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骑了4年十二万公里算报废车吗?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7:20:14
字号:

国内目前对于摩托车管理的相关规定受到了很多车友的诟病,从相关的规定上来看的话,普通两轮摩托车法律上的报废年限有两个标准:一个是使用时间达到13年,还有一个就是公里数达到了10万公里。这二者条件只要满足其中一个要求,摩托车就要强制报废。

摩托车骑了4年十二万公里算报废车吗?

↓↓↓摩托车报废

所以说,如果严格按照相关的条款来看的话,按照题主给出的这个情况:4年12万公里。其中一个的公里数的条件已经达到了报废的相关规定,严格来说从里程表显示到100001公里的时候,就是车辆需要送去报废的时候。这是在严格遵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的,所以题主的车辆 已经达到了需要报废的标准。

但是,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很多摩托车的质量越来越好,尤其是一些大贸的日系摩托车,亦或者是合资的车型,在使用到公里数超过10万公里的时候,整车的工作状态还非常的精神,而且发动机也没有任何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开到10万公里就送去报废的话,就有点暴殄天物了。

↓↓↓行驶了大几万公里的铃木GW250还非常精神

实际上按照我自己的骑行经验和身边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来看的话,有些摩旅大神会有一种把里程表刷爆就很有成就感的做法,不停的去骑行热门的路线,环游中国,甚至环游世界的,曾经见过一个车友把一辆铃木GW250在2年的时间里开到了11万公里多,车子的车况还有精神程度照样非常好,洗干净骑出来没有人能看得出是已经骑了十几万公里的车辆。

对于这种质量稳定而且做工好的摩托车来说,我认为在骑行了10万公里以后车辆的车况是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的,甚至说发动机的工作状态还是非常的精神,从机械结构上几乎是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或者是影响正常行驶的状况出现,在这种时候如果直接送去报废的话,我认为是一种莫大的浪费还有对环境的污染。

↓↓↓经常摩旅的摩托车公里数一下就好几万

但是既然当下法律这么规定,那么作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的话,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去遵守,不过随着摩托车制造工业的进步和提升,以及人民群众的各方面的反响,我觉得在这个方面的法律还是会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只是说大体上来看还是时间问题。就是现在的摩托车的制造工艺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相关的对于车辆报废的规定也应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

总而言之,对于4年12万公里的摩托车来说,当下看来确实是已经达到了报废的标准,但是很多车辆的制造工艺还有耐用程度已经是不仅限于这样的标准就要报废的,还是希望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专业解析摩托车故障,精准推荐所需车型。大家好,我是 骑士分享 欢迎您的关注!

从相关规定来看当摩托车确实已经属于报废车辆,因为国内的摩托车报废的标准有两个。

1.使用年限,从上牌之日起两轮摩托车可以使用十年,但如果车辆状况良好理论上可以再延长三年,因此国内的两轮摩托车最长的使用年限是13年。

2.行驶公里,两轮摩托车累计行驶公里数达到10万公里时就需要强制报废,它没有延长的规定,属于一个硬性指标。

而根据惯例车辆的报废标准会以先到者为准,也就是说公里数先到了以公里数为标准,而使用年限到了则以使用年限为标准,所以这两者不冲突,将会以先到者为准。如此看来四年12万公里的摩托车绝对算报废车辆。

但以车辆的性能表现来说目前的车辆其实依然有使用的价值,因为随着摩托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的品质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而强制报废的规定显然和当前车辆的实际表现是不相符的,所以就有消息爆出今年这项规定将有望被打破,一旦文件真正出台那么绝对是摩友们的一项福利,这就预示着摩托车的使用环境进一步改善了。

但在文件没有正式出台之前一切都是空谈,当前车辆已不具备上路骑行的条件,如果继续骑行这类报废车辆上路的话,就会存在着很大的风险,而如果不对车辆进行强制报废,也会影响名下其它车辆的正常使用。

比如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将机动车纳入了统一管理,如果名下有未年检或者没报废的摩托车,购买的小 汽车 就无法在名下上户,后期车辆的过户和年审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当摩托车到达报废年限时,目前依然还是要走正常的渠道进行报废处理,只有这样才不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由此可见擅自将报废车辆以废品的形式给出售,那么所留下来的隐患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既不要嫌麻烦也不要图一时的小便宜,而将报废的车辆不明不白的给变成了废品,一定要通过合法途径处理报废摩托车。

十三年报废,太不合理了。你的四年就骑了12万公里,这车利用率太高了,牛!

