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设备网元级测试 (高频考点)
SDH设备测试: (2004、2013)
注:知道测试项目有那些?知道各测试项目分别使用哪些仪表?会补充测试连接图?大概理解每种测试项目的定义?
①平均发送光功率。
使用图案发生器(非必须)、光功率计。
光发送机平均功率在S参考点上的测试值。
②发送信号波形(眼图)。
使用通信信号分析仪(高速示波器)。
观察光脉冲形状特征,即信号波形。
③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2013案例、2015案例)
使用SDH传输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仪)、可变衰耗器、光功率计。(2012、2014、2018案例画测试连接图)
输入信号在1550nm区,误码率达到10的负12次方时(2010),设备输入端口处的平均接收光功率最小值和最大值。
④抖动测试:使用SDH传输分析仪(含抖动模块)。
输入抖动容限及频偏:
设备输出不产生误码的情况下,允许输入端信号携带抖动或频偏的最大值。
输出抖动:也称固有抖动。
SDH设备的支路和群路端口,在输入端无人为抖动和频偏输入的情况下,输出端所产生的最大抖动。
SDH设备的映射抖动和结合抖动:
映射抖动:由于SDH设备解复用侧支路映射,而在PDH支路输出口产生的抖动。
结合抖动:SDH设备解复用侧由于支路映射和指针调整结合作用,而在PDH支路输出口产生的抖动。(2005)
再生器抖动转移特性:
设备输出信号抖动与输入信号抖动的比值随抖动频率变化的关系,一般用抖动传递函数表示。
波分复用设备测试: (每块板卡相当于1个设备)
一是波长转换器(OTU)测试: (2006、15、19。2012和13案例)
与SDH设备测试基本一致的项目:平均发送光功率、发送信号波形(眼图)、光接收机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输入抖动容限和抖动转移特性。
注:抖动测试项目不完全和SDH设备一致。
①中心频率与偏离。
使用多波长计和光谱分析仪。
设备工作时的实际中心频率与标称值的偏差,一般不应超出系统选用信道间隔的正负10%。
②最小边模抑制比。
使用光谱分析仪。
最坏发射条件时,全调制下主纵模的平均光功率和最显著边模的光功率之比。
③最大-20dB带宽。
使用光谱分析仪。
相对最大峰值功率跌落20dB时的最大光谱带宽。
二是合波器(OMU)测试:
使用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
①插入损耗及偏差。(2018)
穿过OMU某一特定光通道引起的功率损耗,插入损耗偏差则是插入损耗测试值与插入损耗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②极化相关损耗。
极化状态改变造成的插入损耗的最大值。
三是分波器(ODU)测试:
使用可调激光器光源、偏振控制器、光功率计和光谱分析仪。
①插入损耗及偏差;②极化状态损耗;与合波器相同,注意信号传递方向不同。
③信道隔离度。
四是光纤放大器(OA)测试:
使用光谱分析仪、光功率计。(2009)
①输入光功率范围。
实测范围应大于标称范围。工程中只测试工作状态的输入光功率数值。
②输出光功率范围。(2006)
实测范围应小于标称范围。工程中只测试工作状态的输出光功率数值。
③噪声系数。
五是光监测信道(OSC)测试:
DWDM系统在正常业务信道外增加一个波长信道专用于对系统的管理。
①光监测信道光功率。
使用光功率计。
②光检测信道工作波长及偏差。
使用光谱分析仪或多波长计。
PTN设备测试:
注:PTN设备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包的传送。
①PDH、SDH接口性能测试。(同SDH)
②以太网接口性能测试。(2014案例)
平均发送光功率。
接收灵敏度和最小过载光功率。
吞吐量。
使用以太网网络分析仪。
指设备可以转发的最大数据量。
时延。
指设备对数据包接收和发送之间延迟的时间。单机测试的数据主要体现网络节点设备的性能。
过载丢包率。
指设备在不同负荷下转发数据过程中丢弃数据包占应转发数据包的比例。
背靠背。(2017)
反映设备对于突发报文的容纳能力。
传输系统级测试 (2005、11、17。2007案例。)
