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养殖技术
中文里有许多种鱼类都可以被称为鲈鱼,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分别是:海鲈鱼,学名日本真鲈,分布于近海,及河口海水淡水交汇处。松江鲈鱼,也称四鳃鲈鱼,属于降海洄游鱼类,最为著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鲈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鲈鱼的病害防治1.眼球白烛症
症状:多见于春夏鱼种阶段。眼球出现白点,逐渐扩大遮盖整个眼球,严重者眼球突出脱落。此病可由饵料不新鲜、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防治:更新养殖水体,投喂新鲜饵料、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尤其添加B)。
2.水霉病
症状:鱼体出现絮状细菌,病鱼浮上水面慢游,食欲不振,消瘦死亡,多数为鱼体受伤后感染所致。
防治: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以6×10-6的孔雀石绿药溶5~10min。
3.皮肤溃烂病
症状:以高温季节多见。鱼体局部脱鳞,充血溃烂。多因鱼体受伤引起细菌感染所致,病鱼食欲不振,上浮慢游,消瘦死亡。
防治:以20×10-6加氯霉素(或呋喃西林)药浴4~5h。
4.肠炎病
症状:病鱼腹胀肛门红肿、有**粘液流出,鱼消瘦、食欲不振、重症者死亡。由饵料变质和饵料食脂高引起。
防治:以0.1%的添加量配制呋喃唑酮药饵,连续投喂5~7天。
5.鱼虱病
症状:鱼体寄生鱼虱,病鱼犯游不安,靠池壁摩擦,重者鱼体消瘦死亡。
防治:用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使池水含药量达0.25×10-6~0.3×10-6,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也可用纯淡水浸浴2~3分钟,鱼虱也可自行脱落。
6、黑体病
病原:不明。
症状:病鱼身体黑瘦,不摄食,反应迟钝,常游离于水体表面。
流行情况:发病季节4~6月份,体长1Ocm以下的苗种易感染此病。
防治方法:尚无有效防治方法。应加强苗种检疫,病鱼及时隔离、销毁。
鲈鱼的养殖技术淡水养殖
地塘建造
选择水源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地方建池。每口池塘5~8亩,呈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砂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要埋设进、排水管道。同时配备1~2台1.5KW 的增氧机,养殖场要有发电备用机组。临放养时要做好池塘清淤消毒,可在放苗前一周每亩用50公斤生石灰或5~10公斤漂白x干池泼洒消毒。放苗前要施肥培养池水的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为宜。
海水养殖
池塘面积以3300~6600㎡为宜,水深2m以上,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有较好的进排水设施,交通方便。放养前需干池清淤、平整护坡,每公顷用生石灰750~1050kg,保持池水10~20cm,浸浆泼洒。7天后加水至1m深,为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可一次施用二铵75kg/h㎡,两天后池水变为油绿色即可放养。
苗种培育
淡水苗种
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要经过淡化至盐度4—7‰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放养品种以北方海区天然鲈苗最佳,由于理化因子不同,苗种生长快,个体大,可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要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
下池第2 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慢慢将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逐渐驯化至投喂搅碎鱼糜、浮性颗粒饲料。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暂养期间每周用0.3ppm强氯精或15ppm福尔马x泼洒消毒一次,在开始投饵前3天,每50公斤鱼内服痢特灵0.5克、土霉素3 克、维生素C1克,每天拌饲投喂一次,连服3天。经过20多天饲养,鱼长至4~6厘米可进入大池分疏饲养。
