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的品种知多少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5:56:43
字号:

台湾泥鳅的品种知多少

台湾泥鳅,原生种是台湾真鳅,属于大家所知道青鳅的一种,现在从事这种泥鳅养殖的业者比较少,主要作为出口日本,采合约定量式养殖 。现在各泥鳅qq所说的台湾泥鳅品种,是台湾现今主要养殖的泥鳅品种,大部分集中在台南-带,其次是屏东县,总面积约略为150甲(约等于公顷),这种泥鳅是从何而来的呢? 这种泥鳅并非台湾原生种,而是在1990年左右,从大陆进口来的,那时候运送黄鳝的包装里放数尾泥鳅,目的是减少黄鳝运输死亡。最早是由台湾苗栗县的一个业者进行这种泥鳅繁育养殖,第二年发现这种泥鳅在台湾适应的非常好,并且成长非常快速,接下来就开始推广养殖,又因为台湾南北气温有所差异,越南面越温暖,所以地处台湾南部的台南及屏东成为这种泥鳅的养殖产地了,苗栗及其他地方却没有这种泥鳅的养殖场,这就是气候造成的。

台湾泥鳅的品种知多少

到底有没有台湾泥鳅这一品种呢?看完台湾泥鳅的来历是不是了解一些了呢?台湾泥鳅长的到底如何? 确实比大陆泥鳅成长快速,一年之内。10-12个月的养殖周期,可以进入-斤10尾以内的个头,至于qq盛传三个月可以长到-斤20尾以内,这是绝对的瞎扯(实验特殊养殖环境不在此限),真实情况绝非如此。是什么因素造成台湾泥鳅成长快速呢?简单地说,是气候第-,饲料第二,管理第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下-篇再行叙述,以免混肴这篇的主旨)没了这三个条件台湾泥鳅到了大陆也是一个样的慢,有了这三个因素,大陆的泥鳅来了台湾养殖还是一样的成长快速,这也就是南橘北枳的道理了。

能养到20厘米。

泥鳅养殖条件

栖息环境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至32℃,最适水温为22至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至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生活习性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至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以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据养殖户观察,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至9点和下午3至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至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9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