传输系统级测试一般在单机测试完成后进行,主要包括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和系统功能验证两部分。对于DWDM系统,需要先进行信噪比测试(因系统首先需进行各业务通道的信噪比优化);对于SDH和PTN系统,打通光路后就可以进行系统测试。
①DWDM系统光信噪比测试。
使用光谱分析仪。(2019案例)
②DWDM系统中心波长及偏差。
使用光谱分析仪、或多波长计(高精度测试时)。
③系统输出抖动测试。
包括OTU、SDH、PDH各速率接口的输出抖动。
④系统误码测试。
包括PDH、SDH各速率接口的数字通道误码测试,波分复用系统STM-N光通道误码测试。
使用SDH分析仪(包括图案发生器、误码检测器)
注:教材画了单向测试和环回测试2种图。
所谓单向:输入信号设备和测试结果设备放在系统两端。
所谓环回:两个设备放在一段,对端设备收发环起来形成通路。
⑤以太网链路测试。
使用以太网测试仪。
主要包括链路时延和长期丢包率测试。
⑥ATM链路测试。
⑦系统保护倒换测试。
包括STM—N、SDH、PTN系统复用段和通道保护倒换业务中断时间测试。
⑧设备冗余保护功能验证。
⑨交叉连接设备功能验证。
注:说是系统功能验证,但这2项是设备功能验证。
⑩网管功能验证。
LTE设备通电前检查:
设备通电前在机房主电源端子上测量电源电压。
交直流设备不得安装在同一机架内。
LTE系统检查测试:
局数据配置应正确。
LTE工程初验测试项目:
初验包括核心网功能测试、性能测试、业务测试、网购测试、安全测试、可靠性测试。
①功能测试。
②业务测试。
在所有网元工程测试完成后进行。
③性能测试。
测试核心网设备呼叫失败率。
如果现场不具备测试条件,可提供宜认证的测试报告。
④网管测试。
接口功能测试,测试北向接口功能。
注:所谓北向接口,指与网管之间的接口。
⑤安全测试。
⑥可靠性测试。
计费不准确率应小于十万分之一。
**有缘看到这里,麻烦顺手点个赞!谢谢。****
无源器件的主要设备
(1) 利用超音波振动及特制钢轮,加压之后,就可获得如上所述使用功能。
(2) 加工时不冒烟、火花,不伤害布类边缘,亦可避免毛边。
(3) 花轮更换简便,可依客户所需要更换各种图形的花轮。
(4) 制造时不需预热,并可连续操作。
(5) 可加装色纸、金箔纸,加压时可达印色、烫金功能。
(6) 可多台机组合成专用机,以便一次完成宽度较大的产品,如被罩、洋伞等。
(7) 特殊合金钢材料制成的花轮,并经特种热处理工艺,具有耐靡损、使用寿命长所特点。
(8) 机械操作简单,维修容易,使用20KHZ低噪音超声波,防噪音干扰。
微波射频器
微波射频器件分为无源和有源两大类,区分两者的标准是看该器件建立起的等效电路模型中是否含有电源(电压源或者电流源),若器件等效电路模型中无电源,该器件被称为无源器件。
光无源
光无源器件是光纤通信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光学元器件,其工艺原理遵守光学的基本规律及光线理论和电磁波理论、各项技术指标、多种计算公式和各种测试方法,与纤维光学、集成光学息息相关;因此它与电无源器件有本质的区别。在光纤有线电视中,其起着连接、分配、隔离、滤波等作用。实际上光无源器件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光分路器、光衰减器、光隔离器、连接器、跳线、光开关。
光纤活动连接器
光纤活动连接器是实现光纤之间活动连接的无源光器件,它还有将光纤与有源器件、光纤与其它无源器件、光纤与系统和仪表进行连接的功能。活动连接器伴随着光通信的发展而发展,现在已形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的系统产品,是光纤应用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元件之一。
尽管光纤(缆)活动连接器在结构上千差万别,品种上多种多样,但按其功能可以分成如下几部分:连接器插头、光纤跳线、转换器、变换器等。这些部件可以单独作为器件使用,也可以合在一起成为组件使用。实际上,一个活动连接器习惯上是指两个连接器插头加一个转换器。
光分路器
与同轴电缆传输系统一样,光网络系统也需要将光信号进行耦合、分支、分配,这就需要光分路器来实现,光分路器是光纤链路中最重要的无源器件之一,是具有多个输入端和多个输出端的光纤汇接器件,常用M×N来表示一个分路器有M个输入端和N个输出端。在光纤CATV系统中使用的光分路器一般都是1×2、1×3以及由它们组成的1×N光分路器。
