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饲养设施
蜗牛的饲养设施应考虑保温、保湿、通风、除虫害的饲养环境中。其特点是:既要充分利用地面,又要充分利用空间,同时又要便于管理。
砖池养殖法:用砖头、水泥和石灰砌成高25厘米左右的池子,一般长为1米,宽为0.5米,底部铺放养殖土,顶部盖厚5厘米、长1米、宽0.5米的水泥板,池侧可安装活动盖。活动盖可用木框钉上塑料薄膜、纱窗、编制袋制作,以便通风保湿。此池可重叠建造,一般6—8层为宜。此法在12平方米一间房的饲养面积可养殖白玉蜗牛2—3万只,年产量可达1—1.5吨鲜活蜗牛。此法投资少,空间利用率高,操作方便,是目前采用最广的一种饲养方式。
饲养容器的大小可参照长、宽、高分别为100×50×25CM的规格,底部铺上3-5CM饲养土,饲养土可用菜园土、纯沙、炉灰按1:1:1的比例配合,经高温消毒处理即可。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充足的饲料是保证和促进蜗牛正常生长的三大因素
2、湿度的适当调节
湿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蜗牛的生长和发育,当土表湿度和空气湿度适中时,蜗牛生长活动正常。保证蜗牛生长活动应控制的湿度有两方面:土壤湿度应达到30—40%,空气湿度应达到80—90%。蜗牛本身失去30%的水分之后,就会停止活动,甚至死亡。一般土壤湿度过大时,可添加干土或更换饲养土,湿度过小时,向饲养池内喷水。空气湿度过大时,可增加空气流量,加强通风,空气湿度过低时,可在饲养室地面、墙壁喷水,冬季还可用水蒸气法增加湿度。土壤湿度应控制在30—40%之间,不可超过50%,因为蜗牛长期在过于潮湿或霉腐的土壤中生活,就容易引起条件病的发生。
3、温、湿度的相对协调
蜗牛的饲养环境,温度高时,湿度应相对增加,温度低时,湿度应相应降低。否则,蜗牛就会出现异常现象。
4、饲养密度
蜗牛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气温、个体大小和增长情况,及时适当调整,并且坚持大小分养的原则。幼牛的放养密度可以高些,种牛的放养密度可以低些,气温低时,放养密度可以高些,气温高时,放养密度可以低些。放养密度的大体标准是:幼牛2000—3000只/平方米,生长牛600—800只/平方米,种牛350—400只/平方米。
5、保持清洁的卫生环境
饲养过程中,蜗牛的粪便、残食及污染物应及时清除。如不及时清除就会腐烂发臭,当气温超过26℃以上时就会引起螨虫和致病细菌大量孳生,感染蜗牛腹足发生疾病。因此,对于这些粪便、残食和污染物,在每天早晨应及时清除。
6、饲料的合理投喂
饲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蜗牛的生长速度。应根据蜗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喂给相应的配合饲料,以满足各龄蜗牛生长需要,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饲养效果。投喂饲料要充分,以体重的6—8%为度,品种要多样化。青绿饲料每天投喂1—2种即可,必须是新鲜、清洁、无污染的,腐烂变质的饲料决不能投喂。投喂饲料前,应先向饲养池内喷水,促使蜗牛采食。
7、每天早上清理蜗牛残食、粪便,傍晚喷水、投料一次。及时收集卵粒进行孵化,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六、蜗牛的繁殖
1、种牛选择的主要标准:
①、 要健壮肥满;②、要粘液多;③、要无病态;④、外壳色泽光洁,条纹清晰;⑤、要饲养4个月以上。
种苗选好后喷水促其活动,活动旺盛者即可入选。实践证明,经选择的种苗,既利于培育,又利于繁殖。种牛的选育应从幼牛抓起,应选择生长速度整齐,外壳光洁、条纹清晰,肉色洁白的入选,不合格的应刷掉,特别是肉色呈深**或灰黑色的个体应坚决剔除。生长牛进行二次筛选,直至到种牛后进行三次筛选,逐步择优选育培养方可。
2、繁殖环节 蜗牛经过4—4.5个月的饲养,在其头部右大触角后方就会出现一个白色的突出物,生殖孔显露,颈部膨大,螺体兴奋活跃,开始发情、求偶、交配。交配时间为2—4个小时,交配后,10—15天产卵,蜗牛卵为黄白色,绿豆大小,种牛产卵时应避免干扰。
3、孵化 为了提高成活率,种牛产卵后可用小勺取出放入塑料盆中孵化。塑料盆底部放一层3—5CM的孵化土(菜园土、沙2:1),而后将卵均匀地放在土表,卵上盖一层湿纱布或1CM的孵化土。每天视其湿度,灵活的少量喷水,保持纱布和泥土潮湿,经过8—12天,幼牛就会破壳而出。幼牛破壳后的10天内只喂以鲜嫩菜叶,10天后可适时加些精饲料。
七
最佳答案,请采纳,谢谢
饲养箱可用边废木料、旧包装箱、无毒塑料板和竹、柳条等制作,但不能用含有芳香物质、单宁和树脂液以及有异常气味的材料,也不能用由含铅油漆、沥青、农药、化肥、放射性等物污染的材料。饲养箱的大小和用材可根据饲养条件决定。一般饲养箱的规格:可用1.0——1.5厘米厚的木板,做成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35厘米或长75厘米、宽45厘米、高35厘米的木箱。现成的不同规格的木箱也可利用,但木箱高度最好不要超过35厘米,过高蜗牛从箱顶或箱壁上掉下时,易摔破螺壳,轻者影响生长,重者会死亡。箱盖可用塑料或铁丝窗纱遮盖,既可防止蜗牛外逃,又便于观察。饲养箱底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为宜,以便于移动和管理。饲养规格较大时,可将饲养箱放在架上重叠起来,这样可充分利用空间,形成立体式饲养。
种蜗牛饲养箱的箱盖网的孔径一般为10——15毫米,可防止待产卵的蜗牛50——70只。成螺箱盖网的孔径为8——10毫米,可放置成螺100——150只。幼螺箱盖网的孔径为2——3毫米,可放置已孵化出的幼螺300——500只。种螺饲养箱网孔发的大小取决于蜗牛卵粒的大小,应以卵粒不被漏下为原则,幼螺箱也是如此。
饲养箱的箱壁上可留几条缝隙,或做一活动的纱门,以便于观察、投食和清扫。箱底部可铺上一层小碎石或小鹅卵石,便于沥水,其上再铺一层8——10厘米的腐殖土和沙混合的沙壤土,也可投放一些蚯蚓与之混合饲养。有些地方的养殖户采取在箱底铺衬泡沫塑料进行饲养也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优点是便于清扫粪便和食物残渣,但对于蜗牛产卵有一定的妨碍和影响,而且成本较高,大多不采用。
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可将饲养箱重叠放置,进行立体式饲养。立体饲养时,重叠的饲养箱的层次是高度以便操作为准。若在室内大规模饲养,可设计为50——300平方木的一生产单元,两边以角钢或其他材料搭起架子。架子的最底层为水泥板或转台。台地上可设排水沟,两列架子中间是人行道,便于操作和管理。架子每层间隔为30——35厘米、宽40厘米,每个饲养箱的食槽正好突出于架子10厘米处。架子可分为5层,每层可放200个饲养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