智能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温氏进军预制菜赛道

对于巨头猪企温氏来说2022也是艰难的一年,虽然肉鸡出栏11亿只,达到行业内第一,但生猪板块却在亏损,主要原因是生猪价格低迷,叠加饲料成本上涨。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温氏将继续向下延伸产业链,加大下游屠宰和食品加工的投入,不过此前预制菜就已经挤满各大农业公司,在强者云集的赛道上,温氏能否闯出一片天地呢?咱们拭目以待。

说来说去,养猪难题还是在降本增效、如何有效应对猪周期、把握出栏时机上,个人建议,养殖散户应重新认识自身优势,既然没有雄厚的资金链,那就只能在经营方式上更加灵活,才能不被残酷的猪市所淘汰,而大型猪企也不例外,除了拓宽产业链外,也要根据新一轮猪周期的特点制定经营策略,在生猪养殖行业走得更远。

9月25日,一个雨后入秋的大晴天,对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咱利村的普付叶等7户农家来说,这是一个“闪亮”的日子,他们迎来了脱贫致富的新希翼。

 一大早,村民们开着拖拉机,骑着三轮车、摩托车乐呵呵地赶到福贡金迪生猪专业养殖基地,他们每家将会领到8至12头育肥猪。

 “一户一策”精准养殖帮扶

 赠建档立卡乒搂户发放育肥猪仔,这是云南能投集团驻村扶贫工作队针对扶贫点咱利村首批精准脱贫试点对象的养殖帮扶措施。

 能投集团扶贫工作队队长付启忠介绍,根据前期调研实际和乒搂户脱贫诉求,工作队因户施策,制定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帮扶方案,通过帮扶咱利村首批7家脱贫试点户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实现年度脱贫出列,这次主要赠试点户发放育肥仔猪88头。

 普付叶家在咱利村吉都阿腊村小组,属于低保乒搂户,是养殖试点户之一。因有养猪脱贫的基础和需求,能投集团维持乒搂户“唱主角”,决心搀扶他家养殖育肥猪,前期已资助他建好了4个标准化圈舍,这次共资助他家养育12头育肥仔猪。在发放现场,普付叶和妻子小心翼翼地把小猪仔一只只放进三轮车,像抱着“金猪娃”一样。

 咱利村的脱贫,岂止普付叶一家,工作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付启忠说:“为强化帮扶咱利村精准脱贫,将生猪养殖作为咱利村‘产业发展脱贫一批’的引领项目,以党员干部、养殖能手、畜牧科技人员为依托,弥补养殖试点户资金、技术和对接市场方面的‘短板’。”

 但发放了小猪仔,缺乏养殖经验和技术的村民如何养,怎么才干养好?又成了扶贫工作队必须思索的大问题。针对养殖试点户粮食短缺、饲料不足的实际艰难,能投集团资助首批脱贫试点养殖户饲料和苞谷、麦麸皮等养殖配套资料共26.56吨,户均3吨多。根据试点户新型臃适生猪品种养殖经验不足、缺乏现代养殖技术的实际情况,在发放仔猪前,工作队瞄准短板求打破,组织25名咱利村村民到专业养殖基地接受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学习现代生猪养殖理念、日常管理技术、疫病防疫等专业养殖知识,根除生猪养殖隐患,免除群众“养不好猪”的后顾之忧。

 “金猪”进村带来金秋希翼

 养殖技术学到家,小猪仔满圈跑,饲料和苞谷送进村。看着满车的饲料和苞谷,养殖试点户们感叹地说,自己种庄稼大半辈子了,也从未见过这堆积如山的苞谷和四季都不愁的饲料。

 走进依山而建的普付叶家,记者看到他家养猪的“三个形态”:在板房下,柱子上分辞拴养着2只当地的高黎贡山土猪;在板房对面,有一个3平米左右的小猪舍;在山坡的最下面,是能投集团资助普付叶家新建成的4个标准化猪圈。

 同行的咱利村委会主任友四堆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这三种不同养猪形态,其实就是一部鲜活的咱利村“养猪发展史”。“原来,村民们养猪都是随便搭圈放养的,很不卫生,3年才干出栏且每头猪的纯收入很低。而现在,养殖环境改善了,按照现代化的科学养殖主意,这些小猪4至5个月后就能出栏。届时,普付叶家仅养殖一项的纯收入,就能达到9000多元。”

 看着在新盖猪圈里争吃抢食的猪仔和满仓的饲料,普付叶心里也乐开了花。他说,很感动能投集团的关切帮助,有了这些,今年脱贫就有望了。

 能投集团和工作队更关切的,士垂搂户的彻底脱贫。付启忠介绍,他们与脱贫试点户签订了《帮扶协议书》,《帮扶协议书》中明确规定,农户将育肥猪在年底出栏卖出后,须将收入资金的一部分潞傍用于购买育肥猪及饲料、包谷等生产资料。要是按1年两批出栏(6个月出一批)进行估算,那么像普付叶家今年将通过养猪一项,即可实现超过6万元的总收入,约2万多元的家庭净收入,加上草果、外出务工等收入,按全家7口人计算,普付叶家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超过3000元,超过福贡县脱贫标准(2855元),可精准脱贫并实现可持续滚动发展。

 “积累生猪养殖经验,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全村脱贫致富的热情和信心。”这是工作队发放育肥猪的初心,而“金猪娃”进村,岂止带赠养殖试点户脱贫致富希翼,也赠村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工作队队员告诉记者,看到能投集团资助试点户的这些小猪仔,咱利村许多尚不具备养殖条件的乒搂户,都纷纷跑来盘问、争取,也希翼能投集团帮扶他们养这种猪。

 科学养殖,缩短光阴,增添收入。这是村民们最关切的话题。记者在采访中知道到,在咱利村历史上,这是首席次科学化、规模化养猪,村民也是首席次接受专业养殖培训。可以说,科学化养殖,这是对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造,而这种改造将让一个个家庭世代乒搂的命运从此得以逐渐改变。

 可以预见,这种改变将会更加深入彻底,能投集团和工作队将研究并规划建设“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咱利村综合养殖厂,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种养殖产业链,真正形成产业优势,不仅要让建档立卡乒搂户精准脱贫摘帽,还要让咱利村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与全国全省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同步陷入小康社会。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3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