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是比较常见的系统缩写如下:
ABC——车身主动控制系统。
ABS+T ——防死锁刹车系统+循迹系统。
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ASC ——加速防滑控制器。
ASM ——动态稳定系统。
ASR——加速防滑系统。
A-TRC——车身主动循迹控制系统。
AYC——主动偏行系统。
BAS——制动辅助系统。
BCM——车身控制模块。?
B——水平对置式排列多缸发动机 。
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
DAC——下坡行车辅助控制系统 。
DCS——车身动态控制系统 。
DOHC——顶置气门、双上置凸轮轴 。
D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
DSE——全面安全防护 。
EBA——紧急制动辅助系统 。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
EDS——电子差速锁 。
ED——缸内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EES——座椅自动调节系统 。
EGR——废气循环再利用 。
EM——多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
ESP——电子稳定程序系统 。
ES——单点喷射汽油发动机 。
FF——前轮驱 。
FF——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
Fi——前置发动机(纵向) 。
Fq——前置发动机(横向) 。
FR——后轮驱动 。
FR——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
FSI——直喷式汽油发动机。?
GAS——可变几何进气系统 。
GOA——全方位车体吸撞结构 。
GPS——车载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HAC——坡道起车控制系统 。
HBA——液压刹车辅助系统 。
HDC——坡道控制系统 。
HF——液压悬架 。
Hi——后置发动机(纵向) 。
HP——液气悬架阻尼 。
Hq——后置发动机(横向) 。
ICM——点火控制模块 。
i-Drive——智能集成化操作系统 。
ITEC——无离合器电子手排系统 。
LF——空气弹簧悬挂 。
Mi——中置发动机(纵向) 。
ML——多导向轴 。
Mq——中置发动机(横向)。?
Multitronic——多极子-无级自动变速器 。
NOS——氧化氮气增压系统 。
OHC——顶置气门,上置凸轮轴 。
OHV——顶置气门,侧置凸轮轴 。
PCM——动力控制模块 。
QL——横向摆臂 。
QS——横向稳定杆 。。
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 。
RR——后置引擎后轮驱动 。
RSP——电子稳定程序 。
R——直列多缸排列发动机 。
SAHR——主动式安全头枕 。
SAHR——主动性头枕 。
SA——整体式车桥 。
SFI——连续多点燃油喷射发动机 。
SF——螺旋弹簧悬挂 。
Si——内通风盘式制动 。
SRS——双安全气囊 。
ST——无级自动变速器 。
S——盘式制动 。
TA-Turbo——涡轮增压 。
TCS——防滑控制系统 。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
TDi-Turbo——直喷式柴油发动机 。
Tiptronic——轻触子-自动变速器 。
TRC——牵引力控制系统 。
T——鼓式制动 。
VL——复合稳定杆式悬架后桥 。
VSC——车身稳定控制系统 。
VVT-i——气门正时机构 。
VVTL-i——气门正时机构 。
V-V——型汽缸排列发动机 。
V——化油器。
MG的尾部与以往的歼-7较为不同
歼-7EB座舱
图中可见歼-7MG装备的各种武器。据《兵器知识》报道,为了实际考核歼-7M的防御系统和飞行性能,该机在国外进行了试飞和打靶,并与F-16和“幻影”等飞机进行空中“格斗”,结果歼-7MG型飞机“各个科目的成绩良好”。但由于始终是一种二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在各种第三代战斗机横行的今天,歼-7MG让人有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外销成绩恐怕很有限。成飞也对此有深刻认识,在继续研制更新型战斗机的同时,大力挖掘市场潜力。目前津巴布韦订购了12架、孟加拉8架,苏丹、厄哩特里亚也有意向购买。
长度 14.885m
翼展 8.32m
空重 5,292kg
起飞重量 9,100kg
最大速度 M2.0
升限 17,500m
爬升率 2,200km
过载系数 8.0g
起飞距离 600m
着陆距离 600m
作战半径 500千米
出口到巴基斯坦的歼-7MG,现已全部定名为歼-7PG。巴方报称其综合作战能力比歼-7P提高83.9%。歼-7PG在巴军中将与38架F-16A战斗机(应为37架F-16A,其中一架F-16A据信交付中国研究)形成高低配置。
PG型具有机翼锂铝合金整体油箱。PG型的综合机动性与P型比提高43.4%,近距格斗效能增加83.9%,持续转弯速率增加24%,最大爬升率增大13.3%,起飞降落距离缩短30%,最大航程也加大了将近50%,从原来歼-7的1400km增至2200km。
PG型用一台涡喷-13FI发动机取代了原来的涡喷-7,推力增大10%以上。涡喷-13FI发动机是涡喷-13的性能改进型,最大状态推力比涡喷-13增加588daN,达到4511千克力。全加力推力增加392daN,达到6669千克力。其性能结构的改进特点是重新设计了第1级压气机,转子叶片由24片改为19片,增大空气流量2kg/s,并在压气机上采用了附面层控制技术。主燃烧室与涡轮部件选用WP13F的成熟结构。
加力燃烧室选用沙丘驻涡式稳定器。在研制过程中重新调整了加力烯油浓度场分布、改进设计了全长隔热屏,并对热端部件的材料与热工艺技术做了多项改进。涡喷-13FI的外廓尺寸在安装关系不变的条件下总长前伸16mm。1994年1月完成了设计定型鉴定试飞,1994年9月通过了300h设计定型国家鉴定试车,于同年10月通过设计定型技术鉴定。首翻期300h,总寿命900h。该发动机长4616mm,宽907mm,涡轮进口温度1015(℃),推重比(全加力推力下限值/净质量上限值)5.98,质量(交付状态上限值)12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