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够掌握种植技术。科学管理的话。种植香菇的利润还是不错的。一般投入产出比为1:1.5-2。
养殖技术:
(一)畦床制作
选地势高、排水条件好、水源近、病虫杂菌少的早稻田。9月下旬作畦,畦床南北向,床面宽100厘米,中间筑15厘米宽土埂,形成两条畦面,长度在20米以内,畦床四周筑小埂,宽、高各10厘米,但小埂不能调皮实,床土须松、碎,以利于菌丝萌发生长出菇。
(二)培养料发酵
地栽蘑菇培养料比室内栽培的稍生些,水分比室内栽培稍干一些,含水量55%—58%,即手捏紧培养料时,手缝里有点湿为准,千万不能有滴水现象。
(三)菇床消毒
做好菇床后,当培养料堆制发酵已达到基本腐熟标准时,就可进床。在进床前,首先要对菇床及其四周进行一次病虫害防治和消毒。先用0.5%敌敌畏、0.15%多菌灵液喷洒消毒,然后再用石灰粉撒一遍。这样做不仅可杀灭害虫和杂菌,还能调节土壤pH值,保持蘑菇生长所需要的适宜酸碱度。
(四)上床播种
地栽蘑菇培养料进床速度要快,每床用量均匀,厚度为10— 15厘米,龟背形,把培养料中的长草料放在床底部或中间,粪及短草放在上部,然后开始下种,并以撒播为好。
(五)发菌期管理
当菌种播下后,如果床格过于干燥,可以在床格四周小土埂上浇石灰清水,但不能浇在已播下菌种的培养料上。随后迅速盖上黑膜,并在黑膜上覆盖稻草帘,防止阳光曝晒,烧伤菌丝而影响发菌。下种2天后,绒毛状菌丝普遍萌发,10天后,蘑菇菌丝必须向料内生长伸展,如菌丝伸展缓慢,就需采取措施:一是在无风无雨夜间掀开薄膜,大通风促进发菌;二是用竹片撬挑培养料,每隔10 厘米挑动一下,以改善通气善状况,这是加快发菌最好的办法。经过10—12天的发菌管理,菌丝一般都能长到培养基一半以上,即可覆土。其方法如室内床式栽培覆土相同。因室外易干,土层可稍厚些。但千万不能等菌丝发到底再覆土,否则反底菇、地雷菇大量生长,严重影响质量。
(六)出菇管理
覆土后,有菌蕾出现时,就要喷出菇水。为了使菇床四周小土埂上都得到出菇机会,就必须在床格周围每边浇上清水。当温度在20℃以上时,要停止喷水,防止小菇因高温而死亡。幼菇长到黄豆粒大小时,加大喷水量,每天1— 2次,菇床表土水分不足,或菇长势好密度大,而又恰遇下小雨时,也可以掀开薄膜,增加温度和改善通气。
(七)病虫害防治
地栽蘑菇虫害以野蛞蝓较多,尤其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危害较为严重。
1、蘑菇种植步骤,蘑菇在种植前要先准备好用玉米芯、花籽皮、有机鸡粪、麸皮、玉米面、锯末粉碎混合堆放,让其充分发酵好的土壤,然后再将选好的品质良好的菌丝均匀撒在土壤上。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蘑菇的土壤要先做好杀菌处理,并加入适量的腐植土来提高肥力。在播完种后浇上适量的水,之后用一层卫生纸覆盖,放置在阴暗潮湿处等待其生长即可!
2、蘑菇的温湿度控制,蘑菇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4摄氏度左右,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它的生长,对其品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同时每隔两三天还需要对植株浇一次水以保证土壤足够湿润,确保蘑菇的顺利生长。此外,蘑菇对于阳光相当敏感,在光照情况下会停止生长,因此,隔离光线对蘑菇的生长至关重要!
3、蘑菇的病虫害防治,蘑菇在生长过程中非常容易患上白腐病,或是受到菇蝇危害。因此,在平时的养护中需要保持良好通风,必要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防治白腐病,使用杀灭菊酯等药剂防治菇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