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禁养令什么时候开始

小编:优质农业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5-03-12 15:03:59
字号:

法律分析:在2017年开始国家就开启了“禁养”政策,并且建立了“禁养区”,从源头上杜绝农村养殖污染的产生。

农村禁养令什么时候开始

随着农村“禁养区”的设立,各地农村也纷纷在开展“养殖场”的拆除整治工作,降低农村的养殖污染,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美丽乡村计划做好环境基础工作,不过“禁养令”的开展也引起了许多农民朋友的担忧,尤其是一些合法养殖户以及开展散养的农民朋友来说,也在担心自己是否也属于禁养范围之内了。

对于此类问题,近日,国家就明确提出,在开展“禁养”政策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不该禁养的不能禁,防止盲目扩大禁养范围;该禁的要坚决禁,但要给予合理补偿。”这两大原则,在禁养区的建立中,需要科学的进行划定,同时不能盲目的扩大禁养范围,为实事求是的开展禁养工作,保障农民朋友的基本权益;而对必须要拆除的养殖场,也需要给予合理的补贴,保障其基本合法权益,同时还将会引导农村养殖户积极转型,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朝着绿色环保方向发展!而随着这些政策的不断开展,未来这两类养殖场将会被拆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引导和支持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畜禽生产,提高畜禽产品市场竞争力。

国家支持草原牧区开展草原围栏、草原水利、草原改良、饲草饲料基地等草原基本建设,优化畜群结构,改良牲畜品种,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舍饲圈养、划区轮牧,逐步实现畜草平衡,改善草原生态环境。

农村不准散养家禽政策包括:

1、自本通告发布之日起,散养的鸡、鸭、鹅、犬等家畜家禽所有人或管理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管理,将散养的鸡、鸭、鹅等家禽圈养,犬等家畜进行拴养;

2,将自家散养家畜家禽、犬类送至湖雾镇垃圾中转站,由镇政府集中处理,并给予15元(中鸡、中鸭、中鹅)、30元(小犬、大鸡、大鸭、大鹅)或200元(大犬)补偿。

畜禽养殖业环境问题也已经成为妨碍产业本身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粪便、尸体、废水等废弃物处置不当,将恶化生产环境,大量病原体、高浓度恶臭气体、粉尘等,都将严重危害畜禽健康,甚至导致疫病,直接威胁生产安全,导致经济损失。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常常引发社会问题,如由于恶臭或水污染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的民事纠纷,直接妨碍畜禽养殖经营活动。畜禽养殖业环境保护滞后,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妨碍产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适度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推进种养结合、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入手,提高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的规定:

第十一条,禁止在下列区域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

(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三)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区等人口集中区域;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养殖区域。

第十二条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大型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的管理目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国务院农牧主管部门确定。

第十三条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根据养殖规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设相应的畜禽粪便、污水与雨水分流设施,畜禽粪便、污水的贮存设施,粪污厌氧消化和堆沤、有机肥加工、制取沼气、沼渣沼液分离和输送、污水处理、畜禽尸体处理等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法律依据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牧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工作的组织协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依照本条例规定和各自职责,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

版权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链接:https://baike.tt44.com/bk/6_207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