海水苗种
鲈鱼苗种当前多为海捕,春季海捕苗种约为2.5~4cm,经捕捞转运操作鱼体会有不同程度受伤,为提高养殖成活率,可先进行中间暂养。暂养方式以养殖池中架设40目网箱比较方便。
每立方米水体暂养苗种2000~3000尾,用1×10-6~2×10-6氯霉素拨洒消毒,待摄食鱼糜后呋喃唑酮。前10天投喂卤虫幼体或海淡水技角类,桡足类,而后投喂新鲜鱼糜。鱼种培养至10cm左右,按1.5尾/㎡投入养成池中。
;淡水鲈鱼与海鲈鱼区别,鲈鱼的养殖周期
打造鱼池:建造面积8-12亩、水深2米的鱼池。 鱼苗密度:选苗大小均匀即可,一亩放养1000-1500尾鱼苗。 水质调节:随着鱼苗长大添加新水。 病害防治:饲料不新鲜导致眼球白烛症,可以向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
鲈鱼的养殖方法
1、打造鱼池
鱼池选择8-12亩的大小,水深2米为最佳,池塘设立进出水口,放苗前将池水放干,避免二次污染,清除淤泥然后在太阳下暴晒,半个月后用生石灰或者漂白粉对鱼池进行消毒。
2、鱼苗密度
每年的12月上旬到来年的3月是放苗的时间,选苗不用贪大,均匀即可,通常一亩放养1000-1500尾鱼苗为适宜,选择晴天中午放苗,鲈鱼生长初期饲喂水蛛,等生长到5-6厘米再改用膨化饲料。
3、水质调节
鲈鱼是底栖性鱼类,喜欢在干净、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质中生活,前期鱼苗较小,换水周期不宜过短,随着鱼苗长大,鱼池中生物增多,需要经常添加新水,往水池中增氧。
4、病害防治
鲈鱼在春夏季有可能会患上眼球白烛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眼球出现白点,随着时间增长白点会逐渐扩散,最后覆盖眼球,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眼球脱落,眼球白烛症主要是日常喂食的饲料不新鲜或缺乏维生素导致,平时用料保证多元化,添加维生素B,保持水质干净。
1、名字不同:淡水鲈鱼别名虫纹鱈鲈,而海鲈鱼又名咸水鲈鱼。2、种不同:淡水鲈鱼属于虫纹麦鱈鲈种,海鲈鱼属于鲈鱼种。3、体型且光滑度不同:淡水鲈鱼的鱼体通常呈纺锤形,且鱼体较为光滑,而海鲈鱼则拥有很粗糙的鳞片,体型呈粗长状。4、分布地区不同:淡水鲈鱼主要分布在澳洲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中,而海鲈鱼分布在太平洋水域与大西洋水域中,亚洲的日本海、黄海和渤海则是主产区。
一、淡水鲈鱼与海鲈鱼区别
1、名字不同
(1)淡水鲈鱼:别名虫纹鱈鲈、虫纹石斑鱼。
(2)海鲈鱼:别名咸水鲈鱼。
2、种不同
(1)淡水鲈鱼:因为一般指的是虫纹鱈鲈,因此属于虫纹麦鱈鲈种。
(2)海鲈鱼:是鲈鱼种。
3、体型且光滑度不同
(1)淡水鲈鱼:其鱼体一般为纺锤形,用手触摸时,会感觉鱼体比较光滑。
(2)海鲈鱼:体型一般比较粗且较为长,而且它的鳞片通常很粗糙。
4、分布地区不同
(1)淡水鲈鱼:主要分布于澳洲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中。
(2)海鲈鱼:亚洲的日本海、黄海、渤海是主要的产地,而且在太平洋水域与大西洋水域也均可以看见它。
二、鲈鱼的养殖周期
1、养殖周期
鲈鱼的养殖周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但是因为个体素质、饲养条件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鲈鱼具体的养殖周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养殖要点
(1)首先需要把养殖池建在水源丰富且水质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池底则要求平坦且底质为砂泥底。
(2)为了保证养殖质量,在放苗前1周,需要用50kg生石灰/亩进行清塘消毒,同时施入适量的肥料,为鲈鱼提供基础饵料。需注意,因为鲈鱼容易发生争斗,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放养,一般1亩可以放养约1000-2000尾。
(3)根据鲈鱼的食性(食肉性鱼类),食物则可以选择小草虾、乌贼、小鱼、小鱿鱼等种类。
(4)平时需要将水温保持在18-22℃,并定期增氧,确保鲈鱼能够正常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