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赤蚂怎么养能活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9:19:00
字号:

蛤蚧对生长温度有一定要求,适合生长的温度一般最好是18到25度左右,如果遇到孵化的话,最好的温度是30度以上,可以促进孵化成功率,夏季温度较高的时候,最好是在进风口用纱布进行降温,并且加大通风或采用其他的方式进行降温,以免中暑,冬季则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蛤赤蚂怎么养能活

大壁虎的生活习性

摘要:蛤蚧其实就是大壁虎,又叫仙蟾、多格、哈蟹、蛤蚧蛇、大守宫等,蛤蚧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肺益肾、助阳益精等功效。那么蛤蚧价格一般多少钱一只?一般来说蛤蚧价格根据蛤蚧的规格大小来决定,大多在30-40元一对左右。蛤蚧选购真伪鉴别需要注意壁虎、无蹼壁虎、蝶螈等几种混伪品。下面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蛤蚧价格和蛤蚧选购的相关内容吧。一、蛤蚧价格一般多少钱一只

现在市场上的蛤蚧价格走势比较平稳,一般是根据蛤蚧的规格大小来决定市场价格。规格大一点的市场价格在16-17元一对左右,一只的话大概在9元左右,中个货市场价格在12-13元一对左右,一只的话价格大概在7元左右,小个货市场价格在9元一对,一只的话价格大概在5元左右。

以上价格是属于批发价格,如果去药店购买的话,价格一般在30-40元一对左右,不过很多都是已经泡过药酒了以后又拿去晒干了拿来卖,已经失去了药性。如果是野生的蛤蚧,市场价格就会高一点,收购价在110-120元一只左右,而且野生的药效要好很多,当然价格也就贵很多。需要注意的是野生蛤蚧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是不允许非法捕杀交易的,目前的中药材蛤蚧一般都是人工养殖蛤蚧。

二、蛤蚧选购真伪鉴别

蛤蚧的性状特征

全体呈扁片状,头部及躯干部长9~18厘米,尾长6~14厘米。头稍扁,略呈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吻鳞不切鼻孔,口内角质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大牙。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绿色斑点散在。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趾外,均具爪,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而结实,扁圆形,有不甚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数条。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选购要点:蛤蚧以体大、肥壮、尾完整不断者为佳。多以国产蛤蚧为略优。

蛤蚧的混伪品鉴别

蛤蚧无地方习用品,常见壁虎、无蹼壁虎、蝶螈等几种混伪品:

1、壁虎

壁虎为壁虎科壁虎去内脏的干燥体,又名食盐蛇、守宫等。本品呈扁片状、褐灰色,躯干部长4~6厘米,头部为躯干的1/3,尾长5~6.5厘米,有时无尾。头呈长椭圆形而扁,吻端钝圆,吻鳞切舅孔,两眼凹陷成窟窿,两颌密生细齿。背面为褐灰色相杂斑纹,间散生有较大黑褐色与灰褐色疣鳞。腹鳞较大,圆形,覆瓦状排列。四足均有五趾,趾底具瓣状吸盘。尾细可见深浅两色环带,气腥,味微咸。

2、无蹼壁虎

无蹼壁虎为壁虎科无蹼壁虎的除内脏干燥体,全长9~12厘米,全体扁片状,头扁而呈小三角形,两眼凹陷成窟窿,背面灰褐色,脊椎突起,腹薄如纸,腹面黄白色或蜡**,背面可见多数鳞状圆形斑,尾端更明显,有四足,每足有五趾,腹部带有支撑薄竹片。有特异腥气,味微咸。

3、蝶螈

蝶螈为蝶螈科动物贵州蝶螈或红瘰蝶螈除内脏的干燥体。又名土蛤蚧。本品呈条形,除去内脏无竹片支撑。全体长14~19厘米,尾较躯干短,头近圆形,较大而扁,头部有呈倒“V*字形的凸棱,中间下陷或有一瘰疣隆起,均为棕**或土**,头、背、腹部及其他部分均为黑褐色,密生疣粒。气腥,味微咸。

栖息在山岩或荒野的岩石缝隙、石洞或树洞内,有时也在人们住宅的屋檐、墙壁附近活动。听力较强,但白天视力较差,怕强光刺激,瞳孔经常闭合成一条垂直的狭缝。夜间出来活动和觅食,瞳孔可以扩大4倍左右,视力增强,灵巧的舌还能伸出口外,偶尔舔掉眼睛表面上的灰尘。它的动作敏捷,爬行的时候头部离开地面,身体后部随着四肢左右交互地扭动前进,脚底的吸附能力很强,能在墙壁上爬行自如。原来认为它的脚下有吸盘,其实其趾端膨大的足垫并不是吸盘,而是在足垫和脚趾下的鳞上密布着一排一排的成束的象绒毛一样微绒毛,如同一只只弯形的小钩,所以能够轻而易举地抓牢物体,可以在墙壁甚至玻璃上爬行,微绒毛顶端的腺体的分泌物也能增强它的吸附力。