报废规定是以两个条件为准,一个年限,一个里程,哪个先到以哪个为准!就算新车在一年时间跑够规定里程也要报废!

摩托车骑了四年。20万公里算报废车吗?

首先你的摩托车骑了四年跑了20万公里,公里数确实有点长,现不论报不报废,摩托车跑了20万公里,车的磨损,安全性肯定是很大的,首先得不到安全保障。其次,保险能买,年审能不能过?

摩托车报废的相关标准,1.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轻便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以及边三轮摩托车,累计行程他8万公里的正三轮摩托车。就会被报废处理。2.使用年限达到十年的轻便二轮摩托车,轻便三轮摩托车,二轮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还有使用年限达到九年的边三轮摩托车。

摩托车在进行报废时需要准备的材料,提供摩托车的前后牌照,车主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行驶证正副本,车辆登记证书,将这些证书全部交到摩托车回收点,在工作人员确认之后,开具回收证明,最后交到车管所办理注销手续。报废补贴根据地方 政府。

四年跑了十二万公里车辆损耗是很大的,为了行车安全,还是换新车骑,毕竟在跑长途。

。根据本人的理解,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必须报废。目前法律规定的最长年限是13年,最高的公里数是10万公里。。达到期中之一,就算触及,公安局将不在年审车辆。这样的回答你是否满意,谢谢。

如果你买了进口车,可以保证你骑上八九万公里不用修。当然平时注意保养,勤换机油等,过了八九万公里可能要经常维修了,但是只要你换进去的配件是进口车上的原装件,你的摩托车永远是你的。永远是一部好车,没有什么报废不报废的。同时希望买车的人,要买就买进口,当时价格高,可是你以会感到越来越值,会越来越省钱,为什么省油,省维修,同时还省心。

摩托车报废不按里程,按年限,13年强制报废,

说的对,我十八年换了四辆车,真心话,摩托车毕竟肉包铁,尤其买了便宜车,别听买车忽悠,四五千国产车质量能比八九千合资车好吗,毕竟命只有一条,车子要买稍微好点,经常保养,我看到有辆车骑了快二十年了,国产车,颜色已经看不出了,骑到没用了,去找二手车,找那种事故车,人家不要了,发动机没几年,几百元,一直这样开,不说了,这种人啊世上少有

当下,旅行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缓解工作压力的消遣方式,大多数人简单放松后,又会选择回归生活继续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之中。而河南农民徐玉坤把“远行”当成了自己的事业,从60岁开始,这十几年间, 徐玉坤的骑行总长度达到11万多公里。

至今,他已十四次“起航”,走完了中国33个省区,足迹遍布世界四大洲的25个国家,他的事迹经媒体报导后,无数网友投来赞许的目光,大家都为徐玉坤说走就走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所折服,然而, 75岁高龄的徐玉坤 并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徐玉坤,是河南省南阳市溧河店村一名普通农民。

1947年出生的他,在家里排行老五,五岁丧母,十三岁时父亲双目失明,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因为其他兄弟都上了学相继进城生活, 照顾父亲的重任就落在了徐玉坤的身上。

徐玉坤 并不甘心沦陷于平凡的生活之中 ,他每天都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练习写字,劳动锻炼身体,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写自己的命运。

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向好的方面发展,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并没有让这个家生活有所改善,反而更加捉襟见肘。