1.光分路器的分光原理
光分路器按原理可以分为光纤型和平面波导型两种,光纤熔融拉锥型产品是将两根或多根光纤进行侧面熔接而成;光波导型是微光学元件型产品,采用光刻技术,在介质或半导体基板上形成光波导,实现分支分配功能。这两种型式的分光原理类似,它们通过改变光纤间的消逝场相互耦合(耦合度,耦合长度)以及改变光纤纤半径来实现不同大小分支量,反之也可以将多路光信号合为一路信号叫做合成器。熔锥型光纤耦合器因制作方法简单、价格便宜、容易与外部光纤连接成为一整体,而且可以耐孚机械振动和温度变化等优点,目前成为市场的主流制造技术。
熔融拉锥法就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除去涂覆层的光纤以一定的方法靠扰,在高温加热下熔融,同时向两侧拉伸,最终在加热区形成双锥体形式的特殊波导结构,通过控制光纤扭转的角度和拉伸的长度,可得到不同的分光比例。最后把拉锥区用固化胶固化在石英基片上插入不锈铜管内,这就是光分路器。这种生产工艺因固化胶的热膨胀系数与石英基片、不锈钢管的不一致,在环境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的程度就不一致,此种情况容易导致光分路器损坏,尤其把光分路放在野外的情况更甚,这也是光分路容易损坏得最主要原因。对于更多路数的分路器生产可以用多个二分路器组成。
2.光分路器的常用技术指标
(1)插入损耗。光分路器的插入损耗是指每一路输出我相对于输入光损失的dB数,其数学表达式为:Ai=-10lgPouti/Pin,其中Ai是指第i个输出口的插入损耗;Pouti是第i个输出端口的光功率;Pin是输入端的光功率值。(2)附加损耗。附加损耗定义为所有输出端口的光功率总和相对于输入光功率损失的DB数。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光纤耦合器,附加损耗是体现器件制造工艺质量的指标,反映的是器件制作过程的固有损耗,这个损耗越小越好,是制作质量优劣的考核指标。而插入损耗则仅表示各个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状况,不仅有固有损耗的因素,更考虑了分光比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光纤耦合器之间,插入损耗的差异并不能反映器件制作质量的优劣。(3)分光比。
分光比定义为光分路器各输出端口的输出功率比值,在系统应用中,分光比的确定是根据实际系统光节点所需的光功率的多少,确定合适的分光比(平均分配的除外),光分路器的分光比与传输光的波长有关,例如一个光分路在传输1.31微米的光时两个输出端的分光比为50:50;在传输1.5μm的光时,则变为70:30(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光分路器都有一定的带宽,即分光比基本不变时所传输光信号的频带宽度)。所以在订做光分路器时一定要注明波长。(4)隔离度。隔离度是指光分路器的某一光路对其他光路中的光信号的隔离能力。在以上各指标中,隔离度对于光分路器的意义更为重大,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往往需要隔离度达到40dB以上的器件,否则将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
另外光分路器的稳定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所谓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温度变化,其它器件的工作状态变化时,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和其它性能指标都应基本保持不变,实际上光分路器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生产厂家的工艺水平,不同厂家的产品,质量悬殊相当大。
光衰减器
