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中国的道德价值取向有关,在中国男女接吻是私密的事,私密的事应该是私密下做,公众场合下去做就属于违公德。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异,入乡随俗,在中国就应该遵循中国的道德价值取向。
道德价值取向是指对个人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具有经常一贯的导向性的道德价值观念,与具体的道德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并指向一定的道德目标。?
道德价值取向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科尔们格从道德认知发展的角度,把儿童和青少年的道德价值取向分为个体的、社会的和原则的三种水平;吉利根发现人类社会和个体存在着“公正”和“关怀”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
霍夫曼则分为人道主义的和常规的两种类型:而麦克肯尼提出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可分为赏善的和罚恶的两类研究发现,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并可很好地预期个体道德行为的发生。
在大学校园里男女生之间情感萌芽发展已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在校园的小树林、湖畔边经常可以看见牵手散心的情侣们。而武汉一高校近日将“在校园公共场所过分亲密”列入校园“十大不文明行为”之中,称学生只能在学校进行拉手、喂饭等礼节性行为,不能在草坪拥睡或是亲吻,若是违反规定评奖评优评先将会受到影响。
曾有一项校园调查显示称大学里最令人最反感的事情之一就是男女情侣在公共场合秀恩爱。的确,一些情侣在大学校园的一些公共场合旁若无人地做一些亲密举动,会让周围的同学觉得有些尴尬。像是在图书馆,男女生合做一张桌子卿卿我我、窃窃私语,这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多多少少也给周围温书的同学带来了一些困扰;在食堂里,个别情侣会互相喂饭,这画风很多同学都抱怨接受无能。有同学表示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没必要放到公开场合来表现和虐杀“单身狗”,对于一些无力吐槽的过火的公开场合亲密行为,“秀恩爱分得快”是大多数网友给情侣的告诫。
有些亲密行为除了对于“单身狗”的伤害之外,一些过火的堪称“艳照”的画面也会给整个校园的形象也会带来一些损害,也不利于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培养。毕竟,虽然大学校园提倡个性解放,但学生基本的行为规范还是应该要恪守,在公共场合还是应该要考虑整体影响,注意文明恋爱。
由此看来,学校规范学生一些举止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打压亲密举动的行为有时候却是会矫枉过正。早在12年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团委就曾在校园内设立“校园巡视岗”,让学生戴上红袖章轮流巡视校园,发现有男女生之间过分亲密的行为就要予以制止;南京师范大学下属的学院甚至会拍摄一些男女学生之间的亲密行为予以曝光。学生群体对于这些举措怨声载道,直呼学校干涉人权自由。
一方面,已经成年的学生们有支配自己行为的自由,有谈恋爱的权利,情侣之间的一些亲密举动也是感情流露的体现,想必每个处于恋爱阶段的成年人都会与自己的恋人有些亲密举动,这合乎常理也无可非议;另一方面,培养和倡导学生文明恋爱注意自己的言行也不能一味地靠禁令和强制打压,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式的教导会更易于接受也更显成效。大学校园本就不只是一个“授业”之地,恋爱这堂人生的必修课大学也应该好好地教导学生一番,这也是“传道”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在特定场合注意自己的举止,这是缺失的大学恋爱课该给学生补上的内容,单纯的教条主义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让学生懂得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不是限制情侣间的亲密行为这么简单粗暴,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才是首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