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如下:
范文一:
全部激情是一种催化剂,它能调动创业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的潜能用于创业。但面对大学生而言,激情过多表现为创业的信誓旦旦与对创业前途持过于乐观的态度,这种创业心态主要表现为对创业项目可行性分析不够或不全面、不严谨,只从事物的一方面评价创业项目。
这其中有很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都仅仅只是有一个想法,而没有实现这个想法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作为保证。由于大学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其在创业准备期决策所依的基本上都是个人通过书本与各种媒体所学的知识与信息,因为大学生在未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之前,在其内心还没有建立一套个人经验判别体系。
范文二:
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创业者在企业定位、战略策划、产权关系、市场营销、生产组织、团队组建、财务体系等一系列领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学生有了好的项目或想法,只是代表“创业的长征路”刚跨出了一步,而在我们的大学生创业者中,认为凭一个好的想法与创意就代表一定能创业成功观念的人也不少。
而在创业准备时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不充分或根本就没有思考对策与设计好退出机制,对来自各方面的反面因素浑然不知,而导致一开始便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使创业者还没有走出多远,即以失败告终。所以创业者不是全才,但要着眼于全才。
范文三:
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的公司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这是公司的定义,但可能很多人不以为然,以为现代公司是以客户为中心、是以社会价值为中心、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如此等等,这都是错误或有偏见的观念,因为一个企业如果能盈利,也就表明了它存在的价值。
所以我们可以说,创业者的工作核心就是盈利,也就是增加收入,减少支出,这是创业者工作中的最高原则,是一个创业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矗但我发现在很多大学生企业里,明显存在着因在公司核心原则上认识不足或不深刻,而导致的创业工作效率不高。
在校大学生创业是利还是弊?
一、税收优惠政策
1 、持人社部门核发《就业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可按规定在3年内以每户每年12000元为限额(可上浮20%,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落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 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2 、对高校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的,可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政策;创办个体工商户的,对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
1、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可在创业地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最高的贷款额度为20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合伙创业的,可根据合伙创业人数适当提高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总额的10%。对10万元及以下货款、获得设区的市级以上荣詈的高校毕业生创业者免除反担保要求;对高校毕业生设立的符合条件的微小企业, 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300万元,财政按规定给予贴息。
2、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程序: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应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向当地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运营管理机构和经办银行提交担保和贷款申请,符合相关担保和贷款条件的,与经办银行签订创业担保货款合同。
三、资金扶持政策
1、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免收管理费、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2、求职创业补贴:对在毕业学年有就业创业意愿并积极求职创业的低保家庭、贫困残疾人家庭、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和特困人员中的高校毕业生,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费款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3、一次性创业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1年以上的离校2年内高校毕业生,试点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
4、享受培训补贴:对大学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
四、工商登记政策
1、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创办企业,只需填写“一张表格“,向“一个窗口”提交"一套材料”,登记部门直接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多证合一"。
五、户籍政策
1、取消落户限制: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有关规定执行)。
六、创业服务政策
1、免费创业服务: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
2、技术创新服务:各地区、各高校和核验院所的实验室以及科研仪器、设施等科技创新资源可以面向大学生开放共享,提供低价、优质的专业眼务。
3、创业场地服务:鼓励各类孵化器面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开放一定比例的免费孵化空间。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应安择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地方可对高校毕业生到孵化器创业给予租金补贴。
4、创业保障政策:加大对创业失败大学生的扶持力度,按规定提供就业眼务、就业援助和社会救助。毕业后创业的大学生可按规定缴纳“五险一金"。
七、学籍管理政策
1、折算学分: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成学分。
2、弹性学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建立并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可放宽学生修业年限,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在校大学生创业是有利有弊的。
优势: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之一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绝大部分都会走向高科技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
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发起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
弊端: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与否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
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的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不可复制的程度上有多大,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
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