光衰减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纤维光学无源器件,是光纤CATV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器件。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固定式、步进可调式、连续可调式及智能型光衰减器四种系列。
1、衰减器的衰减原理。光衰减器的类型很多,不同类型的衰减器分别采用不同的工作原理。
①位移型光衰减器。
众所周知,当两段光纤进行连接时,必须达到相当高的对中精度,才能使光信号以较小的损耗传输过去。反过来,如果将光纤的对中精度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控制其衰减量。位移型光衰减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有意让光纤在对接时,发生一定的错位。使光能量损失一些,从而达到控制衰减量的目的,位移型光衰减器又分为两种:横向位移型光衰减器、轴向位移型光衰减器。横向位移型光衰减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方法,由于横向位移参数的数量级均在微米级,所以一般不用来制作可变衰减器,仅用于固定衰减器的制作中,并采用熔接或粘接法,到目前仍有较大的市场,其优点在于回波损耗高,一般都大于60dB。轴向位移型光衰减器在工艺设计上只要用机械的方法将两根光纤拉开一定距离进行对中,就可实现衰减的目的。这种原理主要用于固定光衰减器和一些小型可变光衰减器的制作。
②薄膜型光衰减器。
这种衰减器利用光在金属薄膜表面的反射光强与薄膜厚度有关的原理制成。如果玻璃衬底上蒸镀的金属薄膜的厚度固定,就制成固定光衰减器。如果在光纤中斜向插入蒸镀有不同厚度的一系列圆盘型金属薄腊的玻璃衬底,使光路中插入不同厚度的金属薄膜,就能改变反射光的强度,即可得到不同的衰减量,制成可变衰减器。
③衰减片型光衰减器。
衰减片型光衰减器直接将具有吸收特性的衰减片固定在光纤的端面上或光路中,达到衰减光信号的目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固定光衰减器,也可用来制作可变光衰减器。
2.光衰减器的性能指标。
①衰减量和插入损耗。
衰减量和插入损耗是光衰减器的重要指标,固定光衰减器的衰减量指标实际上就是其插入损耗,而可变衰减器除了衰减量外,还有单独的插入损耗指标,高质量的可变衰减器的插入损耗在1.0dB以下,一般情况下普通可变衰减器的该项指标小于2.5dB即可使用。在实际选用可调衰减器时,插入损耗越小越好。但这势必会牵扯到价格。
②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
衰减精度是光衰减器的重要指标。通常机械式可调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为其衰减量的±0.1倍。其大小取决于机械元件的精密加工程度。固定式光衰减器的衰减精度很高。通常衰减精度越高,价格就越高。
③回波损耗。
在光器件参数中影响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回波损耗。回返光对光网络系统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是指入射到光衰减器中的光能量和衰减器中沿入射光路反射出的光能量之比。高性能光衰减器的回波损耗在45dB以上。事实上由于工艺等方面的原因,衰减器实际回波损耗离理论值还有一定差距,为了不致于降低整个线路回波损耗,必须在相应线路中使用高回损衰减器,同时还要求光衰减器具有更宽的温度使用范围和频谱范围。
光隔离器
光隔离器是一种非互易光学元件,它只容许光束沿一个方向通过,对反射光有很强的阻挡作用。在CATV光传输系统中,由于光纤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头,光学元件的存在和光纤本身的瑞利散射的作用,总是存在反射光波,对系统性能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就必须采用光隔离器消除反射波的影响,在光反射机,光放大器中都装有光隔离器,隔离器由起偏器,旋光器和检偏器三部分组成。起偏器是一种光学器件,当光束入射到它上面时,其输出光束变成了某一方向的线性偏振光,该方向就是起偏器的偏振轴。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轴垂直时光不能通过,因此起偏器又可作检偏器用。旋光器由旋光性材料和套在外面的永久磁铁组成,借助磁光效应,使通过它的光的偏振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旋转。