父亲曾因为徐玉坤晚了几天给赡养费,就 在村子里对徐玉坤破口大骂 ,手头实在拮据的徐玉坤只好借钱补了父亲的缺。因为家庭的矛盾,徐玉坤在村子里的日子并不好过。

随着四个女儿的先后出生,让徐玉坤成为村里人的笑话,在农村家里没儿子被称为“绝户口”, 这些闲言碎语让徐玉坤的生活负担更重了 ,再加上家里也是争吵不断,琐碎的日常让徐玉坤疲惫不堪。

物质生活的匮乏和精神压力的繁重压得徐玉坤喘不过气来,他想挣脱束缚,出去走走, 想去外面的世界寻求一份内心的宁静。

1999年的一天,徐玉坤和家人摊牌了,他大胆地向所有人提出他要去骑行,具体去哪他自己也不确定。他的这一想法一提出,立刻遭到全家人的反对。

有吃有穿的,为什么还要受那罪呢!” 徐玉坤的女儿十分不理解父亲,她认为这是父亲一时兴起的冲动,对于这样的突发奇想并未多理会。

与此同时,在徐玉坤和家人表达过自己想法没多久,被徐玉坤寄予厚望的三女儿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得了抑郁症, 这让徐玉坤意识到自己肩上还有责任。

虽然他没有什么文化,但他知道作为男人该有的担当,得把女儿们都抚养长大,才能考虑自己的事情,于是第一次想要骑行的计划也只能搁浅了。

时间来到了2006年,徐玉坤的孩子们都结婚了,女儿们深情地对父亲说: “您可以退休了,好好地享受晚年生活了。” 说者和听者却是两种心境,徐玉坤想要骑行的小火苗再一次被点燃了。

长这么大,他从来没出过远门,连省城都没去过,为了骑行的事,徐玉坤整日吃不香睡不着。 女儿们为了让父亲打消骑行的念头,集体出资让他坐火车去三门峡旅了趟游。

来到黄河边上,徐玉坤面对汹涌奔腾的黄河浪涛,激动地跪地向黄河叩首,那不管不顾一泄千里的劲头,正是他这么久向往的生活,徐玉坤的心被洪流冲畅快了, 他 更加坚定要去看更大更宽广的世界的想法 ,他要为自己活一次。

回家后,徐玉坤开始就计划“出逃”,他开始留意关于骑行的相关信息,购置了手电筒、帐篷、相机……所有他能想到的路上会用的装备,他还细心地为自己准备了此行的标语 “奥运2008 全民健身”。

2007年4月7日, 60岁 的徐玉坤偷偷把骑行的装备放到了朋友家,趁老婆熟睡后, 骑着改装的老永久离开了这个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徐玉坤一路上即紧张又兴奋,他如鸟出笼,如鱼入水,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一口气骑行了一百多里路,竟然没感觉到一点疲惫,这就是自由的感觉。第二天一早,他才给老婆打电话,告诉她自己出发了,不用找他。

徐玉坤为梦想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此开始了 ,他一路向北,骑行了12天,行程1000多公里,到达梦寐以求的北京,再向北直到中国最北极漠河,骑行路上徐玉坤没了烦恼,更不感到孤独,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畅与幸福。

第一次骑行结束后,徐玉坤胡子拉茬地回到村里,老婆嫌弃地拉着他去理了发,但老婆一定不会明白他当时的心情。 “他可能神经了,要不要把他送到精神病医院去?” 其中的一个女儿说到。

其实,对徐玉坤而言,骑行路上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周围人的偏见。有次他和一个已经退休的教师朋友聊天,聊完天没走几步,那位教师朋友就和别人说: “不神经干不出来这事儿。” 徐玉坤心里不好受,他只当没听见,随心而行才是他想要的,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呢?

