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功能分区,优化经济区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和城乡布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城市地区。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适当扩大城市空间,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有序承接人口转移。以特大城市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城市群。
农村地区。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加大关中平原、渭北旱塬、天水川道、商丹盆地耕地保护力度。根据当地农业资源条件,实现种植业、养殖业的良种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加强闲散用地整合,鼓励低效益用地增容改造和深度开发。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节地型村镇改造,合理减少农村 居住用地,促进农村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
生态地区。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点状发展,对秦岭北麓、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防治区,以及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对自然保护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湿地等实行强制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干扰,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 空间结构表 地 区 分 类 面 积(平方公里) 2007年 2012年 2020年 城市地区 中心城区 773 1030 1730 产业集中区 530 583 710 区域交通 550 665 800 发展备用 1667 1320 1067 小 计 3520 3598 4307 占区域面积比重(%) 4.41 4.51 5.40 农村地区 农村居民区 3522 3256 3050 农业地区 54573 54762 54159 小 计 58095 58018 57209 占区域面积比重(%) 72.80 72.70 71.69 生态地区 自然保护区 11240 11240 11240 重要水源地 1383 1383 1383 生态恢复区 5561 5561 5661 小 计 18184 18184 18284 占区域面积比重(%) 22.79 22.79 22.91 合 计 79800 79800 79800 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
“一核”:即西安(咸阳)大都市,是经济区的核心,对西部和北方内陆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一轴”: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庆阳、平凉、陇南等 次核心城市作为节点,依托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
“三辐射”:即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依托向外放射的交通干线,加强与辐射区域的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区南北两翼发展。以包茂高速公路、西包铁路为轴线,向北辐射带动陕北延安、榆林等地区发展;以福银高速公路、宝鸡至平凉、天水至平凉等高速公路和西安至银川铁路为轴线,向西北辐射带动陇东南平凉、庆阳、陇南等地区发展;以沪陕、西康、西汉等高速公路和宝成铁路、西康铁路、宁西铁路为依托,向南辐射带动陕南汉中、安康和甘肃陇南等地区发展。 构建由核心城市、次核心城市、三级城市、重点镇和一般镇五级组成的城镇体系。
——核心城市:加快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2020年,都市区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把西安市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次核心城市: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平凉、庆阳、陇南 等中心城区。以这些次核心城市为节点,加快人口聚集、产业聚集,构筑较大规模的城市群。支持宝鸡等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发展,将宝鸡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引 次核心城市功能和规模
宝鸡市。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商贸旅游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面积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铜川市。主要发展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5万人,面积控制在60平方公里。
渭南市。主要发展机械电子、生物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业,适度发展煤化工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75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商洛市。主要发展现代材料、现代中药、绿色食品加工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2020年,基本实现商(州)丹(凤)一体化,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50万人,面积控制在68平方公里。
杨凌区。主要发展现代农业示范、现代农业科教和装备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加工与农资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30万人,面积控制在35平方公里,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天水市。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现代农业及商贸旅游等产业。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80万人,面积控制在80平方公里。 ——三级城市:包括韩城、彬县、蒲城、华阴、礼泉、蔡家坡、洛南、柞水、凤翔、陇州、长武、甘谷、秦安、武山等中小城市。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促进企业集中布局和配套生产,提高经济发展的集约化水平,大量吸纳周边农村富余人口,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业配套的中小城市。
——重点镇:靠近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等基础较好的中心镇,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采矿业和旅游业,实施“关中百镇”建设工程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建设工程,合理安排重点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庄分布、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
——一般镇:其他建制镇,重点提升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能力,促进城镇发展。
牧草,一般指供饲养的牲畜使用的草或其他草本植物,牧草再生力强,一年可收割多次,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因此成为饲养家畜的首选。
1、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喜温耐寒,耐旱,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耐酸,不耐阴。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素有“牧草之王”之誉。一年种植可利用6年以上,北方年可刈割3-4次,南方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是猪、牛、羊、禽的好饲料。可青饲,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是牛羊等动物越冬的好饲料。亦可晒制干草,调制草粉,代替部分精料或制成配合饲料,青饲牛羊日饲量不应超过总食量的三分之一,以防牛羊臌胀病。
2、青贮专用型:玉米,—科多系列,一年生草本植物,遗传稳定,分蘖力强,适应力和再生性好,高产优质,茎秆粗壮高大,枝叶繁茂,质地松脆,味甜,是牛、羊、兔、鱼、猪、禽的极佳青饲料。它耐酸,耐热,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少,管理简单。一般适宜春播,每亩用种量2—2.5公斤左右。青饲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可青饲、青贮,是奶牛的最佳青饲料。
3、鲁梅克斯:又名高秆菠菜,多年生叶菜类牧草品种。喜水肥,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宜各地种植,适合“靠天吃饭”的干旱地区。其叶面光滑,味似菠菜,微甜,略有酸味,鲜嫩适口,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适合于多种畜禽食用。生长期25年,一年种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株高50厘米即可刈割,以后每隔20-30天可刈割一次,亩产鲜草达3万公斤,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牧草品种。
4、籽粒苋:又名蛋白草、千穗谷,一年生的粮食、饲料、蔬菜兼用作物,株高2-4米。喜温,耐旱,耐盐碱,不耐寒,适宜多种土壤,生长快,抗逆性强,茎叶柔嫩,适口性好,适合饲喂各种畜禽,特别作为猪的优质青饲料。3-8月份均可种植,最适合4月和麦收后种植,年刈割2-3次,亩产鲜草5000~6000公斤,籽实亦是家畜的优良精饲料。忌连作,防止烂根病。
5、菊苣:多年生宿根植物,喜温湿,耐寒热,虫害少,外表像苦荬菜,含白色乳汁,不仅畜禽爱吃,还是人类优良蔬菜,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15年。其籽四季可播种,多年后长成的肉质根,可切片催芽移栽。菊苣冬季休眠,春季返青,利用期可长达八个月,亩产0.8万公斤,可解决春秋两头和伏天青饲料紧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