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四周绕以高厚城垣,曰紫禁城。
紫禁城,这个表示紫微垣的?紫宫?和表示不允许平民入内的?禁地?的合称已暗含了皇家的权威和其建筑文化的肃穆庄重。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被称为紫禁城的三大殿(或者与后三宫对比称为前三殿),它们根据其使用目的而有各自不同的意义。
太和殿是举行即位、大婚、皇后册立、元旦、冬至等关乎封建社会根本的仪式的场所,建筑风格庄严雄伟。
中和殿则是皇帝出席仪式前休整身心的场所,风格端正秀丽。
保和殿虽然属于外廷,但却是举行内部仪式,如皇帝和亲王与外藩的王们一起庆祝新年的贺宴或者公主下嫁等私人交际活动的场所,风格壮丽沉稳。在顺治驾崩之后,年仅八岁的的三皇子玄烨就曾根据祖母太皇太后的指示,从景仁宫转移到少年时代的顺治曾经居住的有着?位育宫?别名的保和殿居住。
如果我们走过保和殿后城内最大的台阶,沿着中轴线前进,就到了乾清门。
从这里起是皇帝的私人世界内廷,同时这座门也是?御门听政?的场所,承担连接外朝与内廷的职能。
在内廷之中,有一座紫禁城内唯一的洋建筑:宝蕴楼。
咸福宫位置
宝蕴楼既有西洋式的大门,又有传统的顶铺花瓦,虽让位于皇家禁地却铺着罗马式的台阶与欧式的立面。
在宝蕴楼之前,这个地方是咸福宫。《甄嬛传》中沈眉庄居住的存菊堂、《如懿传》中的慧贵妃都曾居住在咸福宫之中。
今天我们已经看不到昔日的咸福宫,在大火中燃尽的咸福宫如今只剩下了三个牌匾见证着后宫嫔妃的恩恩怨怨与权力斗争的风风雨雨。
除了作为后宫嫔妃的住处,自雍正时期,咸福宫还设立的?国家重点大学?咸安官学中,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大官和珅。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坐落于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北京清华园原址。
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C9联盟、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
清华大学是中国乃至亚洲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2位共和国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两弹一星获得者、600余名院士从这里走出,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等一大批学术巨匠曾在此执教,在长达百年的办学历史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深切影响着中国近现代发展进程,为社会繁荣、国家富强作出了广阔辽远、历久弥新的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