光隔离器的工作原理为:起偏器与检偏器的偏振轴相差45o,当入射光经过起偏器时,被变成线偏振光,然后经旋光器,其偏振面被旋转45o,刚好与检偏器的偏振方向一致,于是光信号顺利通过光隔离器而进入光路中。如果有反射光出现时,反射光通过检偏器和旋光器后,其偏振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正交而不能通过起偏器,从而达到了隔离反射光的目的,每级光隔离器对反射光的损耗高达35dB以上。
在CATV系统中对光隔离器性能的要求是:正向损耗低、反向隔离度高、回波损耗高、器件体积小、环境性能好。由于光隔离器比较贵重,所以一般应用在光源中,在光纤线路中不用,只所以不用并不是不需要,而是从成本考虑。如果光隔离器价格便宜,插入损耗又小,可以在线路中应用,以提高系统性能。
光开关
光开关是一种光路控制器件,起着切换光路的作用,在光纤传输网络和各种光交换系统中,可由微机控制实现分光交换,实现各终端之间、终端与中心之间信息的分配与交换智能化;在普通的光传输系统中,可用于主备用光路的切换,也可用于光纤、光器件的测试及光纤传感网络中,使光纤传输系统,测量仪表或传感系统工作稳定可靠,使用方便。
在CATV光网络中,为保证有线电视系统的不间断工作,应配备备份光发射机,当正在工作的光发射机出故障时,利用光开关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小于1ms)将备份光发射机接入系统,保证其正常工作。
根据其工作原理,光开关可分为机械式和非机械式两大类。机械式光开关靠光纤或光学元件移动使光路发生改变,目前市场上的光开关一般为机械式,其优点是插入损耗低,一般小于1.5dB;隔离度高,一般大于45dB,不受偏振和波长的影响。非机械式光开关则依靠电光效应、磁光效应、声光效应以及热光效应来改变波导折射率,使光路发生改变,这也是一项新技术,这类开关的优点是:开关时间短,体积小,便于光集成或光电集成;不足之处是插入损耗大,隔离度低。
波分复用器
在一根光纤内同时传送几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通信方式收做波分复用,采用波分复用技术,只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增加少量的合波、分波设备,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光纤的传输容量,提高经济效益。对于已经铺设的光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也可实现多路传输,起到降低成本和扩充容量的作用。波分复用器在光路中起到合波和分波的作用,它把不同波长的光信号汇集(合波)到一根光纤中传输,到了接收端,又把由光纤传输来的复用光信号重新分离(分波)出来。根据分光原理的不同,波分复用器又可分为枝镜型、干涉模型和衍射光栅型三种,目前市场上的产品大多数是衍射光栅型。波分复用器的主要指标有插入损耗、串音损耗、波长间隔和复用路数等。插入损耗是指因使用波分复用器而带来的光功率损耗,一般在1—5dB左右。串音损耗表示波分复用器对各波长的分隔程度。串音衰耗越大越好,应大于20dB。
接头配线终端
由于每盘光缆长度大多在2。5KM以下,因此在长距离光缆连接时需要连接光缆,为保证连接强度和在各种环境情况下使用,都要安装接头盒。光接头盒能够起密封和防水作用,它可以横式安装,也可以竖式安装。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先在一段连接光缆之间用钢丝加固,然后将每根熔接好的光纤用插板分层排列。一根光缆输出,选择1*1接头盒,如果是一根光缆输入,N根光缆输出,选择1*N接头盒。当光缆芯数超过16对,订购时需要说明是多少芯光缆,以便内部增加光纤热收缩套管和光纤托板。
当16芯以上光缆进入室内并分配给不同设备时需要安装光配线箱,光配线箱上有活动接头、法兰盘、光分路器,既可固定光缆、又可进行光设备的配接。
当16芯以下光缆进入室内并且分配给不同设备时,可安装光终端盒,光终端盒一端和室外光缆连接,另一端分出若干根尾纤连接到光设备。