它的尾巴易断,但能再生,这是由于尾椎骨中有一个光滑的关节面,把前后半个尾椎骨连接起来,这个地方的肌肉、皮肤、鳞片都比较薄而松懈,所以在尾巴受到攻击时就可以剧烈地摆动身体,通过尾部肌肉强有力的收缩,造成尾椎骨在关节面处发生断裂,以此来逃避敌害。由于尾巴是以糖原的形式而不是单纯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能量,而糖原更容易释放能量,所以刚断下来的尾巴的神经和肌肉尚未死去,会在地上颤动,可以起到转移天敌视线的作用,因此在民间还流传着大壁虎的断尾巴会钻到人的耳朵里去的荒谬说法。断尾以后,自残面的伤口很快就会愈合,形成一个尾芽基,经过一段细胞分裂增长时期,然后转入形成鳞片的分化阶段,最后长出一条崭新的再生尾,但与原来的尾巴相比,显得短而粗。不过,大壁虎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断尾,因为断尾毕竟是它身体上所受的严重损伤,不仅失去了尾巴上储存的脂肪,而且还因此而失去了它在同类中的地位。尤其是在求偶时,尾巴完整的大壁虎对于失去尾巴的大壁虎有着极大的优势。大壁虎通常在 3~11 月份活动频繁,12 月至翌年 1 月在岩石缝隙的深处冬眠。 蛤蚧的食物以各种活动的昆虫为主,包括蝼蛄、蚱蜢、飞蛾、蝉螂、黄粉虫和蚕蛾等,蛤蚧是不食死的昆虫和食物的,但经过人工驯养,也可放养。人工养殖蛤蚧的过程中,应以动物性昆虫为主、植物性昆虫为辅的原则,否则易导致蛤蚧的营养不良,发生疾病。

蛤蚧的饲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壁面 20~30 米为宜。但蛤蚧有大吃小、强吃弱、成年蛤蚧吃卵等现象出现,应按大小分群饲养,规格相同的养在一起,小蛤蚧单独饲养。蛤蚧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利用人工调节温度,使室温保持在 25~30℃ 之间。蛤蚧无冬眠期,一直处在活动、采食、生长状态。保持蛤蚧舍的清洁卫生,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在蛤蚧舍内禁止存放农药及有特殊气味的药品、霉败物品。 大壁虎的繁殖期为 5~8 月,5 月开始交配产卵,但以 6~7 月产卵最多。每次产 2 枚卵,白色,外面有革质鞘,比鸽子的卵略小,呈圆形,卵重 5~7 克,可以粘附在岩洞的墙壁或岩石面上,孵化期为 35~45 天,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刚出壳的幼体的体长大约为 8 厘米。广西桂南地区 8 月上旬以后产出的卵到翌年 3 月才能孵出,需时 198~205 天。10 月至 3 月为冬眠期。

大壁虎一般在 5~6 月间发情交配,6~7 月为产卵高峰期。在交配期间,要严格控制雌雄比例。如果雄大壁虎过多,往往引起雄争雌而打斗。雌大壁虎交配后到来年产卵。雌大壁虎往往选择较阴暗的墙角、顶角、侧壁等地方产卵。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对产卵的大壁虎要加强管理,适当提早增加食物,尤其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使之早产卵,早孵化,使幼壁虎出壳后有较长时间生长,达到一定体重,为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要进行人工孵化时,就需要在大壁虎喜欢产卵的地方贴上一些纸,让其把卵产在纸上,以便采集。采卵应该等到卵壳完全变硬后才能进行,刚产下的卵不宜马上采集,否则影响到孵化率,采集的卵存放在 33~35℃ 的环境中,经 100 天左右才孵化出幼壁虎。刚出壳的幼壁虎,要及时移到幼壁虎饲养室。幼壁虎在采食前,可先喂些白糠水或盐水,5~7 天后喂一些小虫,15 天后,随着其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昆虫投放量,使当年孵出的幼壁虎在进入越冬前就达一定的体重。 在广西主要生活于亚热带石灰岩构成的石山中,山上有矮小树木并有供其饮水的水源,年平均气温在 20℃ 以上。在云南的栖息环境有 3 种类型:一为树洞中,二为房舍环境,三为喀斯特地貌石山裂隙中(河口),三种环境的共同特点是四周多农田。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30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