第一次行程结束以后,家人担心他又不辞而别,把他的装备都藏了起来,徐玉坤用仅有的2000元的资金,买了照相机和帐篷必备物质后, 浑身上下就只剩下80元 ,但这也没能阻挡他再次出发的脚步。

徐玉坤为了节省开支,基本不住旅店,主要伙食就是面包和火腿肠,没钱了就到饭店吃客人剩下的饭菜,或者到路过的人家要点吃的,就是这样艰苦的骑行也让徐玉坤乐在其中,从未想过放弃。对他而言,后半生的意义就是追寻更多美好的风景。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徐玉坤也将自己的骑行口号与时俱进,升级为 “保护环境,低碳生活” 。徐玉坤说,经过这么些年的骑行,他以前身体的一些小毛病,也在骑行中渐渐自愈了,身体也特别硬朗,精神头特别足,这也是骑行带给他的收获。

2007年至2010年,徐玉坤一人一车骑行完全国33个省地区。

多年骑行经验让徐玉坤有了骑行世界的大胆设想,2011年,徐玉坤开始着手出国骑行事宜。家人的不理解和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徐玉坤觉得不算什么,但是骑行经费着实让徐玉坤伤脑筋,作为农民,他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他骑行所有的开销。可不可以“靠山吃山”呢?

在南阳市中心的天润广场徐玉坤看到人们摆地摊,这给了他灵感,于是他开始在广场上办展。徐玉坤每到一座城市都会和当地地标性建筑合影留念,还会把每处的风土人情当成游记记录下来,这些都成为徐玉坤的财富,他把相册拿出展览, 把游记订成小册子以十元一本的价格售卖 ,一点一点攒路费。

徐玉坤 全部装备加起来也有40公斤重 ,大部分是不专业但很实用的东西,他在一米多宽,两米多长的塑料布上挖一个洞,雨天可以当伞用,把车子前后都档住,晴天也不影响他前行。

晚上的时候这块塑料布还可以铺在地上防潮,携带起来非常的轻便。还有就是徐玉坤的背包,都是他亲手用帆布缝制的,容量大还经久耐用, 这也是长期骑行积累下来的户外经验。

出国骑行,语言是最大的障碍,徐玉坤开始学习使用智能手机上的翻译软件,设计骑行路线,办理护照等,万事俱备,徐玉坤向世界出发。

他走的时候,对老伴说: “再等我几年,等我回来了,我们一起做伴。” 经历了这么多,老伴也释怀了,选择理解徐玉坤,老伴告诉他: “你走吧,家里有4个孩子照顾,你别管了。”

这简单的一句安慰话,像颗定心丸,让徐玉坤心里暖暖的。 路上再多的艰难,也抵不过徐玉坤前行的决心。

2011年9月末,徐玉坤开始了他第一次骑行东南亚国家,然后是欧洲,澳大利亚,美洲……。

他共骑行了四大洲的25个国家,每到一处徐玉坤会请当地邮局在他的小本子上加盖一枚邮戳,这小小的邮戳即是对自己骑行路线的鉴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奖励。

骑行路上有无数令人瞠目的好景致,更少不了惊心动魄的危险时刻,2011年4月,徐玉坤骑行在新疆罗布泊无人区时,天色已晚,他正打算去桥下搭帐篷休息时, 却发现桥洞下一只熟睡的大黑熊,黑熊近在咫尺。

在没被发现之前,徐玉坤吓得推着自行车窜上几米高的路上,一刻不敢停留,飞速骑行到后夜两点钟,见到了 汽车 加水站,他才敢停下来歇口气。都是凡人俗子,任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都会被吓得魂飞魄散。

还有一次在美洲,徐玉坤打算在一个破旧的农机修理大棚里过夜,刚躺下,突然一辆车开着大灯直直地向徐玉坤开来, 并在他面前来个了急刹车。

徐玉坤想要通过手机软件翻译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情况,但对方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竟然拿起枪对着徐玉坤,徐玉坤还只在电视上见过枪呢,他哪里见过这阵仗,赶忙收拾行理匆匆离开。

