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糕真正巨头是内蒙古,占了中国雪糕市场总份额的一半。
东北3省只占9%,当然,确实略高于东北人口占比的1/14。说比较繁荣没问题。
~
内蒙品牌能取胜的原因,在于创新口味,创新工艺,自动化无人工厂,优质低成本奶源,直达便利店的冷链配送,巨额的科研投入,方方面面都做到了产业极致,甚至把雀巢打的满地找牙。
东北企业想分一杯羹,很难。
~
譬如,东北大板频频被爆出:蛋白质虚标、菌落数超标、有苍蝇……等一大堆问题,说白了还是先进无人工厂搞不起,人力成本降不下来,为了保住市场份额,只好游走于法律边缘。
而4~5线城市、贫困农村等低收入消费市场,低学历、低收入人群,不重视食品安全,只看价格,也给东北雪糕企业,留出了最后的生存空间。
~
黑龙江直到人均GDP,跌至全国倒数第1,才想起来产业转型升级,听林毅夫的话,搞轻工业,实在太晚了,没钱的限制随处可见。
对比,内蒙人均GDP高达全国前10,有充足的资金滚动升级,让东北企业疲于奔命。
2021年,辽宁人均GDP第17,平均每年下降2位,现在已是产业升级的最后时机,一定要对黑龙江的惨痛教训,引以为戒,时刻保持极强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
至于东北雪糕的软文推广老路,沈阳华晨汽车也走过,也曾取得短暂的成功,终因技术差距,惨淡收场。
~
淘宝有迷你冰激凌机,最便宜仅70多一台,非常适合自己在家做0糖、0添加、0防腐剂、纯奶健康雪糕。
冒着“大头娃娃”的风险,给孩子们吃奶味添加剂搞出来的,蛋白质虚标雪糕,也许并不是一个最好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