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人要想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环境资源、市场需求等条件,综合分析各个品种的适应性、生产力等特点,加以比较、合理取舍后,选择最为恰当的肉牛品种。肉牛养殖的选择方法具体应遵循适宜性、适时性、适用性、适应性等四项原则。
我国的肉牛品种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这与区域的资源、市场、区位、产业基础相适应。
1.南方区域。
南方区域指秦岭、淮河以南的部分省区,包括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海南、重庆、贵州、云南及四川东南部等广大区域。该区域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和青绿饲草资源丰富,但肉牛产业基础薄弱,地方品种个体小,生产能力相对较低。该区域内的养殖户,建议使用婆罗门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和婆罗门牛等品种的改良牛。
2.中原区域。
中原区域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该区域农副产品资源和地方良种资源丰富,最早进行肉牛品种改良并取得显著成效。该区域内的养殖户,建议使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利木赞牛和皮埃蒙特牛等品种的改良牛。该区域的原生牛品种,如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郏县红牛、渤海黑牛等,经长期驯化形成,具有适应性强、产肉率高的特点,也是优先选择的肉牛品种。
3.东北区域。
东北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该区域具有丰富的饲料资源,饲料原料价格低,肉牛生产效率较高,平均胴体重高于其他地区。该区域内的养殖户,建议使用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夏洛来牛、利木赞牛以及黑毛和牛等品种的改良牛。该区域内的地方品种,如延边牛、蒙古牛、三河牛和草原红牛等,具有繁殖性能好、耐寒耐粗饲料等特点,也可考虑选择使用。
4.西部区域。
西部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西部及四川西北部。该区域天然草原和草山草坡面积较大,引进美国褐牛、瑞士褐牛等国外优良肉牛品种后,在地方品种改良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区域内的养殖户,建议使用安格斯牛、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夏洛来牛等品种的改良牛。适宜选择的国内品种主要有新疆褐牛、秦川牛。四川西北地区耗牛品种和数最相对较大,已形成优势产业,应重点推广大通耗牛等耗牛品种。
二、适时性原则:按照市场要求选择肉牛品种
肉牛养殖直接面向市场,养殖户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将市场需求作为品种结构调整的参考依据。市场的需求就是最佳的商机,市场需求什么样的牛肉产品,养殖户就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肉牛品种。不合时宜的产品肯定不会有通畅的销路。
1.瘦肉市场。
市场需求脂肪含量少的牛肉时,可选择使用皮埃蒙特牛、夏洛来牛、比利时蓝白花牛等引进品种的改良牛,或者选择荷斯坦牛的公犊。改良代数越高,其生产性状越接近引进品种,但只有饲养管理条件与该品种特性一致时,才能充分发挥该杂种牛的最优性状。上述品种主要在农区圈养育成,若改用放牧方式,饲养于牧草贫乏的山区、牧区则效果不好。不管在什么地区,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必须满足需要才行,否则,很难获得理想的日增重。
肉牛养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1、肉牛存栏呈上升趋势
从长时间线来看,我国肉牛养殖产业以一个大周期为循环,以2013年为分界线,存栏量、出栏量、牛肉产量等出现先跌后涨趋势。
近年来,我国肉牛产量稳中有升,2020年国内牛肉产量672.45万吨,较2019年增加0.77%,近十年年均增长0.68%。整体规模化水平和出栏量均有所提升。全国肉牛年出栏量由2013年的4189.9万头增加到2020年的4656.45万头,增长11.13%,年均增长1.0%。我国肉牛存栏量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肉牛存栏量9562.06万头,相比2019年增幅达4.64%。
2、区域发展相对集中
从产业的整体布局上看,我国肉牛生产主要集中于中原(山东、河南、河北、安徽)、东北(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西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和西北(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地区,四大区域牛肉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5%。各个地区肉牛产业都在充分利用区域优势走特色发展道路:中原地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着重品种改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东北产区着力发挥饲料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集约化养殖,做大龙头企业;西部9省区,牧区以饲养能繁育母牛为主,半农半牧区以推广专业化育肥为主,而农区主要以培育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与屠宰加工于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为主。
3、牛肉需求量大,价格走势存在波动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我国牛肉消费由原来的少数民族性、区域性、季节性消费逐渐转型为全民性、全国性和全年性消费。2020年,我国牛肉消费量890万吨,仅次于美国;2019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达到5.95kg,比2018年增长11.01%,年均增长约6.87%。国内牛肉供不应求,价格高位运行,2020年全国平均牛肉价格为72.99元/kg,较2019年上涨14.39%。
全国活牛平均价格出现先涨后降趋势,由年初的17.8元/kg升至18元/kg左右降至17.5元,降幅达2.3%。市场价格的走低主要是受到进口贸易和走私活动严重冲击所致。由此看来,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牛肉长期维持高价位运行的局面将被打破。目前,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10kg)的一半,未来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拉大。根据我国人口及经济发展趋势推测,未来5年内我国牛肉年消费量将突破1000万吨。
4、进出口呈现贸易逆差
我国牛肉总产量与进口量逐年增加,且出口量逐年减少,客观反映了国内牛肉的强劲需求,同时我国也是由原来的净出口国逐渐变成净进口国。
5、发展前景
据专家预测,未来较长时间内,国内牛肉市场将保持供不应求状况;牛肉价格还将上涨;牛肉与猪禽肉价格差将拉大;不同品质的肉牛之间的价格差拉大;肉牛行业即将迎来调整期;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逐步成为肉牛生产主体;良种化进程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