路上的 奇人奇事徐玉坤见得真是不少 ,吃过的奇葩东西更让他记忆犹新。

2016年9月,徐玉坤在澳大利亚骑行时,从卡尔古利到塔库拉,上千公里的无人区,让徐玉坤有点措手不及,到处是灌木丛,为了避免蛇咬伤, 徐玉坤只能选择没有草木的地方支帐篷休息。

事先功课做得不足,徐玉坤进入无人区两天后就断了补给,没食物怎么有体力继续前行,这时他发现路边每隔四五百米就有被车撞死的袋鼠,有的已经成为一堆白骨,有的已经腐烂发臭。

徐玉坤捡了一只刚被撞死的袋鼠 ,挂在树上,取下后腿和臀部的肉,用锅煮熟储备起来吃,虽然袋鼠肉不像牛羊肉那么好吃,吃到嘴里酸了吧唧的味道,但一只袋鼠肉可以维持两天,这样徐玉坤也心满意足了。徐玉坤足足吃了三只袋鼠才骑出无人区。

徐玉坤不仅写游记,长期的骑行也让他学会灵活使用智能手机,他用智能手机导航,写见闻,发文章。如果住旅店,那可是徐玉坤难得的创作机会。他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五点左右出发, 一天骑行十二个小时 ,即不留恋也不错过每一处好景致。

日复一日的骑行,手机充电又成为了徐玉坤面临的又一大难题,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他想找个人家帮忙充电, 那家人不但不帮忙还叫来了警察, 把他赶出了村子。

在徐玉坤印象里, 善良的人更多 ,在法国的一个小山村,徐玉坤把帐篷扎在村子中心的小广场,他的食物吃完了,手机又没用了。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两名女青年主动走过来问他需要什么帮助,徐玉坤用手机翻译软件和她们交流,她们不仅给他送来了吃的,还把徐玉坤的俩个充电宝都拿回家充满,第二天给送回来。徐玉坤临行前,她们还热情地送给他一条围巾作为纪念。

热情的外国友人请徐玉坤喝咖啡,和徐玉坤合影,了解他的人纷纷为他竖大拇指,还有有会给他捐款,但徐玉坤并没有接,因为他深知,出国后, 他不再代表个人,而是代表中国形象。

过去的十几年间,徐玉坤换了6辆捷安特,3口电饭锅,4个自制油皮包,写了13本日记,照了无数张合照。

村里人见到徐玉坤回家整顿时,态度不像之前一样刻薄,但也没有人愿意听他讲述自己的骑行经历,徐玉坤不在意,他还有梦,还有路要走。

在北美洲骑行时,《奇遇人生》节目联系上了徐玉坤,阿雅和Baby陪徐玉坤一起骑行了一段,但徐玉坤很固执,他坚持参加节目之前就和节目组约法三章,录制节目不能影响他的前行步伐。

所以当节目录制影响了他前进的节奏时,他毅然拒绝了录制计划,放弃了通过节目成名机会,独自踏上了他所追求的远行之路。 这条路坎坷又孤独,但徐玉坤坚持走了10几年。

2018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环球旅行家峰会上,迪拜王子为徐玉坤颁布 “最佳环球旅行成就奖” ,这也是对徐玉坤的一种肯定。

各种赞美和荣誉纷至沓来,但徐玉坤没有迷失, “我有一种责任感,有种往前跑很远的理想,和玩不太一样,今天要跑,明天要跑,后天还要跑。”

徐玉坤未来的计划是再骑行三次,实现骑行五大洲的梦想。

徐玉坤说: “60岁以前我是农民,60岁以后我想当个旅行家” 。徐玉坤的梦实现了,他简陋的骑行路上全是幸福的感觉,他打算在骑行路上一直走下去,徐玉坤也作为一个追光人一直激励着有梦想的人。

如今受疫情的影响,徐玉坤暂时停下的游历世界的脚步,在家休整,但他却没有放弃骑行的打算,他依然期待着去到下一个未知的地方 , 75岁的他,心依然在路上。

新华网《72岁老人骑行4个月横穿北美》

人民网《71岁老人独自骑行23国,10年骑行10万公里》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108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